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成晨

來源:愛範兒

消費升級 緩緩再說

這個夏天,食品界的“刺客”越來越多了。

因爲沒有明碼標價或者價格混亂,“刺客”們在貨架裏看上去其貌不揚,讓人沒有防備心,卻在付款時猝不及防用高價刺出一刀。

除了雪糕,刺客還可以是水果、話梅、鴨脖、酸奶甚至麻辣燙。

商場、水果超市等“刺客老巢”,尤其殺機四伏。

你已經被“刺客”包圍了

雖然都是刺客出身,風格並不相同,它們精於各類隱藏技巧,在暗處尋找機會擊中要害。

雪糕算是最明晃晃的刺客組織,雖然它們沒有標出價格或者價格錯位,只要被刺者問清底細,神態凜然地放回去就是,“以前不敢拿巧樂茲,現在只敢拿巧樂茲”是一條脫困妙計。

商場格子裝的話梅、蜜餞,最擅長易容,它讓你留意不到斤和兩的區別,在買單時捨命一擊,明擺着做一錘子買賣。

19.8 元/兩很容易看成 19.8 元/斤,像極了高熱量零食用“每份”而不是“百克”計算卡路里。阿姨一鏟子下去稱出了 258 元的價格,稱也稱完了,退回去可以,但社恐需要鼓起更多的勇氣。

和話梅一樣拿捏不準尺度的,還有散裝的果切、關東煮、麻辣香鍋。西瓜芒果不過半盒,將近 60 塊;買了七八根串串,錢包少了 90 塊。

牛奶、水果刺客們則精通障眼法,走出其不意的路子。

有位消費者在買牛奶時,遇到了促銷價和刺客產品故意放很近的情況,當即放了回去。

“燃次元”採訪的一位消費者,曾在學校附近的水果店買西瓜,看到的價籤是 2.5 元/斤,上完秤卻要 40 多元,原來價簽下面有三種瓜,她拿到的品種是 5 元/斤,“雖然確實更好喫,但不會主動購買,當時應該挑選得更仔細”。

還有一類刺客形象磊落、行事詭譎,但被刺者不信這個邪,就想買回家試試。

比如無印良品售價 9 元的酸辣粉,淨含量 10.6 克,網圖看不出什麼,實物只有巴掌大小,適合“一口悶”。

此外,消費者自身欠缺一些“自保技能”,徒手掂不出重量,清楚單價卻不知道幾個蘋果大概多重,導致結賬時有被刺的感覺。

“刺客”一詞火起來後,也有“碰瓷”的自媒體號,將明碼標價的高價水果算進刺客行列,它們確實貴,但它們沒有隱瞞。哈根達斯從沒被稱爲刺客,因爲“奢侈品”定位突出,主打的就是高端市場。

擋住刺客並不難,遵循內心不買就罷了,不必因爲氣氛、店員、面子而勉強自己。

但屢屢有被“刺”感,是因爲消費者的認知和實際價格有落差。

話梅、水果、雪糕,這些大衆消費零食,本來是平價的存在,我們不會刻意提防或貨比三家,有一定的預期價位區間,但品牌們選擇重塑這種普遍認知,其中踏實肯幹的是想做食品界的 iPhone,渾水摸魚的就是割韭菜罷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許多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發佈“刺客通緝令”,科普刺客信息,“不拿不認識的東西,不進不認識的店”成爲警世名言。

刺客的矛,刺穿了消費升級的盾

刺客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多是在線下神出鬼沒。

一億網友自發保衛 13 年沒漲價的“雪蓮冰塊”,但很多消費者在附近小賣部買不到雪蓮。

這是因爲,五毛一包的雪蓮冰塊,原料主要是飲用水和檸檬味香精等食品添加劑,一包只能賺幾分錢,產能有限且僅在工廠周邊地區線下銷售,如果再加上運輸成本,價格就得提高,可謂是“有心無力”。

而在另一邊,中高端雪糕佔據了冰櫃。

和這種現象類似的是,2014 年前後,東北大板在報刊亭、菸酒店投放了一批小型冰櫃,每個月給電費補貼,還給店主留出了更高的毛利。其他品牌一塊兩塊,東北大板三塊五塊,但它還是火了。高價驅逐低價,就是一種“適者生存”邏輯。

市場的只能交給市場,而不是情懷說了算,畢竟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以及用工、租金、物流、營銷等成本,都沒停留在當年,熟悉的可愛多也不是十年前的價格了。

冰櫃之外,商場頻出刺客是爲什麼呢?

比起菜市場,商場可能是年輕人更常去的消費場所,甚至還有爲了省電費跑去商場蹭空調,結果買奶茶、豬肉脯、話梅、西瓜被連刺幾刀,回到家發現空調沒關的故事。

我們知道商場的東西貴,但沒想到超出預期那麼多。進駐商場的零食店,僅租金一項大約就佔總成本的 20%,當然還有更高的原材料、人工、運輸、營銷成本。

不過,開在人流量大的商場,“刺客”們總能捕獲到對價格不太敏感的消費人羣。

線下刺客頻現,和疫情之下快遞受限也有一定關係。“開菠蘿財經”採訪到的零售行業人士陳明指出:

今年反對刺客的聲音這麼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很多原本愛在線上比價、受快遞影響轉戰線下消費的用戶,卻被收割了。

有趣的是,網友們的“防身指南”裏也有異曲同工的建議:

