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孟珂

1月12日,國家統計局將發佈2022年12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五大首席,大多數首席預計,2022年12月份,CPI同比或小幅上漲,PPI跌幅有所收窄。展望2023年,在消費復甦拉動下,通脹水平會持續回升,CPI增長中樞或高於去年,但增長趨勢或較爲溫和。

CPI同比增速或小幅上行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2022年12月份CPI同比將在1.8%左右,漲幅較上一月小幅擴大0.2%。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食品方面,彈性最大的豬肉與鮮菜走出相反行情,其中受疫情影響,豬肉價格需求明顯轉弱,前期壓欄惜售行爲轉爲集中出欄,豬肉價格出現下跌。鮮菜價格提前出現節日性上漲,12月中下旬鮮菜、鮮果漲幅較大。預計2022年12月份食品價格環比小幅上漲。

“非食品方面,2022年11月下旬以來成品油價格連續下調,預計能源類價格將明顯回落。各類服務價格方面,包括房屋租金、旅遊、文娛、教育、家庭服務等將偏弱;消費品方面,預計僅衣着和藥品價格分別因季節性和疫情需求有所上漲,快消與耐消類均將呈現弱勢。”溫彬表示,整體來看,預計2022年12月份CPI環比下降0.1%,同比增速將小幅上行至1.8%,2022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基本處於合理區間。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預計2022年12月份CPI將會在1.8%附近。

“CPI方面,2022年12月份食品項價格小幅上行,疊加非食品項價格在年末的季節性上漲,CPI同比小幅回升至1.9%附近。”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判斷。

中航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爲,目前海外仍被高通脹困擾,歐美通脹水平仍處於近幾十年的高位。相對而言,中國的通脹形勢整體溫和,這與中國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是分不開的。

在PPI方面,溫彬預計,2022年12月份PPI同比跌幅明顯收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跌互現,其中原油價格低位企穩後小幅反彈,天然氣供需形勢好於預期導致價格回落,主要金屬價格小幅回升。面對輸入型通脹壓力減弱以及需求不足,國內工業品價格整體弱於國際市場。

“上游能源方面,成品油價格連續下調,煤炭價格持續走弱,但天然氣價格有所反彈,金屬類現貨價格整體上行;中下游領域,建材、化工產品價格均出現下降,生豬與飼料價格大幅回落。”溫彬表示,2022年12月份製造業PMI出廠價格指數爲49.0%,仍低於50%臨界線,但較2022年11月份有所上升。預計2022年12月份PPI環比下降0.1%,同比降幅明顯收窄至0.2%。

陳靂表示,2022年12月份國際原油價格受到減產力度不及預期以及俄油限價影響,PPI仍繼續下行,大概在-0.3%左右。

明明預計,“2022年12月份PMI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都出現小幅上漲,而煤炭、原油、水泥、黑色和有色金屬均有一定程度的價格上漲,帶動PPI環比小幅正增長,PPI同比回升將至0%附近。”

王青分析認爲,2022年12月份PPI同比將在-0.5%左右,降幅較上月收窄0.8個百分點。受疫情波動影響生產、基建投資高增帶動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2022年12月份國內鋼材、煤炭價格普遍有所上行,前者同比跌幅收窄,後者同比漲幅擴大。這將帶動當月PPI通縮狀況有所緩解。

2023年國內通脹形勢整體可控

“回顧2022年,CPI同比高點出現在9月份,但漲幅也僅爲2.8%,全年CPI同比中樞大概率在2.0%左右,處於溫和狀態,與海外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PPI方面,2022年PPI同比呈現明顯的‘前高後低’特徵。年初PPI同比高達9.1%,四季度則轉入通縮過程。”王青表示,前期我國財政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同時,2022年居民消費需求偏弱,供應較爲充分,市場供應平衡不支持物價較大幅度上漲。綜上,預計2023年CPI將延續2.0%上下的溫和走勢。

王青表示,儘管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PPI走勢偏弱,但無論是國際原油價格,還是國內煤炭、鋼材等主要工業原材料價格絕對水平都仍處高位。當前監管層正在部署釋放先進產能,後期價格還有一定下行空間。

展望2023年,鄧海清預計,隨着“消費大復甦”,加上豬肉價格的低基數,2023年國內通脹可能扭轉下行態勢,在個別月份CPI可能會上行破5%。不過,與歐美的通脹不同,中國經濟增速處於向潛在經濟增速恢復的過程中,並非經濟過熱。因此,2023年國內通脹形勢將整體可控。

此外,王青表示,2023年,伴隨着消費修復,金融機構也將圍繞教育、文化、體育、娛樂等重點領域,開發更多適銷對路的金融產品,加強對服務消費的綜合金融支持。就業和收入是居民消費的基礎,短期內政策面將進一步通過減免企業稅費、發放就業補貼等方式,穩定就業基本盤。當務之急是要把明顯偏高的青年失業率儘快降下來,因此促消費效應會更明顯。

在明明看來,消費需求方面,由於前期疫情反覆導致消費修復曲折,影響居民消費支出意願,後續各地促消費擴內需可以從兩個方面部署更多政策。一是歲末年初新購換購高峯,可以進一步推動落實擴大汽車消費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同時落實好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政策措施,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推進綠色智能家電下鄉。二是利用消費券撬動消費市場,支持消費類金融貸款的發放,提振信心、引導消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