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錢鼓勵生娃”的政策暖風,從中小城市吹到了超大城市、一線城市、省會城市。

近日,《深圳市育兒補貼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出,生育一孩的,擬一次性發放生育補貼3000元,另每年發放1500元。生二孩的,擬一次性發放5000元,另每年發放2000元。生三孩的,擬一次發放10000元,另每年發放3000元。補貼發到孩子滿3週歲。超過三孩的,按第三孩計發。

如果辦法得以通過,意味着今後深圳家庭生三個孩子,累計可領取生育補貼37500元。即便新政實施前已有兩個孩子,新政後再生三孩的,也可以領取19000元。

深圳補貼力度大,補貼思路體現遞進式、差異化,更主要的是,將生育補貼的對象擴展到一孩,這在其他地方並不多見。考慮到深圳一線城市、超大城市的屬性,以及1700多萬常住人口的體量,此次補貼政策不僅會產生催生效應,爲顧慮“不敢生,養不起”羣體降壓、減負,在全國範圍內也具有風向標意義。

三孩政策放開以來,已有不少城市出臺育兒補貼政策。比如,哈爾濱提出,對二孩家庭,每孩每月發放500元育兒補貼;對三孩家庭,每月每孩發放1000元育兒補貼。濟南提出,對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發放600元育兒補貼(特困羣體每月加發200元)。長沙則對生育的第三孩(及以上)每孩次一次性補貼1萬元。

比起上述省會城市,邊境城市黑龍江黑河提出,向依法生育三孩以及以上的夫妻每月合計發放育兒補貼1000元,直至孩子滿3週歲(36個月)。考慮到黑河作爲地級市,這樣的力度同樣不小。

儘管各地的受惠羣體和補貼金額、發放方式有所差別,但傳遞出的信號和目標是明確的:那就是砸下真金白銀,挖掘生育潛能;通過提高社會的生育意願去撬動生育率,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產假、育兒假、稅賦減免、買房補貼……在鼓勵生育的政策“工具箱”裏,發錢無疑是最直接、最讓人有獲得感的辦法,也是社會一直呼籲的政策“硬菜”。

自我國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以來,生育養育過程中的家庭財力負擔,一直是羣衆心頭的一大顧慮。這既包括生育養育的直接經濟支出,還包括由此帶來的女性求職就業困境等間接因素導致的家庭收入減少,加之“精細育兒”已是普遍存在,“沒錢不敢生娃”成爲很多年輕人的默認規則。

直接發放生育補貼,精準戳中了這部分羣體的痛點。真金白銀打到自己賬戶上,不僅可以解決家庭各項具體支出,減輕生育養育壓力,也意味着國家鼓勵生娃的政策意圖實現了精準傳導。

2021年5月公佈的七普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爲1.3,已低於2.1的更替水平。發表於北大核心期刊《人口學刊》的《國外生育支持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一文指出,對生育率未達到更替水平的國家,各種形式的現金津貼(如生育津貼、兒童津貼、產婦津貼、托育津貼、養育津貼、父母津貼等)激勵效果明顯。

顯然,比起其他鼓勵生育工具,“發錢”有獨特優勢。它的覆蓋面更廣,照顧到的人羣更多。產假、育兒假、稅收減免、買房補貼都是針對某一特定羣體的,有一定的門檻,並非人人都能享受到,而直接發放生育補貼,一般只要求戶籍,可以將更多人納入政策覆蓋的範圍內。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生一個是“剛需”,家庭一般可以承擔,難的、需要顧慮的是生二孩、三孩。研究顯示,直接“發錢”對二次及以上生育的激勵效應更爲顯著,可以精準緩解“想生不敢生”的糾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