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邱溱

流行病學從業人員

2023年春節是疫情三年來,很多人回家團圓的第一個春節,這從今年春運的繁盛景象就可見一斑。

儘管全國絕大多數地方已經度過了第一波高峯,很多人也都“陽康”了,但由於不再統計感染人數,也讓大家擔憂:目前全國疫情感染到底是什麼情況?經歷過這個春運,會不會再來一波疫情高峯?

一、監測新變異毒株的意義

放開疫情管控後,疫情通常會呈波峯-波谷狀態,一波疫情的結束很可能意味着下一波疫情的到來。

以下是美國疫情的趨勢,藍色爲感染人數,紅色爲死亡人數,能很明顯看到波峯-波谷交替出現。

產生波谷的原因在於,一波大流行開始後,人羣感染比例迅速增加,陽康人員會具備抗體。

下圖爲2020年第一波疫情期間,印度政府在德里地區的血清抗體抽樣調查結果。數據顯示,隨着感染進程的進展,人羣抗體比例持續增加。2021年年初疫苗剛開始推廣,可推定絕大多數人的抗體來自感染。

人羣抗體比例越大,當前毒株傳播越困難,所以當時印度對疫情前景做出了樂觀的估計:

根據2021年年初的報道,在印度第五輪針對新冠病毒的血清抗體檢測中,新德里2.8萬個樣本中有60%被檢出血清抗體陽性。新德里約有2000萬人,這意味着至少已有1000萬人感染過病毒。這項數據被印媒視爲抗擊疫情的一大利好,認爲新德里實現羣體免疫指日可待,或正在走向羣體免疫。

如果沒有新毒株影響,疫情確實走向結束。

我們看下面這張圖,紅色爲感染者,綠色爲免疫人羣,藍色爲健康羣體。

傳播鏈如果遇到易感人羣,將持續傳播。如果碰到綠色的免疫人羣,則鏈條會中斷。所以,人羣抗體比例越高,病毒傳播過程中遇到有免疫能力個體的幾率越大,傳播就越困難。

但如果出現了具備免疫突破能力的新毒株(本土突變產生或者境外輸入),如2021年春季的Delta和年底的Omicron,局面就會被打破,原有的抗體效力下降,新一輪疫情就會爆發。

以南非的情況爲例。2020年前期原始毒株在南非流行,年末南非本土出現Beta毒株並迅速取代原始毒株,隨後2021年印度輸入的Delta取得主流地位,2021年年底,來自非洲某處的Omicron在南非豪登省爆發,成爲新的主流,並擴散到全球。

由此可見,全新毒株是新一輪疫情的先行指標,所以要加強對新毒株的監測工作,只有在新毒株出現後早發現,早測序,早評估,早決策,才能儘早識別高危害毒株,避免該毒株引發新一輪疫情。

二、全新毒株出現的高危環節

那麼,全新毒株出現的可能性都有哪些?

1.同時感染多種毒株會加大病毒重組的概率

病毒偶爾會在複製中途切換到另一條基因繼續複製,如果兩者相同,則複製結果不會有區別;如果兩者不同,就可能出現重組毒株。

而在多種毒株共流行的環境下,存在同時感染多種毒株的可能性。

2.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後,長期不能清除病毒,長期感染加大了毒株突變可能

免疫缺陷患者很難清除體內的新冠病毒,病毒可以在體內長期繁殖並不斷變異。正如一些科學家認爲,Omicron的突變是在免疫缺陷患者體內演化而來的,是此人長期感染的結果。

3.核糖核苷類似物等致突變劑的使用

核糖核苷類似物在體內可以代謝成爲干擾病毒RNA的物質,與病毒RNA競爭性地來結合RNA聚合酶,如滲入新冠病毒RNA而導致病毒產生錯誤突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最終生成不正常的病毒蛋白質,讓病毒無法存活。

在個別情況下,病毒可存活,但發生性狀改變。而性狀改變的方向是完全隨機的。

三、如何識別全新毒株

新冠病毒基因組的長度爲29903(約3萬)個鹼基,技術不是那麼發達的時候,技術人員測定整個基因組可能要耗費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憑藉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可以一次性完成之前數月的工作。

