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附屬公司出售假煙酰胺糖果被罰,“叮噹快藥”母公司叮噹健康(09886.HK)在上市兩個月後再次引發關注。

近日,叮噹好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叮噹好健康”)因違反食品安全法,被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5萬元,並沒收違法所得154.18元。

天眼查顯示,叮噹好健康成立於2018年4月,主要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主要銷售電子產品、化妝品、日用品等。根據叮噹健康發佈的公告,2021年4月,叮噹好健康70%的股權被叮噹健康收購,隨即成爲叮噹健康的附屬公司。

行政處罰書顯示,叮噹好健康與廣州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委託加工合同》,委託生產燕窩煙酰胺膠原蛋白壓片糖果。該產品類型爲壓片糖果,在名稱及配料中均標示含有煙酰胺。經對被舉報產品同一批次的留樣產品抽檢顯示,該產品中實際未添加煙酰胺。

該行爲屬於生產經營標籤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食品的行爲。另查,叮噹好健康以4.167元/盒的價格銷售給經銷商200盒,總計833.40元。該產品零售單價爲59元/盒,共銷售37盒,其餘召回產品已全部銷燬,叮噹好健康違法所得154.18元。

“受疫情影響國內消費者對於新鮮事物的嘗試,特別是涉及到健康管理、營養管理、顏值管理和體重管理這四個管理的相關品類,都有非常強的嚐鮮消費心理。”廣東省食安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告訴時代財經,“但整個行業的發展良莠不齊,有很多企業抓住了消費者的嚐鮮心理,進行一些牟取暴利的商業行爲,掛羊頭賣狗肉,這是整個行業的亂象之一,未來國家在這方面應該有比較大的整治力度。”

今年9月14日,叮噹健康在港交所敲鐘。素以“28分鐘送藥上門”爲口號的叮噹健康,其上市之旅卻頗爲波折。2021年6月22日,叮噹健康第一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最終以上市申請材料失效告終。2022年3月17日,叮噹健康再度衝刺港交所。8月18日,叮噹健康正式披露招股書,招股、掛牌上市正式開始。

叮噹健康由仁和集團創始人楊文龍於2014年9月創立,是一家數字健康醫療公司,主要通過叮噹快藥APP提供送藥、健康醫療綜合服務,設立線下智慧藥房、線上互聯網醫院以及DTP到家業務等。

憑藉“28分鐘送藥上門”的承諾,叮噹健康迅速在市場上打響了招牌。來自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按2020年收入計,叮噹健康在中國數字零售藥房行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爲1%;按2020年收入計,叮噹健康在中國即時到家數字藥房行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8.5%。

上市前,叮噹健康備受資本關注,累計獲得7輪融資,總金額超過33億元。但業績卻不容樂觀,根據招股書和2022年中報,自2018年以來,叮噹健康累計虧損總額已經超過30億元。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叮噹健康的營收一路上漲,分別爲12.76億元、22.29億元、36.79億元,但同期對應的虧損金額卻持續擴大,淨虧損分別爲2.74億元、9.2億元、15.99億元。

根據2022年中報,2022年上半年,叮噹健康實現營收19.90億元,同比增長21.06%,同期淨虧損爲5.86億元,同比減虧46.7%。

從細分業務板塊來看,叮噹健康的收入主要來自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2019年至2021年,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爲98.1%、98.9%和96.8%,其中,以線上直營爲主,三年來的佔比均超過70%。

從招股書等公告內容來看,叮噹健康的營業成本較高,主要體現在履約開支(包括物流及倉儲服務費用)、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上。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叮噹健康履約開支分別達到2億元、2.83億元、4.12億元、2.11億元,分別佔總營收的15.7%、12.7%、11.2%、10.6%;銷售與市場推廣開支則更高,分別爲2.78億元、4.41億元、8.35億元、4.20億元,分別佔總營收的21.8%、19.8%、22.7%、21.1%。

這一數字與公司的毛利相當。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叮噹健康的毛利分別爲4.70億元、7.66億元、11.62億元、6.65億元。

“燒錢做推廣”的思路也可以從叮噹健康的公司職員比例中窺見一斑。2022年中報顯示,叮噹健康共有2933名僱員,其中銷售、營銷及業務開發有2092人,佔全公司僱員比例的71.33%。

叮噹健康的資金還能燒多久,未來又將如何止損、擴大盈利,仍有待觀察。

就上述附屬公司被罰事件和公司業績等問題,時代財經致電叮噹快藥,相關人士以“沒有公司許可”爲由拒絕了採訪。時代財經同時以郵件形式聯繫叮噹健康,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