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烏魯木齊晚報

“陽光巴郎”青少年之家衆泰社區項目點的孩子們展示做好的燈籠。(本報全媒體記者梁淑芳攝)

□本報全媒體記者梁淑芳

1月31日一早,記者來到“陽光巴郎”青少年之家衆泰社區項目點,這是自治區團委引入社會力量開展的青少年羣體關愛幫扶重點項目。

10時剛過,家住附近的孩子們揹着書包,三三兩兩來到這裏,時不時可以聽到問候聲:“早上好,社工姐姐。”社工陳陽陽抬起頭,一一回復着。

“大家都叫你姐姐?”面對記者的問題,陳陽陽笑着說,以前叫“老師”,現在打交道久了,就成了孩子們的“姐姐”。

孩子們有的拿起喜歡的書,讀了起來,有的則坐在圍棋桌旁,幾個小腦袋湊到一起研究“死活棋”。

寒假以來,陳陽陽還細緻地結合傳統節日開展了特色課程。“馬上元宵節了,準備讓孩子們猜猜燈謎,再一起做燈籠。”她

一邊說一邊將準備好的字謎貼在牆上。“這個不能太高,個子矮的孩子才能夠得上。”

“草地上來了一隻羊(打一水果)”“遠看像頭牛,近看沒有頭(打一字)”……10時30分,一堂傳統文化特色課正式開啓。剛開始,孩子們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上前第一個猜。

陳陽陽試着鼓勵說,猜對有“驚喜”,大家勇敢點,看誰起個頭?話音剛落,坐在第二排11歲的木尼莎·阿迪力站了起來。

“爸爸在工地上幹活,媽媽賣串串,平時她負責照顧弟弟。”陳陽陽在家訪時發現,木尼莎·阿迪力不愛說話,便重點關注了她。她現在是課堂上的活躍分子,開朗了很多,也喜歡展示自己。

在現場,11歲的連晨浩猜對了三個字謎,同桌來孜娜·吾買爾向他豎起大拇指。進入製作燈籠環節後,兩人更是分工合作,“你來剪圓圈,我來裝飾底部”,他們製作的燈籠,獲得了陳陽陽給予的“最美燈籠”的稱讚。

記者在社區項目中看到,除了紅領巾課堂之外,這裏還有法治宣傳教育、共青團愛心生日會、民族團結系列等板塊,爲青少年提供文化學習、同齡羣體交往等方面的服務。

衆泰社區共有1061戶2310人,流動人口占五分之一。“2019年6月到現在,社區協助我們做了大量工作,現在的活動場地,位於社區居委會一樓,是面積最大、採光最好的房間。”新疆衆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助理劉婷說。

“我們會結合孩子和家長的需求,不斷完善‘陽光巴郎’各板塊服務內容,將其打造成孩子們的學習園地和快樂港灣,爲家長起到很好的後盾支撐作用,讓他們爲了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奮鬥。”陳陽陽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