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王東 東莞報道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新能源板塊一躍成爲高成長型賽道。作爲全球製造業重鎮的東莞,也正搶抓新能源產業機遇,而上市公司則成爲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日前,手機充電器行業龍頭奧海科技發佈公告,全資子公司奧海(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註冊登記,將推進公司在光伏逆變器、儲能產品等方面的業務佈局和資源投入,而在此前,奧海科技通過收購智新控制已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tier1。

在東莞,與奧海科技有類似路徑的上市公司不止一家。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包括易事特、鼎通科技、祥鑫科技、生益電子等20多家上市莞企已經佈局或正在佈局新能源產業鏈,業務主要涉及“三電”、電子元器件、精密鑄件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

上市公司通常引領着一個地區的產業轉型方向,作爲全球知名的“手機之城”,東莞上市公司密集加碼新能源產業,既有深厚的產業基礎,又將引領東莞產業的新變革。

東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祕書長韓成鋼表示,東莞上市公司借力新能源業務實現業績高增長的同時,還將發揮“頭雁”帶頭作用,完善東莞新能源產業鏈,集聚高端產業資源,提升產業集聚效應。

消費電子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當傳統業務增長空間受限,新能源延續高景氣,一批上市公司爲打造第二增長點,紛紛切入新能源賽道。今年以來,東莞消費電子領域上市公司新能源業務勢頭強勁。

日前,創世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鑽攻機、立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數控車牀等多款產品均可應用於新能源領域,新能源領域業務是公司今年銷售收入的主要增長引擎之一。

事實上,此前創世紀因受移動終端精密結構件業務拖累,2018年出現了28億元的鉅額虧損。爲解決這一困境,創世紀以壯士斷腕的姿態,於2020年全部剝離了精密結構件業務。當前,通用領域和新能源領域已經成爲支撐其業績的雙引擎,特別是新能源業務步入高速成長通道。

另一家東莞上市公司奧海科技則通過多起併購貼上了“新能源”標籤。奧海科技憑藉對智新控制收購及增資推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略佈局,並通過收購飛優雀新能源100%股權,積極佈局新能源汽車電源領域。目前,奧海科技已坐擁消費電子業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光伏三大熱門業務。

三大業務協同發展,奧海科技業績逆勢高增。該企業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淨利潤增長超四成。奧海科技此前表示,除手機業務外,非手機業務是公司的另一業績增長點,而在拓展的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爲未來業務增長曲線。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藉助深厚的產業基礎,從消費電子領域延伸至新能源產業鏈,已成爲東莞上市公司轉換賽道的一大趨勢。除了創世紀、奧海科技,立訊精密、勝藍科技、奧普特等產業鏈代表性企業已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傳統消費電子行業產品創新、市場增長速度逐漸放緩,產業鏈競爭進一步加劇,在此背景下,消費電子產業鏈公司不斷尋找新的突破點,新能源汽車是最具吸引力的一個方向。”韓成鋼表示,消費電子領域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其相通性,且後者前景更爲明朗,因此衆多消費電子企業逐步向新能源汽車業務拓展。

競逐新能源汽車“三電”賽道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都屬於新興領域,這爲市場參與者開闢了全新機遇,也是東莞上市莞企除精密零組件外,投資最爲密集的領域。

4月22日,廣東賽微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微微電”)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8.09億元,其中1.4億元用於新能源電池管理芯片研發項目。

依託現有的核心技術積累以及消費電子領域、工業領域積累的電池管理芯片產品開發經驗的基礎上,賽微微電持續加碼新能源板塊。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2020年賽微微電向輕型電動車輛領域客戶銷售電池安全芯片2548.60萬顆,在未來的規劃中,將對電化學儲能、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系統等新能源領域的前沿電池管理芯片進行研發。

除了賽微微電,奕東電子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FPC產線擴充也受到關注。奕東電子此前表示,公司已經完成較大規模的車載FPC產線擴充,有足夠的產能滿足現階段行業頭部客戶的需求。

作爲電池運行信號傳輸的重要載體,在動力電池BMS管理系統的CCS模組中,FPC替代動力電池中傳統線束漸成趨勢。奕東電子表示,FPC全面代替傳統線束預計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帶來行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滲透率會進一步增厚。

此外,宜安科技正業科技、祥鑫科技也紛紛入局,在電機、電控、電池包、動力電池箱體等領域逐漸形成優勢,已與國內外知名廠商展開合作。

除了上市公司以外,東莞在佈局動力電池傾向愈發凸顯。根據《東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東莞將以新能源汽車、高性能電池爲產業重點,建設具有國內尖端水平和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研發和產業發展高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

集聚東莞優勢串珠成鏈

下游新能源汽車終端需求上漲,以及消費電子行業的增速放緩,是近年來東莞上市企業轉換賽道的深層邏輯。中汽協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1.7萬輛和59.3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

業內認爲,新能源已經成爲全球汽車市場最大的牽引力之一,國內市場也已經進入電動化、智能化全新發展階段,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也越來越大,正在引領着產業變革,新型的產業鏈生態將形成巨大的市場空間。

針對這一市場機遇,東莞上市企業在新能源賽道上,既有延長產業鏈的公司,也有新入局者跨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從東莞上市企業切入新能源領域的方式來看,主要分三種:一爲通過自身戰略轉型、產業升級的形式佈局;二是通過收購在新能源領域有一定基礎的相關企業;三是通過依靠主業與品牌車企深度合作等形式快速切入。

在產業鏈方面,從動力電池到電子元器件、五金件,再到物聯網、充換電站,上市莞企瞄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和下游,其中不乏行業佼佼者。韓成鋼表示,東莞上市公司在藉助新能源業務在實現自身高成長的同時,也將發揮“頭雁”帶頭作用,在上市公司的引領下,東莞消費電子產業將加快駛向新能源賽道。

事實上,近年來,東莞憑藉着產業鏈完備和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積累了優勢,特別是在“三電”領域已經打下堅實基礎。但東莞本地缺少整車製造商,發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短板明顯,還需在整車製造環節加快步伐。

業內人士認爲,東莞做強做大新能源產業,關鍵在於集聚優勢串珠成鏈。上市企業發揮龍頭作用,將引領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發展,加上傳統的電子產業製造基礎,東莞有望在這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中佔得先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