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福建泉州安溪縣祥華鄉是一個不沿海的山區鄉鎮,“地無三尺平,開門就見山”是這裏自然環境的寫照。安溪著名的“鐵觀音”茶是這裏的主要經濟作物,也是當地農民長期以來的經濟來源。

近年來,由於茶葉種植政策和市場發生變化,“一葉獨秀”的局面已不能適應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需求。怎樣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祥華鄉因地制宜提出“做強茶業、做大N業”的思路,在對經濟作物和產業佈局進行重新梳理和聚合之後,僅僅兩年多時間便取得喜人成效。2022年上半年,祥華鄉主要經濟指標穩步提升,從一個偏遠鄉鎮步入安溪縣經濟社會發展第二方陣,成爲安溪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山藥、紅米、蔬菜、蜂蜜、茶油、碳菇……這些產自平均海拔800多米山區的經濟作物,是祥華鄉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優質農副產品。這些產品並非來自一家一戶,而是由祥華鄉各村組建的“強村公司”或村級專業合作社共同推出的地方特色品牌。

山藥豐收季節,祥華鄉東坑村“強村公司”收購山藥。邱宏偉攝

祥華鄉的東坑村曾經是市級建檔立卡貧困村,村財收入單一。這個村子該怎樣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祥華鄉黨委和政府認爲,應該依據不同村落自然稟賦,挖掘自身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在對東坑村人員結構、地理位置、村內資源、經濟實力等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後,決定通過創建村級“強村公司”的方法,一方面鼓勵農民廣種山藥、紅米等適宜經濟作物,一方面號召村民改變以往單打獨鬥、各自爲戰的耕作和經營方式,對“強村公司”給予影響力支持和扶持,多渠道增加公司的經營收入。這些實實在在的幫扶舉措不僅讓東坑一改往日貧困局面,還一躍成爲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祥華鄉通過創建“強村公司+村級專業合作社”,創新基層發展的體制機制,有效鞏固提升了脫貧攻堅成果。如今,祥華鄉已經組建了4個村級“強村公司”及多個村級專業合作社,當地的高山蔬菜、蜂蜜、茶油、碳菇等特色產品銷路穩定,村民從中得到了真金白銀的持續增收。

作爲名茶“鐵觀音”的主產地,安溪縣近年來致力推動“優質、精品、名牌”茶業發展戰略,茶葉生產健康發展,品質不斷提高,茶農經濟收入獲得持續增長。

深秋,正值秋茶豐收季節,東坑村佔地面積500多畝的“東方美茶莊園”一片繁忙景象,腰挎茶簍的採茶女在鬱鬱蔥蔥的茶樹間往來穿梭,雙手飛快地採摘着嫩綠的茶尖。鄉里的人介紹,東方美茶莊園推出的茶旅融合項目很受遊客喜愛,茶園採摘、茶旅接待、茶歇休閒、茶道文化等吸引了泉州、廈門、福州等周邊城市的許多遊客前來,以往只能遠觀的茶山如今成了遊客們露營休閒和體驗茶文化的好去處。據瞭解,安溪縣現在已有22座各具特色的茶莊園,近年來縣裏打造的美麗鄉村旅遊線路“海絲茶源·茶旅聖地”,每年都吸引120萬人次以上的“鐵粉”到安溪遊玩,茶旅融合正在成爲當地茶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主旋律。

茶旅融合正在成爲茶鄉安溪茶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主旋律,圖爲遊客在安溪祥華鄉參觀茶莊園。邱宏偉攝

祥華鄉依託好山好景好茶的資源優勢,在茶旅深度融合方面也開始了行動。通過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挖掘當地歷史故事,開闢傳統村落和鐵觀音茶體驗等,打造了“茶之韻、古之風、山之秀、水之靈”四條旅遊路線。“我們希望把旅遊資源挖掘夠,文旅內容和配套準備好,讓茶旅融合走得好一點、穩一點、遠一點。”祥華鄉黨委書記陳培源介紹,近年來祥華鄉在“優質、精品、名牌”茶業發展戰略引領下,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如今已有4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22家安溪鐵觀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準用企業、8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20家家庭農場和2500多戶種植大戶,茶葉生產和加工規模都居全縣首位,成爲安溪縣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接下來,祥華鄉將重點打造具有當地特色和優勢的“一茶、兩山、三村”,繼續帶領羣衆念活“致富經”,走好“強村路”。(吳子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