全基因組測序需要在實驗室裏進行,依賴高性能計算機和芯片,至少分析數小時才能完成。如果批量做新冠基因組測序,成本約爲每次幾百元,遠遠高於核酸單管的16元/次。

這是第一步。如果新毒株(以下用X代替)危害性很大需要管控,在新毒株的基因組明確後,可以利用PCR檢測做針對性的識別。

例如Alpha疫情時期,英國用PCR識別Alpha,具體辦法是:賽默飛某款PCR試劑盒,同時測刺突蛋白、N蛋白和ORF1ab。

賽默飛的刺突蛋白引物,故意針對的是69/70位點,而Alpha正好有69/70缺失突變,所以用該款試劑盒測試爲陰性。但用其他試劑盒測試,結果爲陽性。所以該試劑盒陰性+其他試劑盒陽性,大概率就是Alpha。

我們可以選擇新毒株的特徵基因組片段,開發針對性的試劑(試劑A,不識別X),就可以用核酸檢測的手段篩查該毒株的感染人羣。篩查中可同時選用普適性的試劑(試劑B,可以識別大多數新冠病毒)。如果A陰性,B陽性,判定感染毒株X。

也可以用類似策略開發只能檢測到X的試劑C,只要試劑C檢測陽性,就可以判定感染X。但由於毒株還在持續突變,以上策略準確性不是100%。

是否能混檢取決於人羣X毒株感染率,如果感染率很低,可以採用20混1或者10混1的方式加快篩查速度。如果感染率較高,就只能單管檢測。

找到感染者後,還可以用流調的方式對傳染鏈進行追蹤,但流調只能在擴散初期起到效果。

四、早發現早控制新毒株難度很大

但在目前防控措施放開的情況下,早發現、早控制新毒株的難度也變得很大。

首先是篩查覆蓋面偏小,很難做到早發現。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披露的數據,2022年12月中國疾控中心通過抽樣調查,完成了1142個病例的全基因組測序,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亞分支BA.5.2和BF.7佔全國流行的絕對優勢,兩者合計超過80%。此外,還有7個奧密克戎變異株亞分支也在流行。

即使加上其他地方疾控中心和醫院的測序,全國一個月只測序了不到3000例,相比龐大的感染數據來說,抽樣的比例很低。

其次,測序能力地域上很不均衡。東部發達地區測序多,中西部地區測序很少,西部地區省份只有省級疾控中心有測序能力,實際測序量很少。如果全新毒株從鄉鎮開始傳播,很可能發展到縣內普遍感染,外溢較多的時候才能監測到。

第三,開發特定的核酸檢測試劑需要時間。在明確基因組序列後,還需要設計並測試試劑,測試完成後,還需要進行生產、分發,然後才能投入使用。

第四,蒐集該毒株的重症率,以及做出決策也需要時間。如果要決策防疫政策的調整,需要數據支撐,最重要的數據爲重症率。

按一般規律,大多數病例有3天左右潛伏期,出現症狀一週以上纔可能發展到重症。所以在疫情開始傳播14天以上纔可能有較完善的重症率數據。如果要求數據較爲可靠,則週期還會更長。新冠傳播速度爲2天一代,2-3周的時間足以感染疫情爆發地區較大比例的人羣,在這個階段,防控措施很難起到理想的效果。

第五,流調能力有限,很難承擔圍堵任務。根據流調實際經驗,如果能靠落地檢篩查到病例,東部發達地區可以靠流調和小範圍隔離將疫情控制在萌芽階段。但如果傳染鏈已經擴散一週左右,基本無法低成本控制。

眼下由於新冠防控措施放開,多數東部地區的流調中心已經解散,即使下決心重組,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正常工作。中西部地區流調能力更差,由於軟硬件、財政、人員素質等因素,從2020年至今未能建立起合格的流調體系。在2022年秋季疫情中,多地不能在早期感染者數量還不多的窗口期控制疫情,直到感染者人數擠兌了隔離能力。如果需要重新防控,流調能力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

而出現全新毒株的話,境內出現和境外出現的結果又完全不同。

如果重症率高的新毒株出現在境外,則疫情輸入到我國存在一定時間差,在這段時間內,國外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已經對病毒進行研究,並獲得了一定數據。

在疫情輸入我國時,我們已經掌握病毒基因組數據和一部分重症率數據,可以及時完成決策並調整。所以可以靠加強邊境管理疫情輸入,即使有小規模的疫情輸入,還來得及用核酸篩查+重啓流調的方式將新毒株清零。

