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24日訊(編輯 史正丞)就在全球資本市場圍繞通脹形勢上躥下跳之時,全球頂級行爲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發出了靈魂一問:既然通脹是關乎每一個行爲人的事情,那麼目前市場有關通脹的主流想法,是不是過分聚焦在一小撮參與定價的人手裏了?

作爲行爲經濟學的泰斗,塞勒擅長於將心理學融入經濟分析,他的研究揭示了人類的有限理性、社會偏好和缺乏自控如何影響經濟決策,並於2017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家。在講述華爾街次貸危機的電影《大空頭》中,他也出鏡並飾演自己,向觀衆解釋“熱手效應”(直覺代替理性分析)。

誰的通脹預期?

在德國接受採訪時,理查德·塞勒強調,雖然消費者肯定能感受到通脹帶來的影響,但目前並沒有太多證據顯示他們正預期未來通脹還會進一步劇烈上行,或者在工資協商中要價進行補償

塞勒形象地表示,眼下經濟學界正在熱烈討論通脹預期,但他要多問一個問題:誰的預期?央行行長或是債券交易員?在更廣泛的經濟板塊中還有僱主和僱員的區別。雖然像旅遊等行業因爲人手短缺出現薪酬跳漲的情況,但在其它行業漲幅並沒有那麼明顯,那些沒有“哭着喊着求人去上班”的行業並未出現太多薪酬壓力。

諾獎經濟學家認爲,多個高通脹地區的央行拼命加息的目的,就是爲了說服人們通脹不會這樣一直漲下去。但就業市場沒有出現廣泛且強烈的薪酬上漲,可能的解釋是勞動者們並不清楚“通脹是否會一直這樣”,或者在一系列宏觀利空(俄烏衝突、供應鏈危機)結束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塞勒強調,通常央行專家們會看着兩根不同的國債收益率曲線利差說“這就是通脹預期”,但實際上這是債券交易員的預期,他們當然可能存在錯誤。

在訪談中,塞勒判斷未來幾年內的通脹範式並不會出現轉化,也反對“全球化已經結束”,同時認爲綠色轉型的一次性成本不會造成通脹長期持續地上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