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鄱陽湖灘塗驚現“生命之樹”;一個月內水域縮減7成;湖牀變“草原”還能駕車任意馳騁……

近日,這類足以顛覆大衆對中國第一淡水湖——鄱陽湖認知的奇觀屢屢衝上熱搜。震驚之餘,鄱陽湖流域長達兩個月的極熱、極旱狀況引發公衆高度關注。

自6月底結束汛期後,按往年經驗本該是豐水期的鄱陽湖流域,卻直接步入枯水期,往年還在防汛的季節,今年則是在抗旱。截至8月29日,高溫少雨的天氣一直持續,水域大面積縮減、水位大幅下降、極度高溫,鄱陽湖短短兩月內經歷了一場罕見的“滄桑變遷”,多項數據刷新了多年來的歷史記錄。

隨之而來的是,流域內部分支流出現斷流、河牀大面積裸露、航道受阻、農田缺水。極旱成災,一方面導致縱貫江西省南北的鄱陽湖、贛江水運遭受嚴重影響,另一方面當地農業灌溉水源不足以及次生災害風險激增,農田受災嚴重,甚至出現糧食作物絕收。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一再提高極端天氣預警和抗旱應急響應等級,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抗旱救災措施,力保當地居民生活、生產用水不枯竭。

“旱魃”肆虐,鄱陽湖水域縮減至不足三成

8月29日,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修河沿岸依然未曾落雨。

修河是爲鄱陽湖補充水源的“五河”(匯入鄱陽湖的贛江、饒河、撫河、信江、修河)之一,往年的盛夏8月正是修河乃至整個鄱陽湖水系的汛期,但如今,“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景象不再。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極端高溫和少雨的天氣致使修河水量減少、水位大幅下降,部分流域的半幅河牀都裸露在烈日之下。

永修縣位於鄱陽湖西南岸,其境內吳城鎮永吳公路大湖池段有一段長達5公里的三級過水公路,往年在豐水期湖水漫過該路段,加上公路兩側草青水碧、風景旖旎,一度被前來旅行的遊客贊爲“水上公路”,成爲當地的網紅景點。而在今年8月,本該是豐水期的修河反常水枯,水面退去甚遠,“水上公路”徒餘干涸的路面和兩側枯黃的草叢。

然而,兩個月前的鄱陽湖流域還是另一番景象。

據當地媒體報道,6月21日,鄱陽湖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發佈洪水藍色預警信息,鄱陽湖星子水文站監測水位超過警戒水位0.07米。此前由於江西省境內多地連降暴雨,鄱陽湖及“五河”流域水勢暴漲,防汛成爲當地政府案頭大事,防汛應急響應一度提升至II級。

6月26日,鄱陽湖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宣佈,鄱陽湖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結束防汛水文測報IV級應急響應。然而,風雲突變,當地隨即進入高溫少雨的天氣,“長江之腎”鄱陽湖短短兩個月內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據長江水文情報預報中心連續公佈的數據信息顯示,自6月下旬開始,鄱陽湖及“五河”及其支流潦水、樂安河水勢均呈現出“漲”少“落”多的情況,水位也一降再降。6月27日,鄱陽湖湖口水文站監測,當時水位18.66米,相應/入庫流量爲19100立方米/秒;至8月29日,水位下降至不足6月底的一半,僅爲8.96米,相應/入庫流量僅有1240立方米/秒,不及6月底同項數據的一成。

8月15日、16日,九江市氣象臺相繼發佈了乾旱橙色預警與高溫紅色預警。這樣的極端天氣在當地尚屬罕見,據九江當地氣象部門公佈的數據資料顯示,7月以來,全市平均雨量較常年偏少近7成;高溫日數偏多11天,排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高位,武寧、修水2站極端最高氣溫分別達到41.4℃和41℃。

高溫少雨一方面增加了鄱陽湖流域地表水的蒸發,一方面又減少了水體的補充。經當地氣象部門研判,鄱陽湖8月6日就進入枯水期,較往年提前近100天。多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災情,局部地區呈現重旱甚至特旱。而鄱陽湖水域面積也出現了極度潰縮,從6月27日的3331平方公里縮減至8月15日的1183平方公里,縮減比例高達64.49%。

