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131字,閱讀約需4分鐘 

撰文/楊一凡 校對 柳寶慶

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一天當中接觸最多的電子設備當數手機。

然而,在我們和手機之間隔着一層不易被察覺的物理屏障—手機殼。

打開手機的屏幕使用時間,這也是你每天手接觸手機殼的時間。

根據美國市場分析公司NPD Group數據顯示,全球75%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會使用手機殼,25%以上的人會購買兩個以上手機殼。

從消費用戶數據來看,超過50%的購買手機殼用戶爲老用戶,復購率達200%以上,一些活躍買家每年購買超過50個手機殼。

作爲一種消耗品,在辦公室的角落裏,隨處能見到同事們已經隨着時間變黃的手機殼。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僅2021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是3.51億部,以這個數據來看,我國手機殼的需求在3.5億個以上。

小小手機殼究竟有什麼魔力吸引我們無限次爲它買單?

━━━━━

年輕人新愛好,囤手機殼

消費者“進貨式”批量購買手機殼正在成爲一種消費新現象。

“很多店鋪買三個手機殼就打75折,我就會一次性下單三個。”

“每次淘寶湊單滿減第一個想到的商品就是手機殼,多買幾個總能用得到。”

▲圖/小紅書

在淘寶搜索手機殼賣家,有超過58萬家店鋪,手機殼已經成爲最有活力的消費品之一。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一份調查顯示,消費者更換手機的頻率已經從2018年的12個月一換,變成如今的30個月一換。

在各大手機廠商絞盡腦汁想着如何逆勢賣出自家新手機時,手機殼卻成了最火熱的生意。

手機從快銷品回到耐用品

九月初iPhone 14剛剛發佈,小張就想入手,但是猶豫再三後還是沒捨得。

如今,他手裏的iphone 11已經“服役”了3年,他的手機從一年一換的“快消品”又變回了耐用品。

“這幾年手機價格水漲船高,但又缺少革命性的創新,本來想買紫色的iphone14,但眼看價格水漲船高,還沒有現貨,最後索性換了個紫色的手機殼,心理上感覺買了個平替。”

▲圖/小紅書

手機殼從耐用品變爲快銷品

曾幾何時,買手機附贈透明清水套是手機行業通行的做法,附贈的手機殼堅固耐用,直到隨着時間變黃髮硬纔會丟掉。

後來,各家爲了節約成本和環保考慮相繼取消附贈,各種好看的手機殼相繼湧入市場。

00後女孩小蟹告訴我們:“手機只有一部,但手機殼可以有無數個,對我來說,手機殼更像是裝飾品,類似你做了個美甲,我大概有二十幾個手機殼,好幾次有想換手機,但是看着這些殼還是有些捨不得丟掉。”

▲圖/閒魚

━━━━━

手機背面的生意

隨着年輕人囤積手機殼的風潮愈演愈烈,手機殼儼然已經成爲上下游完備的生意。

但凡是生活裏你能想到的元素,都會出現在手機殼上。

▲圖/小紅書

有的手機殼還附帶學習功能,難背的知識點都能印在上面。

▲圖/淘寶

手機殼和任何流行的食物都能快速結合,新上的電視劇、流行的遊戲,基本第二天就會出現相關主題的手機殼。

▲圖/淘寶

羅永浩曾經在發佈會上說:“手機不賺錢,都是手機配件賺錢。”

對於這個說法,有手機殼從業者算了筆賬,店鋪中有相當體量的手機殼愛好者,每月購買一次手機殼,按照一部手機使用週期兩年計算,整體上花在手機殼上的開銷不比買手機多,但是手機殼給商家帶來的利潤,不一定比手機給廠商帶來的少。

一位淘寶店主告訴我們:“手機殼毛利潤和手機經銷商的利潤其實是差不多的,很多用戶會經常回購,所以整體算下來是賺得多一些。”

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不同品牌、不同材質的手機殼銷量可觀,一些熱門款的月銷量輕鬆突破萬單。

一些店家還推出了可以手工定製的DIY手機殼,可以印照片、打字、自由設計,讓擁有一個不會“撞殼”的手機殼成爲了可能。

手機殼下至幾塊錢包郵,上至數百元聯名款。

隨着一些奢侈品品牌的加入,市場上甚至出現了售價超過千元的手機殼。

▲圖/GUCCI官網

邊買邊扔,扔了再買,各式各樣的手機殼翻着花樣拿捏年輕人的心。

━━━━━

手機殼,不只是殼

伴隨手機廠商們的軍備競賽,如今的手機外殼材料越來越結實,手機殼的作用好像不再只是保護手機。

手機殼元素,材質和款式也日漸多元化起來。

除了傳統的硅膠、塑料和皮革、還出現了金屬、亞克力、木質甚至碳纖維材質。

曾經隨着手機附贈,主打實用主義的手機殼,也被賦予了新的功能。

根據穿搭,選擇手機殼。

年輕人出門前會在意鞋子、手機殼、包的顏色和風格統一。

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但是手機殼是綠的,就會覺得搭配有問題,襪子的顏色也會。

搭配對了顏色會形成一種自洽,並不是說要美,像是一種對自己的要求和規範。

▲圖/小紅書

根據不同的季節用選擇手機殼

有人會在過年買個紅色手機殼,春天買個碎花殼,秋冬換成保暖的毛絨殼賣給生活增添一點新鮮感。

▲圖/新浪微博

▲圖/新浪微博

根據心情,用手機殼說出內心願望

賺錢、暴富、考研上岸、早日退休,大家的手機殼背面已經成爲了大型許願現場,更像是一種情緒的出口。

▲圖/小紅書

社交貨幣

不認識的朋友,只要問一句手機殼哪兒買的,求鏈接,瞬間就能打開話匣子,手機殼成了一種年輕人之間的社交貨幣。

如今,我們買手機殼已經像換張桌面壁紙、換個社交軟件頭像一樣輕鬆。

也許這確實算是生活中爲數不多能讓人開心又不怎麼花錢的愛好了。

▲圖/朋友圈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