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寫】地方乳企難打破“上市即巔峯”的魔咒

陽光乳業(SZ001318)在股市最“陽光”的日子,只持續了9個交易日。

這家來自江西的老字號牛奶企業在A股市場因9個連續漲停被關注,但4個月後,陽光乳業股價被打回原形。截至9月29日收盤價爲15.13元,與最高點的32元相比已經腰斬。

陽光乳業是江西老牌乳企,產業涵蓋乳製品、乳飲料的研發、生產、奶畜養殖、科研開發和市場銷售,擁有“陽光”和“天天陽光”兩大核心品牌。這家公司主營產品包括鮮奶系列、酸奶系列、乳飲料系列、功能性乳品系列等多個品種,其中低溫鮮奶爲它的主要產品。

縱觀中國其他二三線市場,似乎任何一個省會城市都有這麼一個“陽光乳業”。例如廣州的燕塘乳業、蘭州的莊園牧場,以及曾經上市的輝山乳業;還有從神壇隕落的麥趣爾,以“小白奶”爆紅卻陷入拖欠款項糾紛的科迪乳業以及IPO衝刺5年仍未放棄的四川菊樂股份。

這些營收規模不大,發展相對穩定,但在當地小有名氣,豐厚的利潤也足以支撐其小步前進。但它們的故事似乎都按照類似的劇本在上演——上市即巔峯,暴漲之後業績不及預期進而暴跌;抑或成爲網紅之後出現管理或食品安全問題而一蹶不振。

究竟哪裏出了問題?

和外來者競爭對手相比,區域乳企有自身小而美的優勢。

陽光乳業在2022年半年報中寫到,結合該公司建立的銷售渠道、冷鏈運輸體系,以及公司作爲本土企業、本地化生產的地緣優勢,公司制定了差異化的產品策略,以低溫乳製品、低溫乳飲料等“低溫、保鮮”產品作爲主打產品,避免了與伊利股份蒙牛乳業等以常溫奶爲主的大型乳企在產品上的直接正面競爭。

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天天陽光的牛初乳、透明袋裝純牛奶、水蜜桃口味低溫酸牛奶等產品被“吹爆”,也有用戶在測評中把陽光乳業的牛奶與蒙牛每日鮮語、光明優倍鮮奶等產品對比,意欲凸顯陽光乳業低溫產品的本地化優勢,例如保質期只有7天的高鈣濃縮巴氏奶,蛋白質可達到4.2克,價格和外來鮮奶相比仍有一定優勢。

但陽光乳業在今年5月走向資本市場後,它的業績也被放置於聚光燈下。

上市前的2019年至2021年,陽光乳業營收分別爲5.43億元、5.23億元、6.31億元,淨利潤依次爲1.04億元、1.05億元、1.36億元。

和許多小型乳企“上市即巔峯”一樣,陽光乳業上市首份半年報就遭遇了滑鐵盧——上半年營收2.71億元,同比減少6.61%,淨利潤5566萬元,同比減少7.72%,與此同時,陽關乳業所有品類的毛利率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財報給出的原因是,陽光乳業受2022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江西省疫情影響,南昌市及部分地市學校停課住宅小區限進社會面人員流動受限,送奶上戶銷售渠道受到比較大的影響,3月至5月陽光乳業銷售收入和銷量下降幅度較大,淨利潤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市場相對集中,原本作爲抗風險的優勢在疫情襲來時也會變成劣勢。

此外,異地市場拓展得不順利,也讓陽光乳業整個擴張路徑雪上加霜。

2019年,陽光乳業與安徽華好商貿有限公司、南昌合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安徽華好陽光乳業有限公司,進入安徽市場。2021年,安徽陽光實現銷售收入1551.74萬元,淨利潤-641.58萬元。今年上半年,安徽陽光實現總營業收入860.27萬元,淨利潤-373.79萬元。另外,陽光乳業位於福建的子公司澳新陽光乳業尚未經營。

爲了打破大本營萎靡、外拓不順的境地,這些乳企都選擇了走向資本市場,尋求資金。這也是中國小型傳統乳企普遍面臨的現狀,在承受伊利、蒙牛、新希望這類全國性乳企的競爭之外,區域乳企的退路更窄。於是,近年來諸多地方乳企紛紛上市。

但上市容易,風險不小。很多地方乳企在管理和操作上存在着漏洞,登陸資本市場並不能直接幫助他們修補短板。

例如,好不容易通過網紅之路出圈,卻又因食品安全丙二醇事件震驚乳業圈的麥趣爾(SZ:002719) 已經無路可退。今年6月,因純牛奶被檢出違禁添加物丙二醇,麥趣爾將面臨約7315萬元的罰款,這樣的處罰對於麥趣爾是致命打擊,退貨導致其上半年淨虧損1.75億元,這意味着麥趣爾直接虧掉了過去9年利潤之和。