鄱陽湖水域縮減不僅面積大,而且速度快,8月中旬之後短時期內情況進一步加劇。據“中國氣象”公衆號載文,風雲氣象衛星監測顯示,至8月21日,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爲939平方公里,較歷史同期(歷史同期平均爲3110平方公里)偏小70%,相較6月27日今年監測到的最大水域面積3331平方公里減小72%,爲近10年最小值。

南北主航道水位“腰斬”,貨船行難泊亦難

“靠水喫水”,鄱陽湖及“五河”作爲江西省最大的水系,承載了當地經濟運行發展的方方面面,如今遭遇罕見旱災,首當其衝的就是航運和農業。

贛江爲鄱陽湖“五河”之首,也是江西省內最大的河流,縱貫全省南北,通過鄱陽湖與長江連接,其航運地位無須贅言。兩個多月以來,“五河”之中,贛江的水位下降最爲嚴重,接近“腰斬”,水位由豐水期的19.64米(6月27日,外洲水文站監測數據,下同)下降至11.18米(8月29日),較去年同期(2021年8月29日)的17.25米偏低6.07米。

在贛江、鄱陽湖一帶從事航運工作的劉志強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這是我從業二十多年以來頭一回見到這般景象,航道水位比往年下降了8米多,突然提前的枯水期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鑑於航道水位持續回退的情況,九江海事局發出緊急通告,自8月10日17時開始對九江水道實行單向通航管控。對過往船舶喫水嚴格覈查,擬通過九江水道的普通貨船喫水一律不得超過5.8米,危險品船舶喫水不得超過5.7米。實施聯動管控,設立檢查線對過境上下水船舶特別是船長100米以上船舶進行24小時覈查,對發現的喫水6.8米以上船舶實施減載至符合維護水深要求後方可放行。

“由於河道水位下降,原本載重兩千噸的貨船隻能裝載一千噸,這樣貨船的喫水深度減少一半,才能保證順利通過河道。”劉志強說,“但眼下貨船載貨減半也沒辦法完全解決問題,船舶裝卸碼頭的水位也在回退,大船靠岸有擱淺的風險,只能在距碼頭較遠的位置錨泊,而碼頭裝卸貨物的常規臺吊作業距離有限,需要大費周章調用大型吊機或水面浮吊。”

另一方面,船舶減載必然造成航道運力下降。“我們的勞動量增加了一倍,原本跑一趟就能運完的貨物,現在需要兩趟纔行。”劉志強稱,“這樣一來業務成本也上升了,目前這部分成本需要船運公司自行承擔,我們也在與客戶商談運輸成本的問題,希望未來能將這些成本分攤出去一些。”

劉志強告訴記者,鄱陽湖、贛江航線以煤炭、建材等大宗商品貨運爲主,如果水位繼續下降,不僅對水運行業本身造成嚴重影響,也會波及到當地的能源和建築行業。

“魚米之鄉”面臨農作物缺水

將視角轉向當地農業。江西作爲我國的農業大省之一,鄱陽湖流域充沛的水資源是其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眼下的旱災對當地的種植農業灌溉產生了極大不利影響。

修河沿岸的種糧大戶徐繪高承包有600畝糧田,主要種植作物爲水稻,往年畝產能達到1400斤,屬當地的高產田。據其講述,近年水稻種植所需的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儘管水稻畝產較高,但轉化爲收入後也至多能做到收支持平。眼下正值水稻生長的關鍵時期,惡劣的氣候成爲困擾農民的最大不利因素。

“連續兩個月沒有降雨,高溫下田裏蒸發量又大。”徐繪高爲此憂心忡忡,持續高溫意味着稻田需要更多的水來灌溉,而眼下灌溉水源來自旱災前的儲備水,但隨着修河水位下降,儲備水的來源也變得緊張起來。“目前通過提前蓄水、抽取河水保持灌溉,受災情況還不是很嚴重,但這種天氣持續下去,就會對今年的收成造成很大影響。”

