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杜濤 11月30日,2022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在成都召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在開幕式中表示,展望未來,新型顯示產業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先導作用將進一步顯現。隨着新型顯示的技術創新日趨活躍,物聯網的終端顯示、數據中心的終端顯示、車聯網的終端顯示、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界面等將加快發展,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新型顯示產業的活力,形成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顯示產業產值達到5868億元。而成都作爲中國最早發展顯示產業的城市之一,近5年來,成都新型顯示產業年均增速超過30%,2021年增速達到了40%,主營收入超過了600億元,佔全國的總規模達到15%。

王一鳴指出,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深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後,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湧現,視頻直播、在線學習、遠程會診競相發展,推動新型顯示產業迅速崛起,成爲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和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新型顯示產業作爲數字技術與現實生活交互的窗口、媒介和載體,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在數字經濟時代,手機、計算機、車載、電視、智能穿戴等場景,都離不開顯示。新型顯示與數字經濟的各類技術交互影響,加速拓展應用場景,正在從日常消費領域向工業控制、安全防護、建築施工等生產領域演進,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領域廣泛滲透,爲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賦能賦智,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王一鳴表示,應該看到,我國雖已成爲全球最大的顯示產業基地,但仍未成爲顯示強國,還存在着諸多的短板和弱項,自主研發能力還不強,部分關鍵材料的國產化率比較低,部分新型顯示裝備亟待突破,產業協同創新生態有待完善。第一,要增強新型顯示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產業鏈關鍵材料和核心裝備的卡脖子問題,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的研發投入,增強源頭技術供給,實現更多從零到一的突破,加快由跟蹤模仿創新轉向原始創新,增強企業的創新動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持續保持創新活力。

第二,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水平。依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帶動供應鏈的本土化,拓展國內供應商,培育可替代的供應鏈,不斷提升在材料、設備領域的自主生產能力和產品的質量。通過產業聯盟等形式,吸引和引導更多國外的廠商實現中國的本地化投資和生產,強化供應鏈的穩定性,開拓海外多元化的採購渠道,有效應對突發的外部衝擊和不確定性。

第三,要構建產業協同創新生態。推動形成上游材料企業、下游面板終端企業形成協同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牽頭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創新聯盟,推動新型顯示企業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企業跨界創新,打造多元化參與的創新生態。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