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石答澎湃:全球氣候變化會帶來災難,要毫不猶豫採取行動

已經是第14年連續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的王石,是中國在氣候大會上一張獨特的“名片”。

2009年,王石第一次參加于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COP15)的時候,彼時只有三個人同行,他們代表中國的100多家企業參加大會;13年過去了,今年赴埃及沙姆沙伊赫參會的各類中國協會、機構、公益組織代表着約100萬家中國企業。這背後不僅是數量增加了1萬倍,也體現出中國影響力的大幅增加。

萬科集團創始人、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創始人王石在沙姆沙伊赫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角接受採訪。本文圖片均爲萬科公益基金會 供圖

“今年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熱鬧,不僅是會場的熱鬧程度超過去年,而且中國角的熱鬧程度超出想象。”萬科集團創始人、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中心(C Team)創始人和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在11月14日舉辦的一場線上發佈會上說道。

眼下,COP27已進入到下半場,各國間真正的博弈纔開始。本次氣候大會召開之際,人類正面臨軍事衝突、能源危機、通脹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人類走到今天一直是面對很多的不確定性,“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總是會出現,但是全球氣候變化會帶來災難,這已經沒有疑問,大家都非常明確了,所以我們面對氣候變化問題要採取行動,這一點一定不要猶豫。”王石在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提問時說。

講好中國故事

“面對面的交流非常重要,人見了面之後是會有化學反應的,這首先需要我們更多地參加大會,利用大會來講中國故事。”王石在發佈會開場時說。

王石表示,此次大會期間的來中國館參加活動的人羣氛圍之熱烈前所未有。無論是中國政府代表團、民間非政府組織,還是企業舉辦的邊會,其熱鬧程度都超出想象。

有了人氣只是開始,如何講好故事,還需要換位思考,而不只是“自說自話”。

王石介紹說,“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大家都擔心威尼斯、阿姆斯特丹這樣的運河城市和很多海島國家首先受影響,但很少有人知道,上海的河道總長有大約30000公里,面對氣候變化的威脅,上海也無法置身事外。然而,上海建成了一個非常暢通、非常成熟、運轉非常好的運河網系,確保上海安然無恙。這樣的中國故事,就往往讓外國人感到震驚,眼前一亮。”

王石表示,他個人很明顯的感受是,從2009年的COP15到2022年的COP27,中國的影響力不斷上升。“大家對中國的關注可以說前所未有。在今年的會場這裏我感到,面對全球共同關注的氣候變暖的問題,中國的影響力、中國的作用在這裏非常大。”他說。

此外,王石發現,近年來氣候變化大會上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活躍。今年參會的不僅包括中國內地,還有像澳門、香港等地的中國年輕人。他們來到這裏不僅僅是積極地參加各類活動,而且還積極地組織各種邊會、論壇,“從年輕人這種積極的、活潑的姿態當中,你可以感覺到這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中國企業積極參與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可以做哪些事情來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是挑戰,也是機遇。”王石對澎湃新聞說。

王石進一步介紹道,“舉例來說,疫情到現在不僅僅給傳統企業,也給像數字經濟、信息經濟等企業也帶來了很多影響,但是這也成了各類經濟體轉型的機會。面對氣候變化這個確定的議題,企業也要朝着綠色經濟去轉型。拿房地產行業的碳中和來講,我們需要主動提升建築的節能效果,同時提高建築的運營能力,包括使用節能建材、新型電器設備,以及做好小區綠電管理等等,這些都結合起來,產生對傳統房地產行業有效的綠色轉型改造。”

本次大會上,由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C Team)、萬科公益基金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和中國企業氣候行動(CCCA)共同主辦了“雲集企業力量,共創零碳未來”主題邊會,會上發佈了《2022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

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主任楊培丹介紹:“今年從衆多徵集到的案例中評選出了27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分佈在製造業轉型、交通結構調整、能源清潔化、建築節能、污廢處理、綠色金融、公衆綠色生活與可持續消費這八個領域裏面。

在今年的中國館展覽上,有10家企業展示了他們的綠色產品和技術,另外還有8家青年初創企業,都是在環保和可持續領域裏創業的。例如一家被譽爲“點亮最後一公里”的中國企業,利用太陽能技術開發了便攜太陽能燈,幫助解決全球尤其是非洲貧困地區的無電問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於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與會各方希望凝聚政府、企業和公衆力量,將承諾落實爲行動,儘快減緩升溫速度、增加氣候融資、推動綠色發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COP27將在上屆會議成果的基礎上,就一系列應對氣候緊急情況至關重要的問題採取行動,包括緊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建設復原力和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影響,以及兌現爲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提供資金的承諾,力求推動各國繼續團結一致,爲實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的目標做出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