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現偉代表(左)做客北青直播間

 

未來科學城加緊建設“兩谷一園”、培育醫藥健康千億級產業集羣、迴天地區社區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聚焦昌平區,對昌平區下一步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日前,北京市人大代表、昌平區委副書記、區長支現偉做客北京青年報直播間,暢談昌平高質量發展新方向,以及要將昌平建設成爲以科學城、大學城、生態城爲核心的現代化一流新城的目標。

推進世界領先科學城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科學城加緊建設“兩谷一園”。支現偉介紹,過去一年,在未來科學城的支撐下,昌平區經濟穩步回升,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00億元、增長1.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增長10%、全市排名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6%、全市排名第二,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3%、全市排名第三,充分體現了創新引領昌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未來昌平將如何打造科學城?支現偉表示,一是要推進世界領先科學城爲重點,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重點強化未來科學城東西區聯動,生命谷聚焦擴容,堅持軟硬環境“雙提升”,依託G6、G7高速周邊區域構建生命谷創新走廊,打造創新藥策源地,釋放醫藥健康產業核爆效應。能源谷聚焦提質,堅持內外引入“雙搞活”,加快推動中國移動、國藥集團器械總部、航天科技等央企項目,持續提升央企三率。

二是要以系統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爲基礎,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今年,昌平區提出,要構建“3+2+1”產業結構,其中“3”就是做大做強醫藥健康、先進能源、先進製造三個優勢主導產業,“2”就是積極培育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兩個現代服務產業,“1”就是推進文旅農融合產業發展。下一步,昌平區將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主導產業做大做強上,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集羣。

三是以推動研發經濟破題爲關鍵,促進區域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支現偉表示,今年,昌平區將實施中關村昌平園“1+2”改革發展提升方案,構建對國際科技創新前沿高度敏感、反應迅速、敢闖敢投的機制,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出臺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產業化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企業與在京高校院所共建產教融合基地、特色研究院、交叉學科實驗室,加快培育高精尖產業急需緊缺人才。昌平區內入駐了41所高校,是名副其實的大學城,如何將這些高校資源轉化爲發展新動能?支現偉表示,昌平區將進一步健全校城融合機制,把校城融合從沙河高教園擴展到昌平全域,從科教融合、產城融合、校地融合這“三個融合”發力,促進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

在加快科教融合方面,昌平區將強化高校與科研院所、創新企業交流合作,搭建礦大與中石油等三個協同創新實驗室,建設信息技術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人才交叉培養,探索“企業出題、高校破題、政府助題”模式,將高校資源聚集優勢轉化爲科技創新的制勝優勢。

在做實產城融合方面,昌平區將“一校一策”挖掘科研成果,提速清華科學城、北大產教研融合創新中心、空天未來產業科技園等項目建設,搭建礦大、北航、華電、信息科大等創新孵化載體,實施100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在深化校地融合方面,昌平區正在制定校城融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將實施科技創新引領、人才興昌戰略、社會治理創新、名校名園建設、公共服務提升“五大工程”,統籌推進高校、科研機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持續推動生態城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着力建設公園城市。昌平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態、厚重的人文生態、活躍的創新生態、協調的城市生態。支現偉表示,新的一年,昌平區將圍繞打造“四個生態”,持續推動生態城建設。

自然生態方面,昌平區聚焦打造國家森林城市和公園城市,加快建設溫榆河公園二期、奧北森林公園二期等項目;人文生態方面,推動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居庸關長城博物館等項目落地,舉辦全球明文化論壇,激活“文化+”產業創新引擎。

創新生態方面,昌平區動態升級“1+1+N”創新政策體系,擦亮“金牌店小二”品牌,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城市生態方面,加快聯通“九橫十二縱”主幹路網,推動地鐵17號線這條南北互聯大動脈開通運行,加快建設霍營、新龍澤等微中心。釋放回天地區治理成效,實現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南部場館、首開LONG街等24個項目投用,促進職住平衡、產城融合。

紮實促進共同富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努力提供更高水平、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務,在保障改善民生、推進共同富裕上展現更大作爲。支現偉介紹,昌平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5年增速保持在7%以上,2022年超過5.5萬元。未來昌平區將紮實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人民。

一方面,昌平將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計劃,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同時,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新增城鄉勞動力就業1萬人、農村勞動力就業參保2000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羣體就業幫扶。

另一方面,昌平將大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落實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今年將投入2.1億元資金,比“十三五”期間年均農業投入翻了一番多,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強化科技賦農水平,提升“昌平草莓”“昌平蘋果”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打造一批示範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制定實施農村勞動力安置用房建設利用行動計劃,強化閒置農宅盤活利用,打造一批農村地區精品民宿,基本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健全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