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種由廢舊紙盒製作成的貓狗等寵物火遍全國高校。00後的大學生們把“紙盒狗”拴在宿舍門口,帶去操場“遛狗”,把自家的“寵物”曬到社交平臺上……一時間,“紙盒狗”在許多高校學生羣體中盛行。

對此,一些網友認爲搞笑可愛,一些人表示不明所以。哈爾濱醫科大學心理與行爲研究中心主任楊豔傑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養“紙盒狗”是年輕人自我排解的一種方式,高校“養狗熱”體現了大學生的社交渴望和陪伴需求。此外專家提到,大學生的精神狀態也值得關注。

大學生在校園實現“養狗自由”

近段時間,不少大學校園裏興起“養狗熱”,學生們紛紛實現了“養狗自由”。學生們利用廢棄的快遞紙盒、小零件以及畫筆做出3D的小狗模型,並且像對待寵物一樣對待紙盒狗,散步,餵食,還用繩子“拴”在宿舍門口等等。

隨着“養狗熱”的蔓延,學生們還開發出警犬、小貓、老虎、鱷魚、恐龍、蝸牛、猩猩,等一切能用紙盒做出的“寵物”,甚至還出現了用無人機和紙盒一起製作的“飛天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00後本科生陸思樺看到校園助手上很多同學都發布了自己製作的“小狗”、“小貓”,也用廢棄的快遞紙盒爲宿舍做了一隻“小老虎”,並且起名“咪咪”。“看到大家都在做就跟風一下,動手試了試。太多人養貓狗了,想做點不一樣的。”

“紙盒狗”製作並不需要繁瑣的步驟,就是用廢舊紙盒製作和描繪成“狗”或是其他動物的模樣,可以發揮創意進行塗鴉裝扮。陸思樺介紹,根據網上的教程,她的“小老虎”一個小時就“誕生”了,她把“咪咪”放在宿舍門口用一根繩子“拴”住,還寫一張牌子:“內有猛虎,慎入”。

宿管和保潔阿姨也積極配合同學們,復旦大學一女生宿舍的保潔阿姨表示,平常會把樓道里的快遞紙盒都收走,“看到‘小狗’的時候都不會收,就讓小狗擺在宿舍門口。”網上的“紙盒寵物”玩法多樣。在社交媒體上,有人發圖配文:“有狗了,已經不想和沒狗的人說話了。”

今年19歲的復旦大學新聞專業本科生劉鈺淇正值期中季。11月1日晚上,劉鈺淇決定從繁重的課業中暫時抽離出來。她看到社交媒體上許多朋友都發布了自己做的“小狗”,也做了一隻屬於自己的小狗,名叫“奇奇”。

奇奇“出生”後,劉鈺淇感到心情突然好了很多。“原本在期中季是很崩潰的,事情太多了。但做完這隻小狗,我就覺得很開心。”

大學生的“迷惑行爲”?學生稱可緩解學習壓力

對於製作和飼養“紙盒狗”的原因,有人表示是爲了釋放學業和生活壓力,也有學生認爲“遛狗”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社交。

北京外國語大學葡萄牙語專業的大二學生孫令桐對澎湃新聞表示,她在11月7日晚上製作了20只紙盒小狗,做成了“小狗集市”,在校園裏免費發放。她坦言,“小狗集市”讓她感到解壓。

孫令桐很喜歡小狗。最近,她看到大學生“養狗”走紅,覺得很可愛。在簡單嘗試後發現操作不難,甚至可以低成本批量生產。“最近同學們學習壓力都很大,我就想能不能做些有趣的事情,給大家的生活多一些色彩。”

孫令桐利用A4紙、雙面膠和水彩筆做了20只紙盒小狗,又用廢棄的快遞紙箱做了簡易“狗窩”,整個製作過程花了4個小時。晚上,她把這窩“小狗”放到了學校逸夫樓樓下。“看到大家原本都面無表情,走過看到後都笑了出來,有的同學還掏出手機拍照,輕輕拿走一隻小狗。簡單的摺紙能給疲憊一天的同學帶來快樂,讓我覺得超開心!”

除此之外,她表示製作“小狗集市”的手工過程本身也很放鬆。“最近自己比較焦慮,通過做手工能幫我解壓。製作時不需要思考,只要集中注意力去剪紙、黏貼,最後看着20只小狗排排站在那很有成就感。”

專家:“紙盒狗”具有社交屬性和陪伴功能

“宿舍養狗”在社交媒體走紅後,隨着越來越多的人蔘與製作、討論,迅速在年輕羣體中流行起來。一些網友認爲這是廢物利用和放鬆心情的好方式,也有一些人表示難以理解大學生羣體這樣的“幼稚行爲”。

對此,楊豔傑表示,目前高校的“宿舍養狗熱”實際上是年輕人一種自我排解的方式,“紙盒狗”可以成爲孩子們的“解壓神器”。她提到,大學生正值富有活力、渴望社交的年紀。疫情之下,在外部社交環境受限的情況下,他們會轉向自身尋求排解情緒的途徑。“人類是需要社會化的,當外界社會化環境受限之後,人們往往會從自己身上找樂子。”

楊豔傑認爲,當代年輕人面對來自學業、就業及社會各方面壓力時,往往需要陪伴。這種陪伴的角色可以由動物來充當。 “大學宿舍是不允許飼養寵物的,大學生們做出了“紙盒狗”,對廢品進行了形象再造,也把原本冰冷的物體賦予了靈魂,把想象付諸在沒有生命的事物身上了。”

楊豔傑提到,“紙盒狗”的走紅背後也提示我們關注大學生的精神狀態。她建議,大學生應樹立遠大理想,有人生目標和人生規劃;其次要靜下心,面對變化靜守己心;三是經常和老師同學交流,穩定人際關係,不要壓抑情緒;同時培養個人興趣愛好,充實課餘生活。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