買軟糖蜜餞,選擇更熟悉的溜溜梅、徐福記、雪海梅鄉,或者淘寶買自選打包的軟糖;買水果的,投靠多多買菜、樸樸超市。總之,網購更香。

事實上,“刺客”們不是今年憑空冒出來的,幾年前可以稱爲“消費升級”,卻在今年扎堆被封爲刺客。

2019 年春節,車釐子零售價超過 60 元/斤,“車釐子自由”成爲了人們用來衡量購買力的新標準。但如今,我們不談雪糕自由,我們說要防範雪糕刺客。

這是一場借雪糕刺客之名的集體發泄——在節衣縮食的疫情背景下,消費降級或許才更主流。

《消費日報》統計了 2021 年消費領域的五大熱詞,分別是攢錢、平替、國潮、理性、斷舍離,五分之四在談剋制。

平替代工廠、臨期食品超市、1688,是新的購物天堂;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有 9 萬多個“臨食工”;從“美妝蛋收納盒”到“雞蛋收納盒”,在粉紅稅之後,網購也有了平替關鍵詞。

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裏,有個帖子提問“攢錢的初衷不是爲了更好的生活嗎”,一個高贊回答是:

目前這樣生活已經滿足了,我存錢是爲了抵抗風險。

不談別的,錢包和存款會爲我們做出更現實的決定。

新消費品牌那麼多,我們仍未實現“新消費自由”

掃了一圈刺客通緝令,榜上有名的有:

水果刺客“百果園”“鮮豐水果”,熟食刺客“久久鴨”“絕味”“廖記棒棒雞”,話梅刺客“十八里梅”“梅你不渴”“槑的說”,關東煮刺客“魔丸煮物”......不乏一些新消費品牌。

有些消費者認爲,百果園的水果確實更好喫,貴有貴的道理,“品種不一樣,百果園不容易踩雷,除了貴沒毛病,如果有毛病就退掉”。

貴有貴的道理,這其實類似我們對新消費品牌的期待。

以新式茶飲爲例,2015 年前的茶飲,比如一點點、蜜雪冰城、CoCo,往往使用茶末茶渣或普通茶葉製作基底茶,並用奶精粉勾兌;2015 年以來,茶飲界掀起新茶飲風潮,用優質茶葉萃取,加入新鮮水果或鮮奶等調味,喜茶、奈雪、茶顏悅色是代表品牌。

然而,儘管原材料是奶茶成本的大頭,但各家的成本差異不會太大,有的品牌定價高,額外成本還在於品牌營銷、門店投入、生產線複雜等等。

今年初,喜茶、奈雪等新式茶飲部分產品降價,原本突破 30 元的價格消失殆盡。

圖片來自:開菠蘿財經

這不意味着喜茶、奈雪放棄輕奢定位,它們是在存量競爭中拓寬價格帶,通過供應鏈、品牌價值、規模優勢等控制成本,以同等價位但原材料更好的產品,爭取更多的受衆。

消費者仍然願意爲更好的產品和體驗買單,但因爲種種原因,建立起了一道難以攻破的心理上限。十幾元一杯奶茶,確實是一個更符合當下、也更符合消費者認知的定價。

也有相反的例子。比如方便麪的升級版“拉麪說”,20 多元一份,有精緻的菜料、實在的肉塊、非油炸的麪餅和相對營養的高湯。

但因爲“價格貴、保質期短、可替代性強、口味沒有特別驚豔”等原因,拉麪說在線下賣得不怎麼樣,消費者更願意用相同價格買一份新鮮盒飯加一杯現磨咖啡

創立時間只有 3 年、以線上渠道起家的鐘薛高能夠快速出圈,靠的也是新消費標準的互聯網打法。

營銷國貨人設,強調原料高品質,與瀘州老窖推出聯名產品,玩轉微博、抖音、小紅書......鍾薛高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網紅”品牌,66 元一支的“厄瓜多爾粉鑽”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鍾薛高在線上賣高價無所謂,線下以高價走了大衆平價雪糕的鋪貨路線就是另一回事,它選擇了和普通雪糕躋身一處,“刺”到了廣泛的非目標人羣。

對於口誅筆伐的質量問題,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通過火燒、碳烤判斷雪糕品質,算不上科學;南京市市場監管局檢測了鍾薛高的 5 款產品,證明都是合格的;鍾薛高確實也用了牛奶、全脂乳粉等更好的原料,和生產工藝簡單、原材料單一的一元冰棒不是一條賽道。

質量和味道更好,貴也就順理成章。但鍾薛高在 2019 年曾因虛假宣傳被行政處罰兩次,“吐魯番特級紅提”實際上是普通規格的紅葡萄乾,“不含一滴水,純純牛乳香”有飲用水添加。這種自砸招牌的行爲,高歌猛進的新消費品牌們應當反思。

所謂新消費,是對過去體驗的升級再造,是讓符合當下需求的商品觸手可及,是改變似乎已經夠好的生活方式,但它應當經歷市場的優勝劣汰,是一個評判出來的結果,而不是一個自行安上的噱頭。

誠然,高端、中端、低端品牌共存,消費者各取所需,纔是一個健康的市場。或許因爲價格超過預期,或許因爲並非剛需,劍指各位刺客的消費者已經做出了決定,不去選擇那份所謂的“消費升級”。

據我的觀察,在廣州藝苑南路的一衆奶茶店裏,蜜雪冰城最熱鬧,原因很簡單,在這個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的茶飲賽道上,在新消費品牌的包圍下,它依舊是大街上最便宜的一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