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我國虛擬人市場將達到2700億元,目前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

虛擬人行業,因元宇宙概念的興起而被拉到臺前。

知名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的首席執行官Tim Sweeney曾表示:元宇宙將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參與式媒介,所有用戶都可以參與、創造、分享並從中獲利,而用戶的虛擬數字化身(Avatar)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平臺之間穿梭。

這正是虛擬人的未來圖景之一。開源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2021年下半年,有近20家虛擬人相關企業完成了融資,其中不乏IDG資本、紅杉中國、順爲資本等明星投資機構。

根據產業服務平臺量子位發佈的《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到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

其中,“身份型虛擬人”(虛擬偶像、虛擬IP等)的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750億元,占主導地位,而“服務型虛擬人”(虛擬主播、數字員工等)總規模也將超過950億元。

概念火爆之後,相關企業的核心技術和業務能力開始受到考量。相芯科技市場總監程卓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去年年底開始,資本不再關注“虛擬人是什麼”,而是更關注虛擬人落地的速度、效果、可複製性、商業模式以及前瞻性技術佈局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虛擬人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核心技術的精進、公衆認知的提升、國家政策的向好等也爲虛擬數字人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虛擬KOL紅海

虛擬女團A-SOUL出道僅半年就在b站積累下了百萬粉絲、抖音美妝數字人柳夜熙憑藉一支128s的視頻漲粉450萬一夜成名、國風虛擬人翎_Ling出道獲全網關注,甚至登上央視綜藝和《VOGUEme》時尚雜誌……身份型虛擬人爲虛擬人行業的紅海領域,其商業價值和變現能力已經得到充分驗證。

拿A-SOUL來說,這個虛擬偶像女團憑藉鮮明的人物造型和領先的技術實力,通過動捕設備以中之人(真人)驅動,在直播、視頻等中收穫大量粉絲。據安信證券預計,A-SOUL貢獻了約1700萬元的增量收入,正是2021年樂華娛樂泛娛樂業務收入從2110萬元增長至3790萬元的主要來源。

據業內人士介紹,A-SOUL成員所使用的動捕技術具有較高的完整性和流暢性,帶給粉絲較強的真實感,因此觀衆會更容易與虛擬偶像建立情感鏈接。

除此之外,以生產離線高質量虛擬內容爲主體的虛擬KOL也活躍在了各個廣告與代言中。

以翎_Ling爲例,出道兩週年,這位虛擬明星已拿下了寶格麗、雅詩蘭黛、天貓奢品、百雀羚、100年潤髮、天梭、KEEP、太平鳥樂町等多個品牌的合作及代言,虛擬形象與品牌的聯動以及高質量虛擬內容的產出令人眼前一亮,使其獲得相當高的關注度,單次代言費用數十萬至百萬不等。

魔琺科技(翎_Ling的創作公司)創始人譚宏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翎_Ling的走紅與其國風的標籤有關,更重要的是有足夠成熟的虛擬內容製作技術支撐。譚宏冰透露,翎_Ling前期在技術和研發上的投入已達百萬。

據瞭解,翎_Ling的背後涉及計算機圖形學技術、AI技術、自動化技術、三維虛擬內容協同製作技術等,技術的成熟使得IP的火爆成爲可能。兩年前的翎_Ling作爲首個國風虛擬人橫空出世,至此,高精度、超寫實的虛擬形象在國內迎來發展。

數據顯示,基於虛擬人技術與IP生態運營的結合,虛擬形象、虛擬偶像、元宇宙社交等行業滲透率將迎來快速增長,市場營收規模將達到7315億元,2019-2025年複合增長率達62.1%。通過IP直接產生的經濟效應,與通過衍生周邊、營銷賦能等方式將同步上升,成爲新增長引擎。

速途元宇宙研究院預測,2030年,基於IP衍生的商業模式逐步走向成熟,將全面打破虛擬人的生態邊界,實現與現實產業間的“跨次元”聯動。

多領域發展

“過往行業普遍認爲,虛擬人的應用場景很窄,基本就是娛樂、偶像、代言人等領域。其實並非如此。包括企業數字化轉型、體育、金融等各類垂直領域的應用場景,虛擬人同樣可以實現落地。”小冰CEO李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與真人驅動不同的是,AI驅動虛擬人通過包含音視頻監控系統、語音識別系統和圖像識別系統的計算機識別技術自動讀取用戶輸入的信息,經過AI算法解析生成回覆文本,並依靠語音合成和渲染技術將數據結果呈現給用戶,從而實現與用戶的交互功能。

