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12345熱線關於公交的訴求量下降

“如今等公交,心裏更有譜了”

乘客在郎家園公交站上下車。本報記者 鄧偉攝

地面公共交通作爲主要出行工具之一,能否給乘客帶來足夠的便利,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2022年,北京公交集團承辦的12345熱線派單件,較2021年環比明顯減少。其中發車間隔問題、優化公交線路問題、調整線路運營時間等問題的訴求佔比均呈下降的趨勢。無論是通過區域智能調度,還是新開調整公交線路與地鐵連通接駁,一項項舉措的實施,讓很多乘客感受到,“如今等公交,心裏更有譜了”。

新開調整線路接駁新小區火車站 出行更順暢

西六環附近,一條快速路石廣路於2021年底建成通車,門頭溝城區北部、石景山五里坨地區有了新的快捷通道。隨着門頭溝區楊坨、軍莊、三家店地區及石廣路周邊新建小區的入住,這些小區居民快速換乘地鐵的出行需求越來越強烈。原先,附近居民如果想換乘地鐵6號線前往市區,需要在門頭溝城區進行換乘,且行車路線較遠。尤其是楊坨地區靠近山區,冬季氣溫偏低,等車是讓居民很頭疼的一件事兒。

2022年上半年起,市民的訴求陸續增多。公交集團客四分公司多次現場踏勘,走訪楊坨、三家店等重點站位的乘客,並且在附近小區徵集居民意見,設計了一條由楊坨開往金安橋東,連接門頭溝區和石景山區的新線路。通過石廣路快速通道,從楊坨、軍莊地區快速接駁地鐵6號線金安橋站。“很多居民對線路的具體走向、站位設置以及發車時間提出了建議,我們也都進行了認真考慮。”客四分公司第十一車隊隊長李潔說,“對於沿途客流量較大的點位,線路都將其覆蓋在內,並且與周邊公交線路形成同臺換乘。”

“還有居民提出,有時候從城區加班回來較晚,末班車的運營時間是否能夠相應延長。”李潔說,“從金安橋東到楊坨的末班車發車時間原定22時,通過綜合考慮,我們將末班車時間延長至22時45分。”經過與門頭溝區、石景山區等相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接協調,取得政府行業主管部門批覆後,公交集團立即開展線路開通前的準備工作。在完成了行車計劃制定、車輛標識張貼、站杆站牌設置等工作後,2022年11月26日,由楊坨開往金安橋東的502路正式開通。從最初的每天幾十人次,到最高峯時期可以載運1000多人次,乘客對這條線路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線路開通後,502路車隊也在根據乘客的意見不斷優化。“有的乘客提出縮短髮車間隔,我們目前正在根據客流情況動態調整。”李潔說,在502路開通的同一天,由晉元橋西開往隆恩寺的396路也調整改行石廣路快速路,方便了石景山區隆恩寺、五里坨地區乘客的快速出行,大大節省了乘客的出行時間。

記者從北京公交集團瞭解到,2022年優化常規公交線路共計100條,累計增加線網覆蓋82.5公里,方便了118個居民小區出行。截至目前,共有常規公交線路1291條,線路長度30173.92公里。通過地面公交線網的不斷優化完善,很多乘客最大的感受就是出行更方便了。“以前我們接送孩子上下學只能開車,還得繞行一大圈,路上經常比較堵,每天需要提前一個小時出門。如今,隨着502路的開通,孩子自己都能乘坐公交上下學,而且更加省時了,我們也很放心。”市民李女士說。

2022年6月,北京豐臺站通車運營。在火車站南側的公交接駁站臺上,專4路等3條線路每天24小時服務進出站旅客。在豐臺站通車運營前,結合豐臺站地面公交運營設施保障條件和客流特徵,公交集團客三分公司的鄭偉和同事們把調研重點集中到了如何保障豐臺站地面公交基礎服務的問題上。鄭偉說,豐臺站開通時,途經豐臺站的地鐵10號線主要服務於三環與四環間的區域,鄰近的地鐵9號線並不能直接接駁豐臺站,因此連接三、四環地面公交幹線以及地鐵9號線的基礎服務功能需要由地面公交主要承擔。