永修縣境內修河過境,爲當地農業灌溉提供了“地利”,也成就這一帶“魚米之鄉”的地域形象,但史上罕見的旱災持續惡化可能會讓這種“地利”優勢喪失。

如徐繪高所言,臨近水源的農田可以暫時藉助這種優勢在旱災中得以倖存,但那些遠離水源的農田面臨的形勢就沒有這麼樂觀。記者瞭解到,部分遠離水源的農田通過有限數量的機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得井灌難以滿足莊稼生長需求,因而這類農田在旱災中損失較重。

高溫、缺水的雙重凌虐之下,除了灌溉水源缺乏,次生災害也對當地農業的考驗重重加碼。“一方面,高溫天氣下昆蟲也少見,農作物授粉成了問題;另一方面,大旱往往會次生蟲害,目前已有農技人員分析災情、協助施藥。” 徐繪高估計,“今年我承包的農田產量肯定是會下降的。”

乾旱高溫對農業造成的損失可從永修縣政府披露的數據中管窺一二。據永修縣日前統計,僅水稻一項,受災面積就達到65661畝,其中成災面積30555畝,絕收面積4887畝;其他諸如茶葉、柑橘、蔬菜、棉花、葡萄、芝麻、中草藥、油茶、大豆等作物也不同程度上受災、成災或絕收。

綜合分項數據,截至8月27日,該縣因旱受災人口3728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75244畝,其中糧食作物65661畝;農作物成災面積36124.5畝,其中糧食作物30555畝;農作物絕收6214.5畝,其中糧食作物4887畝;旱災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達3249.7萬元。

當地政府積極抗旱救災

大旱之中,當地人盼雨心切。當地一名基層官員告訴記者:“我們早就準備好了用於人工降雨的‘炮彈’,就等着大氣條件滿足人工降雨的要求。”

8月24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通知,將抗旱四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這意味着當地防汛抗旱形勢嚴峻,各地各部門須按照職責分工和預案規定,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災工作。

此前一日,防汛抗旱指揮部還發布了共計30條的抗旱救災工作指導意見,要求優先滿足生活用水,兼顧農業灌溉用水,協調工業和生態用水,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及時組織指導受災地區開展生產自救和救災救助。

永修縣委書記秦嶺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永修縣依託境內水系發達的先天優勢,預判氣候變化,在今年年初就廣蓄水源,做了一定的抗旱準備工作。在災情發生後,抗旱救災成爲政府工作中的重點,在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前提下,目前的工作重心在於力保農業用水,保障糧食安全。

在具體措施方面,據秦嶺介紹,啓動應急響應後,永修縣對水源進行全面調度,確保境內河流上下游取水用水均衡;對抗旱用電、設施建設、人工降雨等方面提供資金補助或設備支持等;在防蟲防病方面,派駐農技工作組對農戶提供技術支持,並指導農戶在絕收的田地中補種秋稻以挽回損失;協調金融保險機構對受損農戶進行賠付,摸排居民損失情況,避免出現“因旱致貧”“因旱返貧”現象;以及對水庫擴容、水渠疏浚等工程進行評估,斥資對當地水利工程進行升級改造等等。

在農業經濟救助方面,記者瞭解到,永修縣農業部門已購入2.5萬斤蕎麥秋糧種子免費發放給當地農戶,預計可以補種到3000畝農田以彌補絕收損失;當地農業部門9月底之前計劃招標採購一批8萬斤油菜種子免費發放給受災農戶耕種;政府啓用資金補貼農戶抗旱所需電力能源費用,補貼比例達30%。

這些政策措施實際落地實施效果如何?

8月29日,徐繪高等多名農戶前往其承包的稻田裏進行灌溉。據徐講述,當地政府對農業頗爲重視,近年一直引導農戶進行“蝦苗養殖——糧食耕種”輪番經營的模式。旱災發生後,各級官員頻繁進行實地考察和指導,在農田抗旱中對水電費給予一定減免,還幫助農戶在田中開挖機井,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旱情的不利影響。

現場另一名農戶告訴記者,“當下最需要的是一場大雨”,氣象部門已經安排了人工降雨火箭發射作業,“應該很快就要下雨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