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現象可能會進一步擴展。

9月27日,2023年研究生考試預報名結束,正式報名將在10月5日開啓。

考生熱情很高,預報名開啓當天,報名系統一度癱瘓。近年來,全國考研報名人數持續上漲,有機構預測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將突破520萬人。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部分高校2023年研究生招生計劃發現,雖然個別高校縮招明顯,但有更多高校擴招研究生。有考研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經不完全統計,新增專業的數量及招生人數還是大於刪減的部分,沒有看出明顯的縮招趨勢。

接近招生計劃制定部門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各校發佈的2023年考研招生計劃是根據上年錄取情況所擬定,具體計劃需要由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制定,預計會在明年2月確定。

雖然整體沒有縮招,但記者發現,2023年考研還是出現了結構性變化,包括推免生比例小幅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縮招明顯,更多非重點高校的熱門專業受追捧出現“逆向考研”等。

衆多高校新增或擴大招生

北大、清華招生計劃如何,在2023年考研中具有風向標意義。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發現,2023年北大校本部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5112人,已經是連續第三年增加,但1.33%的增幅弱於2022年考研3.85%的增幅。

2021年是研究生擴招的重要節點。教育部等三部門印發的《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

一些名校都是從2021年考研開始新階段的擴招。比如,北京師範大學2020年研究生招生計劃爲4100人,2021年大幅增至4700人,2022年和2023年招生計劃維持在4800人;復旦大學2020年研究生招生計劃爲6400人,2021年大幅增至7500人,2022年和2023年招生計劃維持在7500人。

北大擴招主要是因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未來技術學院今年新增招生。兩個學院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北京大學新工科建設和發展,今年招收工程碩士,分爲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兩個方向,碩士生第一年在校學習,後兩年在企業實踐。

今年很多高校新增了招生學科專業,比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增了6個招生領域,該校整體招生計劃相應比上年增長1.62%。

作爲一所“雙非”高校,廣州大學今年新增10個一級學科和3個二級學科招生,只取消了1個一級學科招生。這讓廣州大學招生計劃達到3300人,已經接近985高校招生規模。2022年考研,有20006人報考廣州大學,但只有2922人被錄取。

廈門理工學院2023年擬計劃招生710人,比上年增長11.1%。這所地方高校招收研究生的學位點共12個,其中8個碩士點爲今年首次招生。

除了北大,還有一些名牌大學2023年考研擴招。比如,西安交通大學增加500人,湖南大學增加3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增加200人,中南大學增加140人,吉林大學增加40人,天津大學增加20人。

有擴招也有縮招

2023年在學校整體招生計劃方面,中山大學招生計劃7600人,比上年減少600人;華中科技大學招生計劃7300人,比上年減少300人。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發現,中山大學縮招的重要原因,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縮招。其中,公共衛生學院(深圳)和藥學院(深圳)甚至沒有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不獨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今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也縮招40人。其中,數學科學學院的應用統計碩士、法學院的法律碩士沒有招生。

一位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研究生招生考試製度改革後,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學也要先通過全國研究生考試,但這部分目標人羣考試通過率較低。”

在分學科招生計劃方面,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部分高校文科招生計劃減少。比如,北京大學的法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招生計劃減少,清華大學的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研究院的統招招生計劃減少,華中科技大學的經濟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招生計劃減少,中山大學的外國語學院、國際翻譯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招生計劃減少。

文都教育考研英語講師何凱文認爲,文科專業招生人數逐年減少,會導致文科生考研壓力陡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爲目前國內對於人才和學歷的這種‘高消費’,在文理科人才培養不均衡、不合理時,招生政策會進行相應調控。另一方面就是整個市場對於應用型人才的渴求,也導致理工科人才會更爲緊缺一些。”

“逆向考研”新現象

考研競爭日趨激烈,考生流向也出現了結構性變化,“逆向考研”正在成爲越來越多考生的選擇。

所謂“逆向考研”,是指一些本科畢業於“雙一流”高校的學生,把報考目標投向非“雙一流”(俗稱“雙非”)的普通院校。

爲什麼會出現“逆向考研”?

首先,名牌大學競爭過於激烈,報考人數增長已嚴重放緩,更多考生湧入一般高校。中國人民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27604人,增長率只有4.39%。相比之下,深圳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27966人,不僅報名人數超過中國人民大學,增長率還高達41.7%。

公開信息顯示,長江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2022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增長率超過50%。

其次,以往需要調劑才能招滿的一般高校,如今已經不愁生源,熱門專業甚至只錄取第一志願。這導致考生無法兼顧,即報考名校落第後,還可以通過調劑進入一般高校。

蘭州理工大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隨着考生報考越來越理性,一志願報考人數逐年增加,調劑名額越來越少,難度也越來越大,一志願報考錄取概率最大。”

“近年來考研報名人數持續增長,‘考研’熱度不斷加強,成功‘上岸’難度越來越高,尤其是調劑成功的難度更是幾何級數的增長。某種角度上來說,選擇可能真的要比努力更爲重要。”河北經貿大學研招辦主任李偉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爲,選考“雙非”事實上給了研究生報考一個改變的機會,也給不同高校一個改變的機會,讓更多的高校能夠有機會獲得多樣性的生源,能夠讓自身發展有更多機會。

在北京建築大學錄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有128名學生來自“雙一流”高校,佔錄取總數的10.5%。他們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北京建築大學的“王牌專業”——建築遺產保護專業,錄取線比上年高出了60分。

北京建築大學研究生院研招辦主任李昕介紹,如今,很多“雙非”高校都在走“專而特、專而精、專而優”的路線,跟名校的同類學科相比更具競爭力。同時,“雙非”學校碩士生比例遠超過博士生,導師對於碩士生的培養會更深入、細緻。

(作者:王峯,韓甜 編輯:週上祺)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