經過多次調研,客三分公司設計了新開專149路連接地鐵9號線豐臺南路站及西南四環路,延長專4路連接西南三環路的方案,在獲得行業主管部門批覆後實施。此外,公交集團在常規公交線路營業時間結束後,開行夜間擺渡車,由豐臺站開往夏家衚衕,結合豐臺站夜間列車到達情況靈活發車,可與夜7路、夜30路等夜班公交線路相銜接,方便夜間到京旅客出行。

今年,結合地鐵16號線南段開通和豐臺站鐵路客流的變化,公交集團將密切關注客流需求,及時調整豐臺站途經公交線路運力安排。未來,公交集團將結合北京豐臺站公交樞紐站的建設,接駁設施的逐步完善,再行調整引入周邊其他公交線路。

區域智能調度把運力用在“刀刃”上 來車更準點

“現在很多乘客明顯感覺來車時間更準了,比如計劃10分鐘發出一輛車,在中途可能因爲各種情況,導致等車時間變長。如今,這些線路更能按照計劃運行,乘客心裏更有譜了。”記者從北京公交集團瞭解到,2022年乘客關於等車間隔問題的投訴件環比明顯減少。對此,北京公交集團運營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翟程認爲,一方面可能是受到疫情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得益於區域智能調度。

自2022年7月公交集團區域智能調度全面實施以來,調度發車模式從前期的700餘處場站分散發車,整合爲當前40餘處區域集中調度發車。區調中心內每個調度臺平均調度線路條數由2.2條增加至4.5條,平均調度車次由229次提高至476次。“簡單地說,原本一個車隊可能只能調度10多輛車,如今可以跨車隊、跨公司調度,橫向調配的資源更多,甚至可以調度好幾百輛車。如果中途遇到擁堵路況、社會車輛事故、交通管制甚至是車輛故障等突發情況,我們能夠比較靈活地應對,可調動的資源更多了,解決得也更快了。”

翟程表示,區域智能調度並不是簡單地縮小發車間隔,也不是發車越密越好,而是按照運行規律,根據客流特點,應用信息化手段,對客流需求、道路情況進行分析和預判,科學安排行車計劃,合理採取調度措施,綜合運用運力資源,保障運營有序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在我們收到的乘客投訴問題中,間隔類的問題佔了大多數。尤其是寒冬酷暑季節,乘客可能等了幾分鐘就覺得受不了。”翟程說,自區域智能調度全面實施以來,他們通過調度發車系統實現遠程監控運營秩序,通過質量報表及時掌控運營異常,綜合施策及時處置間隔類的問題,如今發車間隔更穩定了,提高了乘客候車的可預期性。

新模式下調度員可統籌調動的運力資源更多,調度指令的輻射範圍更廣,調度措施的手段更加靈活,在30對線路上採取了跨線用車。同時通過客流的大數據分析,疊加使用跨線聯運調度措施,實現高客流區段、高客流方向上運力的精準投入,將跨線運力用在“刀刃”上,切實提升了沿線乘客的乘車感受和出行體驗。

通勤熱點地區定製公交“擊退”黑車 接駁更便利

開行線路495條,線路總長度7404.16公里,在北京公交集團客九分公司調度指揮分中心的電子屏幕上,顯示出這樣一組數據,這是北京定製公交整體運營情況的總數據。若將這些數字具象成定製公交運營的線路圖,數百條公交線路拼接在一起勾勒出了龐大且密集的路網。這張路網圖酷似蝸牛,北京的環路是“蝸牛”的殼,“頭尾”是向西東兩端延伸的石景山區和通州區。

越看越眼熟,記者發現這張路網圖和北京地鐵線路圖有着較高的相似度,從工作人員的講述中記者得知,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在於,北京地鐵交通的發展迅猛,現在很多大型社區、產業園區都在地鐵站周邊,但從地鐵站到園區的辦公樓、小區大門可能還有一段距離,定製公交尤其是巡遊定製公交的出現,正是以最靈活且人性化的方式,來補足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工作人員嶽磊告訴記者,區別於解決長途通勤問題的定製商務班車,巡遊定製公交是專爲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而出現,在特定的小區域範圍內運營,可以根據市民需求,靈活規劃發車班次、運營線路。正聊着,

眼前的電子屏幕上切換出了另外一組數據,在北京乘坐定製公交的乘客總數日均在14000人次左右。記者發現,北京的偏西北地區出現了一個紅點,這是當前熱力圖上唯

一的紅點,爲什麼這個地方最“熱”呢?