如果沒有這次食品安全事件,麥趣爾甚至可以說是從新疆成功拼殺出來到全國的網紅牛奶品牌,藉助直播、社交平臺分享等方式,麥趣爾在過去兩年連續霸榜天貓乳品銷售榜單,直到現在驟然跌落,全網下架。

另一個同樣出爆品的品牌來自河南科迪乳業。

因其在2016年底開發的一款透明包裝的牛奶產品“小白奶”,直接讓科迪乳業2017年的營業額達到10.3億元,這也是科迪乳業上市以來的最好業績。但此後科迪乳業因拖欠奶農奶款和員工工資陷入業績造假事件中,到2021年科迪乳業營收滑落至5.9億元,今年5月,科迪乳業被深交所終止上市。

而這種漏洞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旦摔倒,這些區域乳企往往很難再爬起來。

乳業專家宋亮告訴界面新聞,毫無疑問,麥趣爾業績被拖垮已是既定事實,在現階段牛奶競爭慘烈的市場環境中,麥趣爾出現食品安全事件肯定是致命打擊,即便兩三年後恢復過來,市場上也可能已沒有麥趣爾的位置。

理論上,中國的牛奶市場,尤其是低溫牛奶市場足夠分散,給區域企業留了一定的喘息空間。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曾在行業論壇上預計,未來國內低溫鮮奶品類會按照每年10%到15%的增速發展,到2025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

但低溫乳製品的創新緩慢且難出爆款,特別是正在剛需化的低溫鮮奶,長久以來處在高損耗、低毛利、原奶價格敏感的境地,區域企業很難在這一品類施展拳腳,爲此需要藉助資本向外擴張。

雖然同業者上市後並非都是理想狀態,但是仍有地方乳企急迫地衝向資本市場。

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菊樂股份”)已爲此苦等五年。該企業自2017年就開始衝刺IPO,至今已經4更招股書,仍未成功IPO。

如此迫切上市的菊樂股份在伊利、蒙牛、光明均發力的四川市場成長起來,並在本地乳企新希望、天友夾擊下靠着含乳飲料“酸樂奶”這一大單品把營收規模做到了14億元。它主打的酸樂奶,也是菊樂股份差異化的競爭單品。

眼下,菊樂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進一步完成全國的佈局。這家公司在2020年收購黑龍江惠豐乳品55%股權購開始走出四川市場,同時在覈心業務含乳飲料之外,佈局酸奶、鮮奶和常溫奶業務。

但同樣,它也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走出本地,意味着重新進入強敵環伺的競爭生態圈,如果沒有自有牧場、在當地的品牌知名度等優勢,很難有把大本營既有優勢複製過去。

此外,2020年下半年以來,生牛乳價格不斷創新高。據農業農村部9月最新監測數據,10個奶牛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4.14元/公斤,同比下降4.6%。但這一數據比2018年的3.53元/公斤、2019年的3.82元/公斤已經大幅上漲。

原奶漲價的趨勢,對於原奶外採型的區域乳企來說並不友好。

宋亮告訴界面新聞,隨着低溫鮮奶需求的快速增長,國內主要乳企都推出了低溫鮮奶產品,特別是蒙牛、伊利兩大巨頭的進入,藉助其品牌和渠道滲透率的優勢,直接進入其他區域乳企的市場“搶地盤”。

另一方面,冷鏈輸運產業的成熟和保質期更長的“超巴”技術低溫鮮奶的大量出現,擴大了傳統低溫鮮奶的銷售覆蓋面積,區域乳企間的跨區域競爭也進一步加劇。

這些因素都影響着地方乳企未來的發展軌跡。而在市場高壓競爭,原料成本不斷上漲的局面,地方乳企破局的方向或許只有產品研發。

例如燕塘乳業的鮮奶布丁是其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新品,這款介乎流質和凝固之間的奶產品,迎合了“鮮奶甜品化”的風潮。此外,藉助地緣優勢尋求更多元的品牌合作,爲部分區域品牌開拓新市場提供了思路。

新希望乳業旗下的高端牛奶“唯品”就與咖啡品牌形成聯動,在華東市場迅速獲得了消費者認同。而北京本土的鮮奶品牌三元,藉助與新型網紅品牌“蘭熊鮮奶”合作在本地餐飲渠道狂刷存在感。

在如今的消費品市場,上市只是一個融資渠道,而不再是一家公司成功與否的標誌。走向資本市場之後所獲得的資金,可以幫助它們增強供應鏈話語權,投入更多的研發創新精力。而只有這樣,地方乳企纔可能在長期經受得住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的雙從考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