冬奧會場之上,小冰與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共同創造了AI虛擬氣象主播“馮小殊”,其以“中國天氣”主持人馮殊爲訓練目標,依託小冰框架數字孿生虛擬人技術構建而成,賽事期間持續播報“冬奧公衆觀賽氣象指數”,實現對真人的替代。

譚宏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AI驅動顯然沒有真人驅動具有較高的自由度,但其7×24的無間斷工作、內含知識庫的迭代積累、無限分身的一對一服務也是無可比擬的優勢所在。

基於此特性,AI驅動的虛擬人多發展爲服務型虛擬人,與產業聯動,在一定範圍內實現人類能力的替代,如AI主播、數字員工等。實現場景佔位,是虛擬人在B端市場最主要的存在形式。

以相芯科技推出的虛擬直播帶貨助手爲例,方案提供了主播形象自定義、智能問答互動、商品介紹等功能,實現24小時智能化無人直播。據相芯科技市場總監程卓介紹,由於直播成了大多數網店的固定動作,目前產品的落地情況比較樂觀。

但程卓也認爲,儘管資本和自身商業價值推着虛擬人往前發展,但虛擬人並不會完全取代真人,而是成爲真人的有效補充。“在我們看來,虛擬人直播這個場景目前解決的首要問題是降本增效,其次是品牌營銷,大家在看真人直播以外,能在各種冷門的時間段也能看到虛擬人的直播,有效補充了原有的直播生態。”

IDC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AI數字人(企業級服務型數字人)市場規模約5.2億元人民幣,而在2022年呈現出高速增長趨勢,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2.4億元人民幣,2021-202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81.5% 。

譚宏冰認爲,真人驅動與AI驅動兩種虛擬人是相輔相成的,具體取決於不同的應用場景。

“出生高峯期”將至

“如果把虛擬人這個賽道分爲四個階段:引入期、增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我們判斷目前是‘引入期’朝‘增長期’前進的階段。”程卓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個階段也意味着虛擬人將進入“出生高峯期”。

2020年以前,虛擬人雖已存在,但只是XR的細分領域,基本不成賽道。2020年後,參與企業開始逐漸增多,2021年吹起元宇宙的風,虛擬人領域開始被更多資本和受衆關注到,在井噴式的發展之中,具有核心實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

程卓告訴記者:“去年年底開始,投資人看項目開始冷靜地考察公司的技術實力,是否擁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商業化落地和連接行業上下游生態的能力等。”

技術能力還是目前發展的限制之一。在虛擬人的落地過程中,目前依然存在着智能化水平不高的情況,這跟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有關。

譚宏冰表示,在技術能力方面,包括建模、實時互動等,整個市場目前的成熟度還不足,AI還並不能像真人一樣有較完善的理解能力、決策能力和輸出能力,可以與真人形成互補關係。

“就像自動駕駛之於汽車一樣,我們期待的AI類似於全自動駕駛,但也需要經過輔助自動駕駛的階段。目前虛擬人處在類似L2或L3的階段。”譚宏冰說。

同時,嫁接全產業鏈的業務經驗和專業的技術能力也是科技公司面臨的挑戰。程卓認爲,需要站在客戶的業務場景之下考慮數字人給客戶帶來的價值和效率提升,特別是從“風口”着陸後,虛擬人還要不斷滲透傳統行業,替代或補充更多的真人工種。

除此之外,虛擬人的市場滲透率還比較低。程卓表示,從整個市場來看,目前虛擬內容的需求很旺盛,但是虛擬內容的生產力卻還跟不上。“我認爲有超過10%至20%左右的互聯網C端用戶開始接受虛擬人的服務,並嘗試開始付費了,這個賽道纔會成型。”

譚宏冰也提到,在市場初期階段,需求旺盛,也有很多公司參與其中,但生產出的產品良莠不齊、質量參差,處在一個相對混亂的階段。但市場的發展是非常快的,據他估計,再需要1-2年的時間,市場的格局就會變得清晰。

對於未來,受訪企業均表現出了樂觀的態度,他們在趨勢之下也看到了明確的價值。“未來,虛擬人的數量很可能會超過地球上的自然人,他們將成爲我們生活中一些新的節點,這些節點有的是創作者,有的是伴侶、是同事,有的甚至是我們自己的替身。”李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談及對未來的暢想。

隨着Web 3.0的概念興起,虛擬人也被賦予更多可能性,它可以是連接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錨點,也可以與NFT、DAO聯動產生價值效應。未來,在Web 3.0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革新下,虛擬人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董靜怡 編輯:張偉賢)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