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林姿辰 金喆    每經編輯 梁 梟    

“現在訂要10天后才能拿到,需求量太大、根本沒現貨。”12月8日,國內一家抗原上市企業高管在微信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慨,以前抗原在國內幾乎無人問津,都是出口業務,公司送給客戶的產品基本被閒置在家。現在抗原成了“風口上的豬”,陡增的訂單已經把生產線壓得喘不過氣來,公司根本不敢輕易接大單,就連想“加塞”的人情單也只能婉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大約從上週開始,抗原自測盒需求井噴,很多藥店斷貨,多個互聯網健康平臺銷量猛增,有平臺12月份銷量同比增長400多倍。目前已有部分旗艦店開啓預售模式。

下游需求旺盛,多家上市公司表態,將加大抗原檢測試劑盒生產供應力度。有生產企業已經開始招兵買馬,急聘質量檢測及生產操作員工。有抗原企業內部人士表示,隨着防控政策逐步優化,階段性需求爆發導致目前供需失衡,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囤貨,理性按需購買。

有廠家已啓動預售

“現在都不是按盒賣,只問你要多少人份,企業也不敢隨便接單。”前述高管如此說道。

隨着疫情防控政策調整,抗原檢測試劑成爲“搶手貨”。丁香醫生APP數據顯示,目前自測盒的日均銷量對比11月份增長400多倍。京東健康數據顯示,11月28日至12月4日,抗原檢測試劑盒成交額環比上週增長344%。

據九州通披露,目前該公司抗原檢測產品銷售增長較快的主要有東方生物、生之源等廠家產品。其中12月第一週(1~7日)銷售額環比上一週增長較快,東方生物產品環比增速達291%,生之源產品環比增速達3031%。

“需求太大了,很多經銷商加價都買不到現貨,價格跟之前比沒什麼變化,就是等的週期長一點。”山東一家抗原生產企業銷售經理張天(化名)對記者表示,他們公司今年纔拿證,是行業裏比較晚的,拿證後市場需求並不大。11月防疫政策變化後,問的人才多了起來。

張天把公司倉庫抗原的堆頭拍攝下來,經過剪輯並加上自己的聯繫方式發到短視頻平臺,一個小時內就有上百條留言,微信上添加好友的驗證消息也不間斷。留言大多隻問價格和是否有貨。爲了提高溝通效率、節約時間,張天干脆設計了一個回覆模板:“抗原檢測試劑盒、一箱28盒、一盒20人份、一盒38元、1.9/人份(含稅)、大於1000人份含運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張天的短視頻號上,只要跟抗原有關的視頻,評論均有上百條,留言基本是“什麼價”“有貨嗎”等。進一步查詢這些賬號可以發現,評論的人中有外賣小哥、經營超市的個體戶,團購的“團長”,他們都是想拿到現貨就“倒手”賺一筆。

前述高管所在公司是委託代工方生產抗原試劑盒,公司負責人忙到連接電話的時間都沒有。每天找他的人基本都是問抗原,很多人聽到“等一週”“10天”都覺得太久,但這已是行業內比較快的了。目前,他自己也找不到抗原:“昨天有朋友希望我能勻幾百人份給他,我都把自己通訊錄的資源打遍了,實在是太難了”。

抗原供不應求,有廠家已經“趕時髦”地開啓了預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九安醫療旗艦店看到,如果12月9日下單,抗原檢測試劑盒將在2023年1月1日至10日發貨。

市場需求變化很快

李明(化名)在2021年春節就向海外市場出口抗原試劑盒,出廠價大概30多元/人份。因爲海外需求很大,國內很多抗原檢測廠商憑藉供應鏈優勢快速拿證,成爲海外抗原檢測試劑盒的一支主力供應力量。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出口白名單,截至2022年2月15日,已有10家國產企業的抗原試劑獲得美國FDA認證,超過400家獲得歐盟CE認證。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將抗原檢測作爲核酸檢測的補充。有了前期儲備的國內生產企業“無縫銜接”,有些公司的抗原檢測試劑盒在上半年上海的疫情中出現。不過,6月各地核酸常態化後,國內抗原市場萎縮,企業又轉戰海外訂單。

“(國內市場)原來根本就不怎麼用,購買方多爲政府集採,價格很便宜(例如今年3月的天津市集採中,新冠抗原試劑收費不能超過7元)”。李明說,政府採購都是跟廠家直接對接,不會經過他們這些批發商,所以他們平時很少做國內的業務。

到11月中旬,石家莊取消全員核酸檢測,李明接到的諮詢電話增多,工廠、寫字樓、幼兒園等單位組織成爲購買主力,但由於需求量相對零散,還是需要通過採購公司集合需求後向批發商集中採購。到了這個月,北上廣深紛紛調整防控措施,公共場所不再查驗覈酸檢測證明,隨後多個城市跟進。有的城市不再查驗場所碼,抗原檢測試劑盒需求被瞬間引爆。

每天,李明接到的電話就達上百個之多,接到的訂單量也水漲船高,從最初的1萬提高到3萬、5萬,有一天甚至有好幾百萬人份的訂單湧入,遠遠超過工廠已有的幾百、上千萬人份庫存。最近,因爲沒有現貨,訂單放緩些了,生產都排到一個禮拜之後。但現在的批發價較以前還是有所上漲。他說,目前抗原檢測試劑盒現貨的價格超過3元/人份,自己手中的“期貨”還是2塊多。