2022年,市民的12345訴求件轉到了北京公交集團,其中所反映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正好對應着熱力圖上的這個紅點,即海淀區西北旺地區的永豐產業園區。俯瞰這個園區,就好像一張被北清路“劈開”的棋盤,園區內道路阡陌,各公司的辦公地分佈在一個個“棋盤格”內。上班的人出了地鐵站,先要在北清路上走一段,進了園區,還要在“棋盤”上再走一段,總路程都在一公里左右。

嶽磊說,在實地踏勘的時候他們發現,北清路周邊市民通勤需求比較旺盛,尤其早高峯上班的人多,因爲趕時間,很多人通過網約車的方式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這種急切也給黑車的滋生創造了空間。早高峯時段大量網約車、黑車的湧入加劇了北清路的擁堵。而到了永豐產業園區內部,道路驟然變窄,從多車道變成了單車道,這是常規公交車很難觸及的區域,因爲常規公交車長度大約12米,車輛轉彎半徑大,道路過窄轉彎時盲區多,安全隱患較大。結合市民訴求和實地踏勘結果發現,巡遊定製公交的確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良方。

2022年,銜接地鐵生命科學園站和永豐產業園區的巡遊定製公交線路開通了,6米長的微型公交車上路了。線路的開通廣受上班族的好評,早高峯時,大夥兒紛紛利用APP線上下單,公交車幾乎是隨叫隨到,票價實惠,乘車舒適度高。嶽磊說,根據廣大市民的需求,這一區域的巡遊定製公交線路還在不斷增加運力,並且進行服務提升。

優化公交硬件設施提升乘客體驗 候車更舒適

候車亭、電子站杆等硬件設施也是公交運營系統的重要部分,完善優化這些硬件設施也是提升運營效率、優化乘客體驗的重要環節。

對於公交線路運行的站臺站杆等硬件設施,過去的一年裏,工作人員也在不斷進行優化完善。北京巴士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魏玉霞告訴記者,乘客關於公交站務設施的意見和反映問題中,候車亭和電子站杆的比例相對較高。

“比如,之前化工路因爲道路改擴建原因,爲配合施工,對原有的站臺候車亭進行了拆除。隨後,該路段建設候車亭的訴求就持續攀升。爲有效解決市民需求,儘快恢復爲乘客遮風擋雨的候車亭,工作人員通過實地勘察、走訪市民等多種方式,又主動與道路施工主管部門聯繫,多方協調,加快推進申報審批工作,並且克服頻繁降雨對施工進度的影響,完成了該路段24座候車亭的建設工作。“現在有了候車亭,等車舒服多了,再也不用擔心日曬雨淋了!”一位乘客說。

魏玉霞說,對於市民反映的新增候車亭訴求,他們都會前往現場進行實地調研,綜合考慮空間、距離及地下管線等問題,如果符合條件的會納入規劃,再按照相應的流程進行施工建設。

關於市民反映電子站杆經常出現黑屏的問題,魏玉霞說,接到訴求後,維修人員會第一時間前往現場檢修,對於現場可以解決的故障,會立即排查恢復,例如電子站杆內部的一些易損件,有的更換內部零部件就可以解決。對於非常規故障可能會延誤一些恢復時間,例如電子站杆內部的通訊卡問題,這是由於卡號都是唯一的,而且要專業的通訊單位修復。魏玉霞說,他們目前也正在積極與相關供應商研究解決方案,同時也加大零配件的儲存量,以便更加快捷高效地解決問題和縮短維修時間,力爭把對乘客的影響降到最低,更好地爲乘客出行服務。本報記者 孫延安 景一鳴 陳聖禹/文製圖/焦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