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紅網

紅網時刻岳陽8月18日訊(通訊員 徐鐵)“快看,那裏是不是在漏水?”8月18日凌晨2點,正在臨湘市坦渡鎮燈明村北乾渠沿線巡查的陳亞林對同伴說道,就着手電筒燈光望向渠道內側,一處“旋渦”正將來之不易的“救命水”帶往地下,兩人趕緊掏出隨身攜帶的編織袋裝上沙土進行堵塞,直至不再滲漏才鬆了口氣。他們已經連續值了4個晚班,雖然累,但是一想到能讓乾渴的稻田多喝一口水,疲憊也一掃而光。

坦渡鎮是湘北產糧大鎮,今年全鎮種植晚稻5.07 萬畝。由於連續高溫乾旱,坦渡鎮旱情嚴重,部分土地開裂、稻田灌溉告急。爲讓農田喝上甘露、讓秧苗重煥生機,坦渡鎮積極向上協調,在臨湘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爭取臨湘市龍源水庫100萬方水“救急”。

如何讓水順利從30公里外的水庫流向旱田?通渠是當務之急。面對鎮內近20公里年久失修、淤積嚴重的渠道,坦渡鎮緊急調集挖掘機30臺、勞工50多名,帶動周邊200餘名農戶自發無償參與,對渠道內的雜樹雜草、淤泥沙石等進行清理疏通,挖掘機轟隆作響、幹羣揮灑汗水、場面熱火朝天,短短兩天時間就打通了全線輸水經絡,疏通後的渠道每小時可過水近1萬方。

由於水資源有限,而受旱田地分佈散、範圍廣,爲讓“水盡其用”、均勻分配,坦渡鎮沿渠設置21處值守點,組織140餘黨員幹部,3班輪崗、24小時值守巡查。這樣一來,一方面可嚴守防溺水、用電等安全底線,另一方面也可調節爭水糾紛,“以前抗旱時,由於分配不均,很容易發生矛盾。”燈明村書記田輝閒介紹說,今年,通過“一把鋤頭管水”,統一調度、科學規劃、動態調整,灌溉效率大獲提高。燈明村是“救命水”流進坦渡鎮的第一站,田輝閒每天都要接幾十個電話、接待十幾個羣衆詢問放水時間的羣衆,“爲什麼別的村裏能放,我們不能?”通過反覆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

目前,坦渡鎮龍源水庫放水抗旱正在有序進行,沿線6個村社均嚴格按照約定時間節點開渠取水,源源不斷的水源浸潤了受旱的農田,也滋潤了老百姓的心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