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聞晨報

“有麻煩找民警王昊,準沒錯!”

“哪裏有需要,我就在哪裏。”江蘇路派出所社區民警王昊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熟悉王昊的居民都知道,他雖言語不多、態度溫和,遇到難題卻從來不打“退堂鼓”,有困難找他準沒錯兒。

“做社區民警,不能怕麻煩,多詢問、多走動、多和居民面對面,才能真正走進居民心裏。”幾次採訪時,王昊都在社區裏忙着,和他一起去居民區裏轉轉也成了採訪中必做的“功課”。

連續多日,天氣炎熱,王昊下社區的腳步反倒更勤了。邊走邊檢查,他說,夏季,用電安全更要當心。尤其是,對於獨居老人和年紀大的居民,他都要上門去家裏檢查看看電源、電線是不是老化、是不是需要更換,不然總也不放心。

“今天,我要上門爲一位上了年紀且行動不便的居民,辦理身份證委託、拍照等事項。”忙了一個上午,王昊總算完成了居民區的巡邏查看,而後又馬不停蹄地帶着打印好的相關證明文件,頂着烈日來到了利西路上的一個居民區。

“王警官來得真準時。”90多歲的阿婆對王昊的到來“翹首以盼”,在三樓的陽臺上就衝着王昊打起了招呼。“說好了的,肯定準時到。”王昊微笑地揮揮手回應着。

在得知自己身份證過了有效期後,被長期“困”在樓上阿婆左思右想地睡不好覺。對於一般人來說,去派出所現場辦理身份證,本也不是多大的事情。而對於阿婆來說,由於雙腿膝蓋患有嚴重的骨質增生,走路時會有劇痛,邁出家門都是難事,去趟派出所變得“遙不可及”。

於是,阿婆請家人給王昊打了個電話,試探性地詢問民警能不能上門辦理業務。沒想到,王昊一口答應了。“這裏簽字就可以了。”王昊耐心地指導阿婆在文件上籤好字,又請阿婆慢慢地挪到陽臺的光亮處爲她拍了一張清晰的證件照。“前後不過十分鐘,王警官就解決了我的一樁心事。”阿婆喜笑顏開,對王昊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讚不絕口。

就是這樣,在爲居民辦好了一樁樁、一件件看似並不起眼的小事時,社區民警王昊與居民的心越走越近。王昊說,既然“掛職”居民區黨支部的副書記,就要扛起沉甸甸的擔子,和社區幹部擰成一股繩,協調幫困、爲民解憂,都是應該做的事情。

經過疫情封控時期的磨鍊,王昊和社區幹部以及社區居民結下了並肩作戰的“戰友情”,用心、耐心、有愛心的王昊成爲大家眼中的有心人。在那段難熬的日子裏,他和居民區幹部共同守護安化路111弄270餘戶居民的安寧,大家紛紛稱讚“王昊警官有擔當,敢作爲”。

然而,王昊並不算是一名“老民警”。2019年10月,他結束了13年的部隊生涯,脫下“橄欖綠”穿上“藏青藍”,被組織分配到社區民警的崗位後,他開始琢磨怎麼才能當好居民的“守護者”。

“治安+服務,一個都不能丟。”既要保證小區的平安和諧,又要聽得到居民的心聲,爲他們做好服務,王昊幾乎“沉浸式”地在社區裏摸排,哪裏流動性大、外來人口多?哪裏的居民容易產生鄰里糾紛?他心裏都有本賬。

在王昊管轄的小區中,老舊小區和新建小區並存,因此小區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泡”在社區的日子裏,他和居民區幹部早已配合默契,是大家身邊妥妥的“定海神針”。

近日,家住武夷路上的居民告訴王昊,說是因爲公共區域的使用,幾家人吵得不可開交,只能讓民警來“主持公道”。到現場後,王昊仔細查看,由於歷史遺留問題,關於小院子的使用權,樓上樓下幾戶居民始終沒有達成一致。

認真傾聽居民的講述,王昊漸漸理出了頭緒也清楚出各家的需求,便和居委會幹部挨家挨戶地做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不行再來一次,王昊平時話並不多,但是爲了居民之間能夠“握手言和”,他一次次地上門進行推心置腹的談話,處處爲居民着想的耐心,讓多位居民都很感動。

在王昊的建議下,居民們冰釋前嫌,對小院做了全新的規劃,有的地方晾曬衣物、有的地方種植瓜果,盡情享受小院帶來的樂趣。

“不能怕麻煩,民警的付出,居民都看得到。”王昊最近又忙起來了,外來人口增多了,實有人口登記的任務又重了,他說,需要加快腳步,才能爲居民做更多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