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所高校延長專碩學制至3年,專家:有現實必要,保障教育質量

近期,多所高校官宣延長專碩學制引人關注。一直以來,專碩學制2至2.5年、學碩學制3年,已成慣例,對於專碩的學制變化,有學生表示“喜憂參半”。

“喜”的是延長學制帶來了找工作的一年緩衝期;憂的則是這多出來的一年同樣帶來了學費與就業的雙重壓力。

9月1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多位正在備考學生以及教育專家。

有專家指出,專碩學制的延長有現實必要性。在延長學制的同時,還應探索與學術碩士不同的培養模式,提高專碩的培養質量。在擴大專碩培養規模的同時,優化研究生培養的實效。

如何提高專碩教育質量?專家認爲,應該推進破除“唯學歷”的教育評價改革,其次要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結合本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辦學條件,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充分的論證,才能形成本校的培養特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多所高校延長專碩學制

每年的6月至8月,是各大高校集中發佈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的時期。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多所高校在其招生簡章中明確指出,將對該校的部分碩士研究生專業作出學制擬調整的公告。

8月12日,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招生網發佈《南京師範大學關於部分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及學制擬調整的公告》稱,南京師範大學擬將國際商務、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新聞與傳播等專業的學制擬由之前的2年更改爲3年。

澎湃新聞注意到,繼南京師範大學調整部分專碩專業學制之後,8月17日,福建集美大學在其官網發佈該校2023年碩士研究生擬招生專業信息稱,除學科教學(語文)外的所有全日制教育碩士領域、全日制機械專碩、全日制交通運輸專碩的培養學制更改爲3年,全日制會計專碩培養學制更改爲2.5年。

四川外國語大學7月13日在其研究生院官網發佈公告稱,從2023級開始,該校所有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調整爲3年,最長學習年限爲6年。關於專碩學費標準,四川外國語大學在該校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明確,專業學位研究生如金融、國際商務、審計、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新聞與傳播、公共管理專業學費爲1.3萬/年;法律爲1.1萬/年;教育、社會工作1萬/年。

西北師範大學6月23日發佈研究生招生指南,其中明確指出,全部專業學制爲3年。陝西理工大學也在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指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除教育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爲2年,其餘學科學制均爲3年(最長學制原則不超過4年)。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過去幾年,國內多所高校已經開始對專碩學制的調整。

2021年8月,哈爾濱工業大學發佈《2022年哈工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須知》稱:“我校碩士研究生基本學習年限爲2至3年,各學院根據學科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確定本學科的基本學習年限。將基本學習年限由2年調整爲3年的學科,在過渡階段實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優秀者可以申請提前至2年畢業,良好者可申請提前至2.5年畢業,具體標準由各學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河海大學於2021年將金融、新聞與傳播、應用與統計、會計等專業學制調整爲3年。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雙一流”高校也作出了相應調整。

學制延長讓考生“喜憂參半”

專碩學制的延長,讓不少正在備考的考生“喜憂參半”。

蕭雲(化名)是一名四川某二本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爲了彌補高考滑檔的遺憾,加上對現學專業不感興趣,她正在備戰年底的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並且將目標鎖定爲上海某985高校三年制的文科專碩。

蕭雲稱,擇校時知道其他學校有兩年制專碩,但出於名校情結,還是堅持報考了這裏三年制的專碩。

雖然會擔心三年專碩要多負擔一年上萬的學費和生活費,找工作時年齡也比較大,但蕭雲依然覺得三年的專碩會比較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

與蕭雲對三年制專碩早有預期不同,薛文(化名)面對目標院校專碩突然延長學制有些措手不及。

薛文坦言,自己當初選擇這個學校不僅僅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學術水平,兩年的學制也很有誘惑力。薛文本科就讀於一所內地二本的新聞專業,因爲嚮往一線城市的媒體資源,她今年將目標鎖定在浙江省某高校的新聞與傳播專碩。

此前,這所學校的專碩一直是兩年學制,今年該校發文改爲了三年制,這讓薛文感到有些無奈。

三年制的專碩意味着薛文要多交一年八千元的學費還有生活費,雖然有獎學金和助學金等補助,但這對於她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

她說,如果能夠早一年畢業,就可以早一年賺錢,也會緩解自己的年齡焦慮。除了經濟和年齡上的考量,薛文更擔心的其實是學術要求,“如果改成和學碩一致的三年制,那是不是意味着在畢業論文的要求上,也要向學碩看齊,論文要求會更嚴格?”

不過,薛文依然對三年專碩充滿期待,她說多出來的一年意味着她可以不用那麼匆忙。她原本打算兩年專碩以就業爲導向,目的性很強。現在她有更多的時間去喜歡的媒體實習,也可以在學術上進行探索。

專業碩士教育如何確保高質量?

澎湃新聞注意到,圍繞專碩教育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二年制的培養質量能不能令人滿意。濟南大學教授李金屏在接受科技日報的採訪時表示,多年的實踐發現,二年制專碩的培養質量不能令人滿意。部分導師不願意指導二年制專碩,怕給他們的項目無法在期限內完成。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培養定位不同,對師資、課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都不同,需要專業碩士教育有不同的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但是,從現實看,有的研究生培養單位,是參照學術碩士培養方式培養專業碩士,專業碩士成爲學術碩士的壓縮版,於是出現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相比,只有名稱不同、地位不同、學制不同的問題。

“在一些考研生心中,專碩是學碩的備胎,而不是不同的成才選擇。用人單位也存在對學碩的評價高於專碩的傾向,不是從具體的崗位需求出發評價人才的能力。”熊丙奇稱,在這種情況下,延長專業碩士的年限,就有某種現實必要性。但是,如果僅僅延長學制,而不探索與學術碩士不同的培養模式,那專碩的培養質量還是難以提高,擴大專碩培養規模,也很難起到優化研究生培養結構的實效。

如何讓專業碩士教育確保高質量?熊丙奇認爲,首先需要全社會推進破除“唯學歷”的教育評價改革,只要“唯學歷”評價體系繼續存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都難以擺脫學歷導向,以形成並堅持自身的培養定位。其次,要落實和擴大學生的辦學自主權,對於本校的研究生培養規模,具體專業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這類教育事務,應該由學校的教授委員會負責,要結合本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辦學條件,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充分的論證。這樣才能形成本校的培養特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儲朝暉告訴澎湃新聞,專碩學制的延長主要還是從教學質量上來決定的。此前專碩教育時間太短、學習內容有限,質量很難保障,導致專碩教育跟學碩教育質量差距較大。專碩教育質量的提升,最關鍵的是觀念要改變。不能把專碩當成低於學碩的標準去設置。要讓專碩學生更多地參與實踐。“專碩的發展空間一定要結合實際去做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