參考消息網7月5日報道 英國《衛報》網站7月3日刊登題爲《是的,北約有了新生命力,但在不得不對付俄羅斯時,其統一戰線可能崩潰》的文章,作者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副主任喬納森·埃亞爾在文章中稱,一旦莫斯科暗示希望停火,北約內部不同意見就會公開化。衝突結束後,北約新戰略構想中的一些承諾將不會持續存在。全文摘譯如下:

大多數峯會都標榜自己是“歷史性的”,與會人士總會說“達成了新共識”。但是,北約的馬德里峯會可以令人信服地這樣說,因爲毫無疑問,一個幾年前還衆所周知被法國總統馬克龍貶爲“腦死亡”的軍事同盟已重獲生命力並重申其戰略目的。

然而正如北約領導人再清楚不過的,北約面臨的挑戰仍然嚴峻。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等人在馬德里峯會上提出的一種說法是,芬蘭和瑞典的加入使北約“更加歐洲化”。然而,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爲自北約創建以來,每次擴大都發生在歐洲。因此,可以將每次擴大都稱爲使北約更加歐洲化。

但每次擴大都未能實現的目標是,降低北約對美國所作貢獻的過度依賴。儘管許多盟國帶來了有用資產,美國的貢獻仍使所有歐洲成員國的貢獻總和相形見絀。如果不是因爲美國現在在歐洲有10萬駐軍,達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最高值,北約能否組成這樣一個統一戰線值得懷疑。

最近有關增加國防開支的承諾也令人印象深刻。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在30個成員國中,只有9個成員國將其GDP的2%用於防務,而未能達到這一門檻的國家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歐洲大國。北約還爲自己設定了一個宏大目標,即承諾將快速反應部隊人數增至30萬以上。

這仍然不能回答如下這一根本問題,即北約是否必須在鄰近俄羅斯的國家長期部署重兵。如果不這樣做,會讓北約現在的一些成員國面臨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被俄羅斯佔領的危險,直到有外援前來解救,沒有哪個北約國家願意考慮此種風險。但是,讓多國部隊長期駐紮在中歐和東歐的成本將非常高昂,遠遠超出目前已有的增加開支計劃。

事實上,北約在馬德里所做的一切就是在這一點上開一張本票,並希望可以在晚些時候討論這一承諾的性質和兌現條件。然而,對北約而言,最大的悖論是,使其緊密團結在一起的黏合劑——對抗俄羅斯的決心——仍是其最嚴重的弱點。儘管各國領導人在馬德里撫背拍肩以示友好,但在如何對付俄羅斯的問題上,並未達成共識。大家一致認爲,絕不能聽任俄羅斯目前的行爲得逞。但是,這是意味着應像英國和大多數中東歐國家所聲稱的那樣在烏克蘭戰場上實打實地擊敗俄羅斯,還是像德國領導人所希望的那樣,在戰爭結束時莫斯科不能令人信服地宣稱獲勝就足夠了?

就目前而言,辯論似乎是抽象的。但一旦莫斯科暗示希望在烏克蘭停火,北約內部所有這些不同意見就會公開化。在馬德里通過的北約新戰略構想包括總共71項以“我們將”開頭的明確承諾,但是,當烏克蘭境內的槍炮聲歸於沉寂時,有些承諾不會持續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