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劉佳 見習記者 王兆軒 北京報道

歲末年初,按照以往的慣例,各大商業銀行會紛紛開啓開門紅活動,送米麪糧油、送雙倍積分、提高存款利率等吸引更多的儲戶前來存錢,今年卻“反其道行之”。

與預期不同的是,進入1月份之後,不少銀行下調了存款利率5—15BP不等,特別是中小銀行作爲存款利率的高地,5年期利率普遍破“4”,與存款利率下調遇冷不同的是,大額存單市場再現“搶購潮”,不少銀行上線2分鐘即售罄。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去年以來,爲了更好的穩增長、穩就業,央行採取了包括降準在內的多種貨幣政策,銀行間流動比較充裕,部分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今年以來隨着宏觀經濟經濟恢復和企業融資需求上升,一段時間內存款利率有望保持穩定,但總體來看,無風險利率下行是長期趨勢。”

存款利率下調

繼2022年9月國有大行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後,近期中小銀行也加入了下調存款利率的隊伍。

1月11日,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中大型銀行仍然維持存款利率穩定不變,存款利率下調現象多集中在中小銀行以及部分區域性中小銀行。

“目前存款利率還有下調空間,未來下調的可能性比較大。”北京某國有大行客戶經理判斷說。

此外,部分銀行出現存款利率倒掛的現象,例如工商銀行,整存整取3年存款利率3.0%,五年期2.65%;平安銀行平安存4號3年期存款利率3.25%,5年期3.2%。

“存款利率倒掛是銀行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優化利率風險管理的主動性行爲。” 董希淼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於中大型銀行定期存款3年期2.9%至3.1%左右的收益,開年以來,大額存單迎來一波“搶購潮”。《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多個期限品種的大額存單均顯示額度不足。

“本週已經沒有額度了,1月11日上午8點半開搶,基本上1到2分鐘就全部售罄了。”某股份制大行客戶經理透露。

對於未來存款利率市場的走向,董希淼認爲:“隨着我國宏觀經濟恢復和企業融資需求上升,銀行將加大信貸投放和存款吸收力度,一段時間內居民存款利率有望保持穩定,但總體而言,我國市場無風險利率下行將是長期趨勢。”

不差錢

對於存款利率在歲末年初下調的“反常”舉動,市場上一種觀點認爲,此次調整是2022年8月LPR下調影響的持續。

2022年全年LPR五年期及以上利率共下調3次,從4.65%降至4.3%,共下調35bps。2022年9月15日,LPR調降一個月後,國有六大行紛紛下調包括活期、定期存款在內的多個品種利率,隨後不久,多家股份制銀行陸續跟進。

業內人士表示,LPR作爲貸款市場基礎利率,基本上決定了大部分貸款的報價利率,去年全年五年期及以上調降35bps,相對而言,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調降的次數和幅度均不夠。

自2022年4月央行確立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1年期LPR爲參考的存款利率調整機制後,2023年行業普遍認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有望繼續推進。

“2022年存款利率降幅明顯低於貸款利率降幅,2023年預計存款成本改善優於貸款定價,存款掛牌利率或較大程度跟上LPR調整幅度,部分期限存款掛牌利率存在10-15個基點的下調空間,從而使得存貸款利率的聯動效應進一步增強。”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研報中指出。

另一種觀點認爲,這是商業銀行爲了穩定息差,降低負債成本的一種方式。

去年以來,疫情疊加經濟下行壓力,超2000只理財產品跌破淨值,即使是R2級別的理財也未能倖免,股市債市大幅波動,受此影響,居民儲蓄意願上升,銀行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降低負債成本成爲了銀行未來共同的目標。

此前,銀保監會公佈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商業銀行總體淨息差已經縮窄到1.94%,這也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低於2%。

據央行2022年四季度城鎮儲戶調查問卷,50個城市近2萬名儲戶中,傾向於更多儲蓄居民佔比61.8%,較上季度增加3.8%,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比15.5%,較上季度減少3.7%。

此外,1月10日,央行發佈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上年度12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264.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8%;本外幣貸款餘額219.1萬億元,同比增長10.4%。

與此同時,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全年人民幣貸款21.31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其中,全年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而住戶貸款只增加3.83萬億元。

董希淼解釋道:“爲了更好的助力穩增長、穩就業,央行採取包括全面降準在內的多種貨幣政策,加大市場流動性投放,銀行間流動比較充裕,所以銀行‘不差錢’。”

“但市場有效融資需求不足,特別是中長期貸款融資需求不足,降低了銀行吸收中長期存款的動力。”董希淼指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