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孫夢圓 于娜 北京報道

爲鼓勵製藥產業發展,降低患者用藥成本,2022年11月21日,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發佈第三批適用增值稅政策的抗癌藥品和罕見病藥品清單的公告》。

該清單中包括51個抗癌藥品製劑和原料藥、20個罕見病藥品製劑和原料藥。根據公告,自2022年12月1日起,對清單中的藥品,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徵增值稅,進口環節減按3%徵收增值稅。

和君諮詢醫藥醫療事業部副主任史萬奎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特殊藥品的選擇性降稅,其主要意義在於患者的可獲得性和醫保支付方面。因爲降稅給零售價格提供了更多下調的彈性空間,應用的人羣廣了,醫保資金壓力小了。對相關企業而言,短期有利潤方面的直接利好,中長期意味着用戶羣體擴大的間接利好。

“降稅清單”再次擴容

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我國已先後公佈了兩批適用增值稅政策的抗癌藥品和罕見病藥品清單。隨着“降稅清單”再次擴容,越來越多的藥品被納入其中。

2018年4月,國家財政部發布《關於抗癌藥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並公佈了首批抗癌藥清單,其中包括抗癌藥品製劑103個、抗癌藥品原料藥51個。

2019年對外發布的《關於罕見病藥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涉及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通知指出,本通知所稱罕見病藥品,是指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註冊的罕見病藥品製劑及原料藥。罕見病藥品範圍實行動態調整,由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藥監局根據變化情況適時明確。

2020年10月,《第二批適用增值稅政策的抗癌藥品和罕見病藥品清單》發佈,其中包含了39種抗癌藥物以及14個品種的罕見病藥物製劑,涵蓋了靶向、免疫等多種治療用藥。此次納入的14個罕見病藥品製劑中,包括重組人干擾素β-1b、特立氟胺、芬戈莫德、西尼莫德四種多發性硬化用藥,加上第一批納入的重組人干擾素β1a注射液,至此,國內已獲批的五種多發性硬化用藥已全部納入罕見病藥品增值稅政策。

國家海關在政策解讀時表示,此次更新的目的一是動態調整抗癌藥和罕見病藥清單,將一些最新批准註冊的抗癌藥和罕見病藥納入抗癌藥品和罕見病藥品藥品第二批清單,以享受相關增值稅政策;二是對第一批藥品清單中部分抗癌藥品和罕見病藥品稅號進行了修正,從而鼓勵抗癌和罕見病製藥產業發展,同時降低患者用藥成本。

2022年11月21日,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發佈第三批適用增值稅政策的抗癌藥品和罕見病藥品清單的公告》。該清單中包括51個抗癌藥品製劑和原料藥、20個罕見病藥品製劑和原料藥。

“抗癌和罕見病這些高值藥品連續降稅,有利於減輕企業經營稅負,降低羣衆用藥成本,增加企業利潤空間,豐富藥品進口供應,通過稅收調節,幫助藥企降本增效,引導藥企研發創新,促進醫藥產業加速發展。”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

影響幾何

《華夏時報》記者查詢發現,第三批《清單》中多爲近兩年獲批的明星產品,其中,被稱爲“天價抗癌藥”的兩款CAR-T產品阿基侖賽、瑞基奧侖賽赫然在列。

公開資料顯示,阿基倫賽由復星凱特生產,是國內首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於2021年6月獲批上市。瑞基奧侖賽則由藥明巨諾生產開發。

根據公告,在此清單的藥品,將直接簡化生產藥企的繳稅流程,並減少稅收負擔。目前,這一稅收優惠也已由進口抗癌藥擴大至國產抗癌藥。

對此,藥明巨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我們也於近期留意到《關於發佈第三批適用增值稅政策的抗癌藥品和罕見病藥品清單的公告》,瑞基奧侖賽在抗癌藥清單之列。企業內部的相關團隊正在就此政策公告內容以及業務影響進行研究,目前暫無結論。與此同時,企業也會跟有關政府部門保持溝通。”

除此之外,第三批清單中的抗癌藥還包括我國首個獲批用於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靶向免疫治療藥物達妥昔單抗β注射液;被納入第三批臨牀急需境外新藥名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藥物富馬酸吉瑞替尼片;全球及中國首個獲批上市、不限瘤種的精準靶向NTRK基因融合藥物硫酸拉羅替尼膠囊等。

罕見病藥物方面,有我國首個獲批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口服疾病修正治療藥物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公開信息顯示,利司撲蘭此前在中國的零售價爲6.38萬元/瓶,患者參與贈藥後,年治療負擔在65萬元左右。今年6月,利司撲蘭在山東藥械招採平臺的掛網價格已經下調至1.45萬元/瓶,患者年治療負擔將不高於45萬元。

針對此次罕見病藥品減稅,業內人士認爲,此舉有利於國內藥物研發生態系統改善,並不是只有跨國藥企才能享受政策紅利,本土藥企同樣能獲益,從而進一步提升研發和創新水平。

降稅是否意味着降價?史萬奎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降稅不是企業對相關產品降價的關鍵動因。足以讓產品降價的動因一是競爭,二是集採談判,三是企業銷售失序價格混亂,四是企業家情懷。本次針對特定產品的降稅政策,終歸要實現降價的目的。但由於政策事先考量了企業利潤變化和研發投入等問題,應該對企業利潤空間的負面影響較小,而利好面相對更大。當然,利潤是一個複雜的指標,最終影響還是要決定於不同企業的經營質量。

“對於患者來說,終端價格最終還是由市場決定,是否會降價、降價多少,還需要藥企和銷售渠道精確測算。”鄧之東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