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全球氣候變化給全球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以及民衆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重大影響,它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既是我國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2023年1月28日,江西九江,鄱陽湖湖口縣溼地,成羣越冬候鳥在此嬉戲覓食。視覺中國 圖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了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形成應對氣候變化新理念,做出應對氣候變化新部署,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進展。

我國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場機制、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務實的政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初步覈算,2021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50.8%,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態勢,綠色日益成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風、光、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都穩居世界第一;森林面積達到34.6億畝,成爲全球“增綠”的主力軍;成功啓動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全國碳市場,截至2023年1月20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億噸,累計成交額104.9億元。我們堅持減緩和適應並重,發佈《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關鍵領域抵禦氣候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同時,我們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爲《巴黎協定》的達成、生效和順利實施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持續深化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經過不懈努力,我們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減污降碳雙贏,也爲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體系做出了中國貢獻。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外宣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着我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最高的碳排放強度降幅實現從碳達峯到碳中和,這是非常艱鉅的任務,但也充分彰顯了我們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決心。爲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我國成立碳達峯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完成碳達峯碳中和“1+N”政策體系,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的二十大要求,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峯碳中和,落實好碳達峯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還將繼續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合作共贏,堅持言出必行,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在這個生機勃勃的一月,澎湃新聞創辦了中國主流媒體第一個專門關注氣候變化的月刊,非常有意義。希望《臨界點》月刊成爲政策制定者、科研工作者、企業家、社會公衆等千千萬萬讀者之間的橋樑,發揮新媒體獨特的傳播優勢,普及氣候變化科學知識,分享應對氣候變化觀點,交流應對氣候變化實踐經驗,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綠色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推動全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共建美麗家園。祝賀《臨界點》月刊創刊,也祝應對氣候變化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