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宏陽

今年,是北京連續編制交通發展年報第20年。一份份交通年報,生動描繪着市民出行變化。20年來,北京交通領域投資重心逐漸由道路建設向公共交通傾斜,軌道交通線路由2001年的2條、54公里,增加至2021年的27條、783公里,在全世界大城市地鐵領域名列前茅。20年間,市民出行特徵發生結構性轉變,近一半人通勤靠公共交通,自行車逐步迴歸城市,綠色出行再掀熱潮。

軌道交通客運量20年增近6倍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超大城市爲出行提速、緩解擁堵開出的“藥方”。“20年前,本市用於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設的投資佔到交通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60%以上,對軌道和地面公交的投資力度還不是特別大。而2021年交通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中,對城市軌道、地面公交、場站樞紐和國鐵的投資額佔比提升至約60%。”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綜合研究所副所長杜華兵介紹。

得益於20年來的高強度、高質量投入,北京市城市道路結構不斷完善。2001年至2011年,10年間城市道路里程增長近一倍,達到6300公里。此後城市道路基本成型,進入拓寬、改建、治堵的存量階段;軌道交通線路由2001年的2條、54公里,增加至2021年的27條、783公里,短短20年就超過了倫敦、紐約等城市,在全世界大城市的地鐵領域中名列前茅。

2008年後,隨着北京大量軌道新線的陸續開通,軌道交通的吸引力也日趨增強。2021年,北京軌道交通客運量爲30.68億人次,較2001年增加了26.26億人次,增長近6倍。

中心城區慢行比例升至46.7%

20年來,北京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佈局逐步完善,形成以軌道爲骨幹、公交爲支撐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20年來,隨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空間逐步分散,中心城區通勤交通方式發生了結構性轉變——

市民出行以公共交通爲主,在通勤方式選擇上,公共交通佔比約40%。隨着軌道交通覆蓋區域愈來愈廣,地鐵出行比例大幅增加,2020年達到21.6%,逐漸取代部分公交出行選擇,成爲更爲重要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小汽車出行比例上升。隨着市民機動車保有量增加,小汽車通勤比例逐漸提升,2006年超過了30%。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實施後,該比例維持在35%左右。

自行車逐步迴歸,綠色出行方式再掀熱潮。2000年後,自行車在通勤方式中佔比大幅降低,由38.5%降至12.1%。2013年,本市對慢行系統綜合治理關注度逐步提升,推動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多個共享單車市場化運營主體加入,自行車出行比例再次上升,2020年達到22.7%。從今年年報中心城區出行方式構成看,步行與自行車出行比例持續提高,慢行出行比例達到46.7%,創近五年新高。

主副城區間交通聯繫更緊密

近些年,城市副中心交通發展日新月異,地鐵八通線南延、七號線東延、市郊鐵路副中心線開通並西延,廣渠路東延建成通車,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六環立交及京哈立交工程完工,基礎設施飛速發展。

年報數據顯示,市郊鐵路副中心線年旅客發送量達到2021年的68.8萬人次,較2018年開通後首年增加了300%以上;京通快速、京哈高速、廣渠快速路、朝陽路和朝陽北路5條通道流量,從2018年的30.3萬標準車提升至去年的32.4萬,主副城區之間交通聯繫愈加緊密。同時,2021年9月環球影城開園,京哈高速車流量顯著提升,早高峯從京哈高速出城的車流較2020年增加了120%。

20年間,隨着北京大都市區、京津冀一體化建設步伐推進,區域交通網絡體系逐步完善,本市對外貨運、客運流量增加,對外聯繫密切程度加深,進一步發展成爲區域中心城市。

對外客運方面,2020年,北京鐵路樞紐成爲全國最大的鐵路樞紐之一。鐵路客運承載量逐步提升,逐步超越公路客運成爲最主要的對外客運方式。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顯著提高了航空客運承載量,成爲與鐵路客運比肩的重要對外客運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