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哈爾濱日報

半年前湖南湘潭的王先生因工傷截癱入院治療,花費了60萬的醫療費,仍在醫院治療的他卻從家人口中得知一個消息,9歲的兒子小杰(化名)近日因爲在“233樂園”遊戲平臺充值了2萬多元,又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王先生稱,小杰今年9月份左右就曾經在平臺上充值過2000多元,被家人發現後向平臺申訴,平臺退還了一半,但要求家屬簽訂了協議,協議中約定如有再有充值行爲,視作監護人同意,不再申請任何退款。

王先生向記者反映,平時兒子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提交第一次退款申請後,後來孩子奶奶接到了花唄催款信息,經過查詢才知道,孩子通過支付寶也充值了18000多元。但此後聯繫平臺退款,平臺不再受理。

記者聯繫到233樂園遊戲平臺的主體公司北京龍威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對方回應,經內部覈實,家長首次申請退款成功後,賬號已關閉充值功能。還有訂單未退款是由於家長首次計算退款金額有誤,沒有一次性申請退款,屬於家長遺漏的部分,接到記者反饋後公司已經聯繫到用戶,客服會協助用戶補充訂單。

回應稱,用戶首次以未成年人充值爲由向平臺要求退款的,平臺會與用戶簽署承諾函,承諾函裏面約定監護人應當承擔相應的家長責任,如果因爲家長監管不力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公司不予退款,希望家長都能保護好手機以及相應的支付密碼。

父親因工傷截癱入院,

9歲兒子玩遊戲3個月充值2萬多元

王先生今年34歲,是湘潭人。在今年5月份,他在貴州某隧道工地工作時,被工程車壓到造成脊椎粉碎性骨折,入院診斷爲截癱,後來轉回長沙進行治療。

王先生說,入院治療後已經花費了近60萬醫療費用,目前他在臥牀不能行走,大小便都需要人照顧,經濟壓力也非常大,但幾天前,他突然從家人口中得知一個事情,讓他心裏更加鬱悶——9歲的兒子在幾個月內向一個名爲233樂園遊戲平臺充值了2萬多元。

王先生說,他在幾年前已經離異,兒子目前和60歲的奶奶在婁底生活,爺爺則在醫院照顧他。其實,在今年10月份,兒子就已經被發現了曾向233樂園遊戲平臺充值過。

據孩子奶奶向王先生講述,當時她在微信查電費繳費信息時,查看微信賬單發現異常情況,於是找人查看,才發現這個微信賬號曾向233樂園遊戲平臺多次充值,總額爲2004元。

奶奶將小杰打了一頓,因爲擔心王先生生氣,沒有將此事告訴他。她自己不太懂網絡,找來小杰的表哥,向平臺主張退款。最終通過申訴,平臺同意退還一半款項1002元,這筆款項在11月初到賬。

但幾天前,奶奶突然接到了花唄的催款信息,稱她有400多元逾期未還。奶奶找人詢問後,才得知這筆款項也是向233遊戲平臺充值產生的,同時,查詢發現,她的支付寶賬號10月底前向該遊戲平臺充值了18000多元。

王先生說,因爲家中只有孩子奶奶和孩子一起生活,小孩做作業需要用到手機,就使用奶奶的手機,這些充值也都是通過奶奶的手機操作。因爲奶奶自己身上有病,記性也不好,手機鎖屏密碼和支付密碼都一致,所以很容易被小孩破解。

第一次申請退款後發現還有充值18000多元,

平臺以簽署承諾函爲由不退款?

王先生說,實際上,在第一次退款後,奶奶以爲微信賬戶裏沒錢了就沒事了,但沒想到孩子用支付寶賬戶以及綁定的銀行卡中也進行了充值,一共有18000多元。其中包括支付寶餘額4000多元,綁定銀行卡14000多元,花唄400多元。

王先生奶奶說,這18000多元絕大部分是在第一次申請退款前小杰已經用支付號賬號充值的,還有小部分是在申請退款之後小杰再次利用支付寶進行充值的。

記者查看王先生髮來小杰此前的支付記錄,其中每次支付的金額爲幾元到幾百元不等,都是用來購買遊戲的虛擬貨幣或者道具,時間跨度從8月份到10月29日。

小杰說,他之所以在第一次退款時沒有將在支付寶充值的情況告訴家人,是因爲怕奶奶罵他。

王先生說,孩子奶奶平時並不會使用支付寶,銀行卡是他之前幫忙綁定的,沒有短信提醒功能,銀行卡中的1萬多元是他的前妻此前轉來的小孩的生活費,因爲他和前妻多年沒有了聯繫,生活費都是前妻直接轉給孩子奶奶,而這一筆錢前妻此前轉賬後並沒有告知奶奶,所以奶奶實際也不知情。

王先生得知此事後又要小杰的表哥立即聯繫了233遊戲平臺,但對方答覆之前小孩的家長申請退款時已經簽署了一份承諾函,承諾函中約定,如果再有充值行爲,就視作監護人已經同意,不再申請退款。

