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2日電 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生態文明建設有關工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環境基礎設施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保障,也是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目前,我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超過50%,已成爲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劉德春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作爲解決羣衆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重點任務,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000多億元支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城市和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超過1500座、污水管網28萬公里,新增垃圾焚燒處理廠超過500座,地級以上城市和東中部地區有條件的縣級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建立,羣衆身邊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一是污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成效顯著。出臺多項政策規劃,系統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高質量建設和運維、積極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2021年,全國城市與縣城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比2012年提升了60%以上、生活污水管網長度增加了105%以上,再生水利用率約25%,比2012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以上。

二是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制定“十三五”“十四五”垃圾設施建設相關規劃,指導地方因地制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2021年,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接近100%,比2012年上升24個百分點。同時,積極挖掘生活垃圾“資源”屬性,大力提升焚燒處理能力。目前,我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超過50%,已成爲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三是推進固廢、危廢、醫廢安全有效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大力提升醫療廢物、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推進固廢資源化利用,取得了積極進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家發展改革委緊急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近50億元支持各地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有力支撐了各地疫情防控。2021年,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1.6億噸/年,較2012年增長了4倍;全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約215萬噸/年,處置能力達到醫療廢物產生量的1.54倍。下一步,我們將着力補短板、強弱項,優化佈局、提升品質,全面提高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和運行效率,推進環境基礎設施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中新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