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每年都漲價,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它們每年的調價變得更多。有的品牌以前一年調一次價,去年漲了三、四次,今年也延續這個勢頭。”7月22日,北京市價格認證中心專家江博在接受每經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
  ◎江博坦言,奢侈品的增值保值作用,確實與黃金更像。“15年前的愛馬仕鉑金包大概兩三萬元,放到現在,根據成色依舊能賣幾萬塊,甚至更貴。”

每經記者 杜蔚  丁舟洋

又又又又漲價了!從7月底開始,卡地亞、蒂芙尼等“高奢”品牌將提價。就連“輕奢”Coach也加入本輪提價潮,平均漲幅7%~8%,部分女士手袋則提價10%。

從今年年初到年中,不同品牌奢侈品已多輪提價。奢侈品漲價並非新鮮事,但每經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奢侈品的提價變得更爲頻繁,品牌範圍也更廣。

究其原因,還是奢侈品在變動的國際大環境中維持其“身價”之道,通過漲價提升購入的門檻,從而維持“奢侈”的核心——稀缺性和獨特性。

一手市場漲價也在攪動近年來風頭正勁的奢侈品二手市場。看過愛馬仕鉑金包的價格變化,有網友感嘆“買基金不如買包”。而把奢侈品當作投資真的“香”嗎?事實上,只有少數品牌的少數產品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增值性,大部分仍是轉手即打折的消費品。

奢侈品漲價“常態化”,消費者“越漲越買”

“現在不買,之後更貴。”7月下旬,代購小李在朋友圈又貼出一張幾大奢侈品品牌即將漲價的預告,其中包括卡地亞、Goyard、蒂芙尼。

全球代購聞風而動,日本代購小曼稱:“卡地亞7月29日新一輪漲價前的瘋狂,現在進卡地亞最少排隊三小時,兩次進店時間都是商場快關門了才排進去。真的是無力吐槽。”

在此之前,普拉達、香奈兒、LV、迪奧等已在今年上半年迎來了一輪提價。到下半年,除了上述卡地亞、蒂芙尼等“硬奢”漲價,就連Coach等輕奢品牌也加入“漲價者聯盟”。Coach公司方面對媒體稱:“由於受到生產材料和運輸成本等多方面的影響,集團於7月15日起逐步對產品進行價格調整,綜合各產品線和分類,平均漲幅在7%~8%,部分女士手袋提價10%。”

2022年2月,Coach母公司Tapestry首席執行官Joanne Crevoiserat在電話財務會議上表示:“我們戰略性地提高價格,以抵消通貨膨脹。”

事實上,“一漲再漲”已成爲奢侈品營銷中的慣用策略。近年來,品牌提價變得更爲頻繁。2022年2月16日,Louis Vuitton迎來自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的第六次漲價。此次漲價幅度10%左右,涉及LV品牌全球範圍內的全線產品。LV中國官網上,就連一向以“高性價比”著稱、被視爲“LV入門款”的Speedy 25手袋,也由原本的四位數價格步入了“身價過萬”的行列。

“奢侈品每年都漲價,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它們每年的調價變得更多。有的品牌以前一年調一次價,去年漲了三、四次,今年也延續這個勢頭。”7月22日,北京市價格認證中心專家江博在接受每經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

漲價並不能阻擋消費熱情,“越漲越買”已經成爲奢侈品圈子的潛規則。

坐擁LV、迪奧、蒂芙尼等品牌的全球奢侈品巨頭公司LVMH集團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已從2020年全球旅行與線下消費的中斷中全面復甦,2021年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44%至642.15億歐元,較2019年增長19.65%。

優奢易拍創始人兼CEO王天馳7月22日向每經記者分析稱,其實從年初到年中,不同品牌奢侈品已有多輪提價。從經營角度看,漲價是配合企業營銷策略的組合拳。“不論是提升自身業績,還是致力於提高一線大牌品牌形象,甚至助力品牌抵擋通貨膨脹的社會經濟壓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種經營策略。”

在江博看來,奢侈品漲價的根本原因,還是樹立品牌的稀缺性。

“越是打高淨值的口號,它越是標籤化,更多的人就越趨之若鶩;越是有話題,人羣認知的基數就越大,它反而賣得更好。”有分析人士直言,“奢侈品賣的就是營造給你的想象,以及產品的稀缺性。”

二手市場“冰火兩重天”

接連不斷的奢侈品漲價浪潮也帶動了二手奢侈品市場。

“奢侈品牌漲價也是爲了支撐其二級市場,即二手奢侈品的保值率。”江博表示,二手奢侈品市場會跟隨奢侈品的漲價而漲價,並且在擁有保值率的情況下,奢侈品牌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新品售價。

王天馳則告訴記者,隨着奢侈品漲價“常態化”,加之疫情影響,消費者在奢侈品消費上會更加謹慎和理性,“尤其是對價格更加敏感,這自然提升了二手奢侈品市場的活躍度”。

花相對低一些的價格買到大牌,是不少人選擇二手奢侈品的原因。“二手奢侈品產業鏈日趨完善,養護得當,有些商品與專櫃全新產品無太大差異,但支出上卻能省出更多的成本,爲更多消費者所接受。”王天馳還進一步告訴記者,從數據端來看,我國消費者對於二手奢侈品需求十分旺盛,“我們上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二手奢侈品整體交易量同比上漲14.3%,且已連續5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目前奢侈品市場的主力消費者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相較此前世代的消費者而言,他們更關心可持續性並注重理性消費。對於入門奢侈品一般會優先從二手開始,一是看重品牌樣式和個性,有的款式絕版了買不到了會考慮二手;二是更看重價格相對便宜品相也好。”據王天馳觀察,我國消費者對二手奢侈品的消費,正逐步從過度的衝動消費逐漸轉向注重性價比的消費。

“買黃金不如買鉑金包”的說法,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前轉至二手奢侈品。據界面新聞,2016年奢侈品手袋在線零售商Baghunter通過對過去35年內黃金、股票和鉑金包的投資回報率進行比較後發現,愛馬仕鉑金包的回報率是最高的,年均價值增長爲14.2%。

談及此,江博坦言,奢侈品的增值保值作用,確實與黃金更像。“15年前的愛馬仕鉑金包大概兩三萬元,放到現在,根據成色依舊能賣幾萬塊,甚至更貴。”但江博認爲,需理性購買二手奢侈品,切勿將它當成炒作生財的途徑。

並非所有二手奢侈品都是隻漲不跌。據《2022上半年閒置奢侈品發展報告》,今年上半年跌幅最大的是Dior的diorissimo單品,二手行情下跌22%左右。

“與奢侈品頻繁漲價趨勢不同的是,二手奢侈品市場呈現的是‘冰火兩重天’。”王天馳向每經記者舉例道,從年初開始,勞力士、愛彼、江詩丹頓等熱門款式腕錶行情不斷上漲,有的甚至在2月中下旬漲到了40萬元,相當於定價的近4倍。“但隨着大賣家放水套現,腕錶二級市場行情驟然下跌,如全新勞力士熊貓已經跌到了25萬元左右,下跌了近40%左右。這波下跌行情甚至還波及其他很多熱門腕錶品牌的熱門款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