溝通記錄顯示,對方客服回覆稱,“承諾函上寫的很清楚,無法受理二次退款”。

小杰的表哥告訴記者,他10月15日第一次申請退款時就是通過233遊戲平臺的QQ客服提供的退費鏈接,提交了材料,在此過程中,對方引導他填寫了一份《承諾函》。

《承諾函》中寫道,小杰在“在使用我的世界、蛋仔派對、迷你世界、全民槍神邊境王者 (遊戲名稱)遊戲服務中充值人民幣 2004 元。”公司“已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監管政策要求嚴格落實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及實名認證,前述充值行爲非公司原因導致,系本人及本人孫子女的其他監護人未盡監護義務,未妥善保管身份證件信息和遊戲平臺、支付平臺、銀行卡賬戶的賬號密碼導致。公司基於對本人的信任及對未成年人的關心,與本人就上述遊戲的退款事宜協商一致,退款金額 1002 元。”

其中第5條寫道,“自本承諾函簽署之日起,發揮家長的監護作用,引導其健康科學地使用互聯網和遊戲。同時,本人也將妥善保管好手機、支付賬號等社交及支付工具密碼,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如本人子女再次利其他賬號在遊戲中消費的,視爲經過了本人及本人子女的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本人及本人子女的其他監護人、支付寶/微信/QQ錢包顯示的充值主體均不會向貴司索取任何退款或補償。”

孩子奶奶打印簽署這份文件後,小杰的表哥將其拍攝上傳給了平臺。

小杰的表哥說,在他申請爲小杰進行退款時,發現小杰的賬戶未進行實名認證。但記者在11月15日查看該遊戲賬號實名認證信息,認證信息爲小杰奶奶本人的。

記者在下載了233遊戲平臺後發現,進入平臺界面後,會彈出要求實名認證的提示框,但記者隨意輸入了一名測試者的身份證號,並通過了實名認證。這也讓王先生質疑,這種實名認證實際上很容易被繞開,只要隨便找一個身份證號就可以通過認證,而不像一些遊戲一樣需要人臉識別。

平臺:承諾函約定家長要負好監護責任,

此前退款有遺漏已安排專人處理

233樂園官網信息顯示,該平臺隸屬於北京龍威互動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廣大開發者和千萬遊戲愛好者溝通交流的橋樑”。

11月15日,晨意幫忙記者聯繫了北京龍威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對此事作出回應。回應稱,該公司是按照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要求要進行防沉迷實名制,他們是第一批接入國家實名認證系統的公司之一。目前市場上所有網絡遊戲和平臺都是用該方式,公司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回應稱,該司的用戶協議裏也有關於未成年人使用該App需要經過監護人同意。而且,平臺賬號是必須實名的,不進行實名無法充值。

回應稱,經內部覈實,家長首次申請退款成功後,賬號已關閉充值功能。還有訂單未退款是由於家長首次計算退款金額有誤,沒有一次性申請退款,屬於家長遺漏的部分,公司已經聯繫到用戶,客服會協助用戶補充訂單。

用戶首次以未成年人充值爲由向平臺要求退款的,平臺會與用戶簽署承諾函,承諾函裏面約定監護人應當承擔相應的家長責任,如果因爲家長監管不力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公司不予退款。希望家長都能保護好手機以及相應的支付密碼。

回應稱,家庭對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機構、人員、場所都無法替代的。需要做到“六位一體”,即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和司法的共同努力。家庭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起着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希望能客觀看待家長監管和平臺責任的問題。

既然第一次申請退款後已經關閉充值功能,爲何後續還進行了充值?該公司補充回應到,家長首次申請退款,款項原路退回後,申請退款的賬號已關閉充值功能,關閉充值功能後,該賬號是無法再次充值的。用戶遺漏的訂單對應的充值賬號,還需要等用戶補充訂單後,工作人員才能確認是用戶之前同一個賬號遺漏提交的訂單,還是新的賬號充值的。

湖南睿邦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劉明表示,根據《民法典》第145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爲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爲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爲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9歲的小杰屬於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使用手機給遊戲進行大額度充值,屬於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民事行爲,且事後並未得到其監護人的同意,該民事行爲爲無效行爲,作爲監護人的父母可以要求遊戲公司退款。

協商不能的話,家長可以起訴到法院,能否全額退款成功取決於是否能夠提供充值行爲是小杰自主行爲的證據。至於平臺要求籤署承諾函,並就退款進行進行協商以及就再次發生此類事件如何處置進行約定,具備法律效應,簽署後家長應切實負好監護責任。

劉明表示,如有在第一次申請退款時還有部分充值記錄遺漏,承諾函中沒有約定的情況,家長可以再次主張。如果第一次申請退款後,小孩又利用其他賬戶進行了充值,應該視作家長沒有履行監管責任,再主張退款很難獲得支持。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