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通信院發佈了一份2022年7月份國內手機市場分析報告。報告顯示,7月份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僅1990.8萬部,同比下降30.6%,其中5G手機僅1467.2萬部,同比下降比例高達35.7%。如此驚人的數據不免令人詫異,是什麼原因導致今年同期的國內手機市場如此大幅下滑,出現銷量超三成斷崖式下跌的慘淡局面呢?難道手機徹底賣不動了嗎?

其實,導致今年的手機市場出現罕見的慘淡,原因是多方面導致的。並且目前看來,手機市場整體的境遇很難在短期內發生逆轉。市場內部因素和外部不可抗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註定手機廠商們的日子,相比往年都要更加艱難。

首先,外部一些不可抗因素是所有手機廠商無法避免的問題。包括疫情導致的經濟低迷,全球芯片短缺,手機廠商在供應鏈方面的成本更高,加上高通驍龍8系列芯片由於發熱功耗表現不佳,導致市場反響和用戶口碑不夠理想,導致手機廠商們的產品競爭力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而疫情讓大家的工作和收入直接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裁員、失業、降薪、倒閉讓大家經濟壓力更大,購買新手機的需求和頻率也就明顯放緩了。當然,手機銷量整體大幅下滑,更多源自產品本身。

創新提升不明顯,硬件軟件進入瓶頸期

不可否認,儘管各大手機廠商爲了推動銷量不斷推出新機型,但問題在於,新款手機卻很難喚起消費者購買換新機的慾望。常規性的更新換代,國產手機雖然在硬件方面十分捨得堆疊,但一味盲目依賴硬件堆疊已經無法賦予手機足夠的產品競爭力,各大手機廠商的硬件同質化,導致新款手機缺乏獨特的賣點和新意。況且用戶消費者觀念更加理性化,無論是價格低廉的千元機,或是高端大氣的旗艦機,用途都一樣,無非是打電話、發微信、刷抖音、玩遊戲、追劇音樂等需求,自己的手機完全可以勝任,沒有更換新手機的剛需。

缺乏差異化的設計,不夠突破性的創新,千篇一律地依賴硬件堆疊、打價格戰,早已不適用於現在成熟的智能手機市場。

另一方面,手機均價偏高也是直接導致限制消費者換新頻率下滑的主要因素。早期的國產手機廠商,普遍採用機海戰術、低價高配的價格戰策略搶佔市場,但近幾年,在市場份額逐漸提升後,市場競爭加劇,廠商們感受到競爭壓力後,開始逐漸改變產品佈局和運營策略,向高端市場靠攏。

爲了追求利潤,主流的一線手機廠商紛紛效仿蘋果、三星、華爲,向利潤回報豐厚的高端市場過渡轉型。手機均價上漲,也就成爲了必然。

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銷售均價漲幅就高達13%,超過歐洲、北美等海外市場,漲價幅度全球第一。此前,均價2K-3K價位就能買到相對高端的國產手機,在本土品牌高歌猛進的漲價高端攻勢後,動輒五六千元的手機在市面上也越來越多普遍。追求高端化,是手機廠商正向發展的正常訴求,但漲價幅度迅猛的同時,產品在技術、創新、設計和品質等方面,卻似乎顯然跟不上漲價的速度。相較之下,近幾年不漲價的iPhone,在國內的銷量和市場份額卻穩健增長。

整體看來,智能手機行業在經過幾年時間的野蠻增長後,逐漸進入平穩期,開始走上PC產品的老路。硬件的常規性升級,沒有足夠亮點和創新成爲常態,用戶對於新款手機的需求增長放緩,一兩千元的千元機,上萬元的高端旗艦手機,都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羣體正常2-3年的使用需求,完全沒有每年換新款的剛需,銷量下滑,也就不足爲奇了。

那麼,大家是否仍然熱衷於換新款手機呢?不願更換新手機的原因,又是哪些呢?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