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3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主持召開幹部大會,會議強調,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爲重要着力點,鞏固和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爲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隨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引發了工業生產模式的改變、生產關係的調整,也給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帶來各種潛在可能。近年來,企業在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前沿創新等領域的投入不斷提升。

從數據來看,上市公司創新投入保持高位,積蓄髮展動能。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研發支出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9%。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發支出分別增長20.50%、15.86%和12.14%,研發強度分別爲9.15%、4.66%、4.32%。

電子政務建模仿真國家工程實驗室首席數字經濟專家陳曉華對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是企業科技創新的聚焦方向,尤其是工業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生產過程中設計更高效的算法,加快生產過程,並提高生產安全性,減少生產事故的發生。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賦能生產領域智能化升級,助力加快構築工業新優勢,推動新型工業化取得更大進展。上海移動總經理陳力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上海移動已落地一批智能製造示範案例。在寶鋼熱軋廠區,上海移動基於“5G定製化專網+邊緣算力平臺”雲網數字底座,助力產線打造N大應用場景虛實結合的態勢感知運決中心,實現產線“生命體徵”有效跟蹤,全面提升了人均噸鋼量、日曆作業率,並有效降低“雙碳”排放量。

陳力表示,在激發人工智能創新活力,深化產業融合賦能方面,需要構建產業生態系統,鼓勵不同產業間的合作與融合,實現資源配置優化和共同創新。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對傳統行業要素的融合賦能,改變傳統行業的生產模式和商業理念,同時反哺人工智能應用技術進步。

政策層面也加大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扶持力度,爲新型工業化提供更多高效的發展方式。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上,金壯龍表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推進“人工智能+設計創新”,工業企業可以利用消費者需求、產品設計文檔等數據,打造產品設計大模型,探索創成式設計等研發新模式,提升企業產品創新能力;推進“人工智能+工藝創新”,工業企業可以利用設計、分析、工藝等數據,打造製造工藝大模型、智能產線和智能工廠,探索敏捷柔性製造、數字孿生仿真製造等智能製造新模式,提升製造創新能力;推進“人工智能+產品創新”,工業企業可將“數據+模型+算法”能力組合到工業產品上,打造智能化新產品,提升消費者體驗。

趙剛表示,工業企業加快智能化轉型,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在生產活動中,能逐步實現工業企業“腦力勞動”自動化,大幅提升企業研發、設計、工藝和設備等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推動工業企業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本文來自“證券日報網”,作者:郭冀川,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