但是現在到處缺貨,李明就算碰到百萬人份的訂單,也不敢隨便接了。

張華(化名)瞭解的信息與李明基本一致。作爲餐飲從業者,他今年的生意並不好,因此加入了一家醫藥流通公司做點副業。11月中旬,藉助朋友的工廠貨源,他趕巧加入了抗原檢測試劑盒批發商行列。最近,抗原檢測試劑盒的批發價從1.7元/人份已經漲到2.5元/人份,漲幅約50%。

不過,同樣由於現貨短缺,張華對接的廠家交貨週期從三四天延長到一個星期。廠商還透露出下一批產品可能漲價的信號。於是張華決定歇業幾天,等到新價格明確後再接單。

廠家紛紛抓緊擴產

3個月前根本不敢相信市場對抗原產品的巨大需求。李明說,之前國外訂單少了,工廠就放緩批量做了,結果國內需求井噴,廠家又供不上了。

久謙中臺的一份紀要還原了3個月前業內人士的想法——一家抗原檢測上市公司人士稱:“(3月抗原檢測試劑盒銷售)還是主攻上海,雖然當時各省做集採,但是帶量不大。從3月15日開放抗原算起,到目前爲止最大的消耗量還是在上海的供應商。”他認爲2022年抗原檢測試劑銷售將“打折扣”。

有業內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海外市場訂單已顯著減少,第三季度是國內抗原檢測試劑盒的銷售最淡季,大多數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生產廠商預判,國內抗原檢測試劑盒的市場增長空間有限,於是把原有生產車間轉作他用,實際產能驟然下降。

以亞輝龍爲例,公司在今年5月時曾表示抗原檢測試劑盒現有基本產能爲650萬人份/天,如市場有需求,可以在一個月內擴增超過1000萬人份/天;而12月4日的投資者交流記錄顯示“得益於儲備場地投入使用,公司的產能會從400萬人份逐步逐步提高到750萬人份”。

12月7日,復星診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人士書面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目前公司抗原的日均產能在600萬人份。同時公司也有備案的產地,可以根據未來需求情況快速擴增產能。

考慮到國內廠商曾是海外市場的供給主力,企業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產能上限比較高。目前,全國共有36家廠家已獲批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公開資料顯示,通過FDA EUA的艾康生物技術(杭州)有限公司在2021年底達到1億份/月的試劑產能,在2022年2月份實現2億份/月的試劑產能。

不過,無論是把生產車間轉用於抗原檢測試劑盒生產,還是通過相關部門審批,都需要一定時間。不管這些步驟的速度多快,都會與激增的市場需求產生時間差。

“供不應求!現在國內需求數量太大,在一個時點爆發的情況下,對於供貨來說確實比較被動。”某抗原檢測上市公司人士表示,現在誰調整得最快,誰就能佔領最大的市場份額。

隨着抗原試劑盒成爲“搶手貨”,有些廠家已經開始招聘人員。12月8日,大興就業平臺微信公衆號發出一則招聘信息,“北京金沃夫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生產急聘英才”,需要招聘60名質量檢測及生產操作員工。

有廠家表示或漲價

“我個人特別希望抗原價格親民,因爲批發商走量,加微薄利潤就走單!但現在(批發價格走高)的原因可能是廠家貨少,還有就是原材料成本確實上漲。”12月11日,張華告訴記者,這幾天的期貨出廠價也已經突破3元/人份了。

亞輝龍的投資者交流記錄也提到了這種趨勢——抗原檢測試劑盒一般由抗原、PVC膠板、鼻拭子、提取液、包材等組成。其中30%~40%的成本來自原料,包括NC膜、抗原抗體和中間品等。未來3個月,受春節等因素影響,人力成本會逐漸上升。另一方面,隨着抗原需求的爆發,上游原材料成本也會攀升。各廠家可能也會出現漲價的情況。

從原材料端看,據CIC灼識諮詢經理劉昕介紹,目前我國抗原自檢試劑的單人份生產成本約爲2元~3元,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爲生物原料與NC膜的價格。若抗原自檢試劑廠商的提高原料自產比例,單人份生產成本可進一步降低。

從人力端看,面對爆發的需求,企業主要可以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包括提高生產設備利用率、增加生產班次、提高原材料採購和銷售效率等方式保障產品供應。這些都需要人力支撐。

上述某抗原檢測上市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瞬時需求單靠自動化難以滿足,而是人工生產線和自動化生產線都得上;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表示,就算人力成本高,企業也偏向選擇人力。這是因爲抗原檢測產品的自動化生產尚不成熟,生產效率可能低於人力生產。

那麼,目前廠商提高批發價、終端價格可能上升,更多是由成本端導致的嗎?

多位採訪對象給出了否定答案。上述某抗原檢測上市公司人士認爲,隨着各家廠商大批量生產,抗原檢測試劑盒的邊際生產成本一定會降低,但這並不意味着產品的價格就會降低。

就目前來看,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市場已是賣方市場,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平衡、邊際效應還未產生等一系列因素推高了產品價格,這些因素對於產品價格上漲的貢獻應該遠大於成本端的增加。而且,在政府集採之外,廠商具有自主定價權,起碼目前還沒有看到國家對這一產品限價。

這意味着只要市場需求持續高漲且產能無法覆蓋,未來一段時間內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的出廠價就可能提高。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市場上部分供應商通過“貼牌生產”的方式進入市場以縮小供需差距。

例如奧美醫療11月30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不生產新冠檢測與治療的產品。公司現有與明德生物合作推出的雙品牌產品“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九安醫療在11月28日回覆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聯合國內行業優秀夥伴推出了九安品牌抗原檢測試劑盒”。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