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刊》2022年6月上半月刊,以“春風吻過的快件”爲題,發表了王二冬的組詩7首。老規矩,既然《詩刊》以“春風吻過的快件”爲題,那我們就還是來看看這首詩吧。

圖片來源於中國作家網

王二冬的這首《春風吻過的快件》,以快遞爲切入點,將春天、百姓、大地、祖國聯繫了起來。不僅自然流暢,而且形象生動。特別是把春風、春雨比喻爲快遞,讓人覺得很貼切。

這首詩沒有故作深奧的詞彙堆砌,沒有胡亂的分行,這在現在的詩壇是比較少見的。而這首詩裏,突出的生機勃勃、勇於奉獻、人人平等的主題思想,也是在現在的詩歌裏很少見的。

王二冬(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樣主題性的詩歌並不好寫,稍不注意就成了喊口號、表決心的宣傳語。但是,王二冬的這首詩,卻巧妙地避開了這個俗套。這想來與他的工作和思考有關係,王二冬畢竟是被稱爲“快遞詩人”。

因此,王二冬算得上是詩壇的“草根”了,與鄭小瓊、餘秀華、張二棍等人一樣,都是從生活中成長起來的詩人。“打工詩人”鄭小瓊,現在已經不打工了,成了詩壇中的正統人物。“腦癱詩人”餘秀華,也不怎麼寫詩了,忙着在網上熱鬧。

王二冬(圖片來源於網絡)

“礦工詩人”張二棍,也已經成了詩壇中的正統人物,他也還在繼續寫詩。張二棍的詩,主要表現的是底層的苦難,筆觸很深,特色鮮明,來有一種疼痛感。這樣的詩讀多了,難免讓人覺得有些壓抑。

而張二冬的詩,卻要平和得多。因此,要想讓人有印象,那難度也就要大一些。從這首《春風吻過的快件》來看,張二冬的詩,特點就在“真實”二字上。當然,不僅僅有“真實”,還有“深情”。對快遞行業的深情,對祖國的深情,對大衆的深情。

張二棍原名張常春,王二冬原名王冬,不知爲何,兩人的筆名中都用了“二”字,在家排行老二?也可能是這個字能夠引起更多人的注意。鄭小瓊參加了2005年第21屆《詩刊》“青春詩會”,張二棍和王二冬分別參加了2015年第31屆和2020年第36屆“青春詩會”

看來,詩壇對於“草根詩人”,還是給予了機會的,雖然不是很多,但還是“草根詩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接地氣,與生活關係緊密。但也有最大的短板,就是寫作寬度的侷限。鄭小瓊、餘秀華、張二冬都遇到過這個問題,詩歌內容和寫作方式的一成不變,或者是變化不大。

王二冬(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有人會說這是他們的特色,一看就是他們寫的詩。但內容和風格的侷限,很可能會讓讀者失去了興趣。希望90後的張二冬,能夠看得更寬,走得更遠。王二冬因快遞而成名,但也不能僅限於快遞。據介紹,王二冬是張煒(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工作室學員,但願王二冬能夠走得更遠。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