如果新毒株在境內偏遠地區出現,由於發現時(住院數據異常)疫情可能已經廣泛傳播,獲取和核實數據也需要時間,決策時間和處置時間就非常緊張了,控制毒株擴散難度很大。

而眼下正是春節假期,由於春節人員流動性很大,如果境內出現全新毒株,防控更難。

五、對控制新毒株的一些建議

所以對新毒株的防控,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 高度關注境外疫情流行趨勢,海關加強對航空口岸、陸路邊境口岸的測序能力,加強對入境人員的監測。

完善境內測序力量佈局。加大對測序工作的人員、設備、經費支持,讓全國所有的地市都具備測序能力,並要求各地市每天都完成一定的測序數量,日常的測試中,下屬每個區縣都要進行抽樣。

加強對境內高風險人羣的管理,重點是癌症、艾滋病患者等免疫缺陷患者。如果此類人羣感染後遲遲不能轉陰,應當有效干預治療,避免長期感染出現變異毒株。

控制致突變劑的使用範圍,例如可以只在隔離條件下使用致突變劑,如果有新毒株出現也可以及時控制。

5.避免同時感染,可要求陽性人員離崗休息,降低轉陰前感染其他毒株的可能性。

6.加強篩查力度。如果某地出現全新症狀、短時間病例激增、或者住院患者激增的現象,需要調集全省力量重點支援,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完成儘可能多的測序,依靠全國的技術力量對測序結果進行分析。

7.逐步補上中西部地區流調能力的短板。

未來國內還可能出現其他傳染病,可能是高重症率新冠,還可能是別的疾病。而新冠這樣的傳播能力很強的傳染病,靠流調控制疫情的窗口期只有5天左右,如果疫情傳播超過了一週還想控制,就只能考慮大範圍封城,那代價就太大了。

如果我們能建立一支精幹、高效的常備流調隊伍,並事先準備好軟硬件,在需要時就可以隨時投入使用,堵住防線的缺口。如果不做事先準備,在5天的窗口期內無法完成人員調配、信息系統建立、磨合等工作,很可能錯過戰機。

這裏筆者想簡要介紹下流調的重點:

(1)發現病例後,需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明確該病例見過哪些人(認識的人,要求提供聯繫方式),去過哪些公共場所(見到的人大多數不認識)。

(2)見過的人作爲密接直接隔離(如果該人員已經在外地就需要發出協查函),還需要對密接再進行流調,明確次密接人員(2022年11月10日之前要求找次密接,如果確認傳播代數達到2代,則找次密接是必要的)。

(3)明確公共場所後,疾控還需要與公安(圖偵人員爲主)、電信人員協同,找到同時間段到過該場所的人員。

所以高標準的流調需要完成幾個步驟:

及時發現病例→準確流調,並控制認識的密接人員→明確重點場所→公安、電信人員篩查到過該場所的人員→隔離密接、次密接

能維持流調的前提是:

(1)疫情發現早,傳播還沒有超過2代

(2)病例數量不多,靠本地人員還能完成流調

(3)本地疾控人員、電信人員、公安技術人員都有經驗,不會犯低級錯誤

(4)有軟硬件支持

所以建議提前做一些“寧可備而不用”的準備,爲流調能力打下基礎:

(1)以強化治安爲目的,在欠發達地區的人員密集場所增加監控設施,並擴容服務器,提升對數據的整合和處理能力。

(2)全國各地都需要增加公安圖偵人員,並開展培訓工作,中西部地區的圖偵人員應當到發達地區鍛鍊,從實戰中提升技能。

(3)整理發達地區的圖偵經驗和實戰中好用的軟硬件,在全國推廣。本計劃在近期以提升案件偵破率爲主要目標。

(4)重做行程碼系統,顆粒度達到街道、村莊這一級別。

(5)中西部電信人員也需要培訓,併到發達地區鍛鍊。

(6)明確獎懲規則,重建各地疾控之間的信任關係,在此基礎上建立全國統一的流調信息系統,並統一健康碼。

(7)可考慮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專職和兼職流調人員,統一調配使用,統一培訓標準以保證較高的人員素質。

(8)可以在疫情來臨時,在局部地區集中使用大量流調人員、公安圖偵人員、電信技術人員,更好的應對疫情尖峯。

(9)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一次應對新型毒株的演習。

我們用三年的時間和巨大的代價,換來了應對新冠的寶貴經驗。而隨着防控進入新階段,我們也要積累新的經驗,做好充分準備,決不能因爲防控放開而掉以輕心。

|底線思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