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陶煒 張智 南京報道

江蘇省的銀行業集體霸榜了。截至2月4日,共有17家上市銀行發佈了2022年業績快報,前七名全部是來自江蘇的銀行——張家港行、江蘇銀行、蘇農商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蘇州銀行、常熟銀行包攬了前七名,且業績增速均在25%以上。

優質區域或許是人們首先想到的原因。2022年,江蘇省共有六個城市入選了中國城市GDP30強。其中,蘇州2022年GDP全國排名第六,南京排名第十,無錫、南通、常州、徐州分列14名、23名、25名和28名,在這片經濟沃土上,江蘇銀行業的發展可謂得天獨厚。

但在一些江蘇銀行業內人士看來,江蘇銀行業的發展並不只是靠地盤喫飯。“業務資質牌照和核心區域的佈局,科技研發的長期高強度投入,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套,科創金融和專精特新的支撐,以及社會責任的履行和品牌形象,可能更值得關注,這個涉及到一家銀行的經營質地質量質態和可持續發展。”江蘇某銀行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在記者與江蘇各家銀行從業人士的交流過程中,業績的出色表現似乎並不是他們樂意多說的話題,而科技賦能,對綠色金融、專精特新的深度介入似乎更讓他們有交流的興致。

江蘇銀行業集體霸榜背後

截至2月4日,共有17家銀行發佈2022年業績快報,前七名全部是江蘇的銀行。

前三名張家港行、江蘇銀行、蘇農商行業績增長29.50%、29.45%、29.40%,彼此之間差距極小。在前七名之後,平安銀行業績增長25.3%排名第八,瑞豐銀行業績增長21.01%排名第九,其他銀行的業績增長全部在20%以下。前七名中,張家港行等五家農商行的營收均低於100億元,基數相對較低,江蘇銀行和蘇州銀行兩家城商行的收入則在百億元以上。其中,江蘇銀行實現營業收入705.70億元,增長10.66%,跨過700億大關;蘇州銀行的資產實現營收117.63億元,同比增長8.62%,總資產5245.4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79%,跨過五千億元大關。

對於江蘇銀行業的霸榜,優質區域帶來的優勢不能忽視。2022年,江蘇省共有六個城市入選了中國城市GDP30強。蘇州2022年GDP全國排名第六,南京排名第十,無錫、南通、常州、徐州分列14名、23名、25名和28名。

根據瞭望智庫發佈的《中小銀行發展分析報告(2022)——新發展格局下的挑戰與破局之道》顯示,近幾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區域經濟波動等外部因素與金融體系內部多重變化的影響下,中小銀行的經營情況和發展軌跡分化明顯,主要表現在區域分化和發展質量分化。排名靠前的地域都是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好的區域,由於經濟相對活躍、市場化程度較高,這些中小銀行的信用評級和業績表現也相對穩定。

另外,江蘇省霸榜的七家銀行裏面,農商行在近年來的優異表現也有其特點。民生證券分析師餘金鑫指出,優質區域農商行2022年存貸兩旺。截至2022年末,農商行貸款總額同比增速較2022三季度逆勢提升,明顯優於同行;存款方面,農商行上行幅度更大;不良率方面,農商行改善幅度相對明顯。

科技賦能頻頻被提及

在《華夏時報》記者與江蘇各家銀行從業人士的交流過程中發現,科技賦能是他們最樂意提及的話題。

“從‘數字化’邁向‘數智化’,商業銀行藉助人工智能,健全數據治理體系,打造專業高效的科技中臺,在金融科技引領上見實效、在用戶體驗上求突破,在深化科技轉型中實現科技與業務能力的躍升,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江蘇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高增長的背後是建設智慧銀行的努力,和對數智賦能的不斷加速。

以江蘇銀行推出的“隨e貸”產品爲例,客戶從“立即申請”,到“獲取額度”,再到“授權銀行獲取信息”,只需點擊三次,從身份認證到獲取審批結果,最快只需一分鐘。“我們以科技賦能全行業務發展,加快推進智慧銀行建設,以‘智慧金融進化工程’作爲工作抓手,整合各類渠道及產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賦能全行智慧化轉型,推動智慧營銷、智慧風控、智慧服務、智慧運營,構建智慧金融服務體系。我們不斷優化產品設計,提升客戶體驗,深化生態場景創新建設,推動金融與科技協同發展,形成生態圈獨特優勢。”上述人士表示。

上述蘇州銀行相關人士在和本報記者交流時則指出,蘇州銀行以自身數字化轉型爲主軸,推進各類轉型項目數十個,每年科技投入都在營收3%左右,持續提升線上化、智慧化經營管理能力。據其介紹:“圍繞蘇州市、江蘇省智改數轉工作,蘇州銀行以專營部門、專項產品、專業政策,持續加強政策宣貫、政府對接、系統支持、線下活動與產品落實。其中,蘇州銀行基於區塊鏈的長三角徵信鏈應用平臺、基於大數據的供應鏈知識圖譜分析產品、Su-Pay境外人士移動支付產品3個項目入選央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

南京銀行相關人士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他們從科技資金投入到人才隊伍建設兩方面傾斜資源,強化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2022年的年報還沒披露,我們先看2021年的。我們2021年金融科技共計投入13.4億元,較前一年增長了55% ,在營業收入中佔比3.27% ,全行科技人員數量較前一年增加150人,增幅31%。我們2022年的投入力度也不會差的。”該人士說。

除了科技賦能,對綠色金融、專精特新的深度介入也是江蘇銀行業人士在交流時樂意提及的,在他們看來,這些業務不僅符合銀行的社會責任定位,本身也是一門好生意。

以江蘇銀行爲例,該行早在2013年就將綠色金融作爲特色化經營的重要方向。通過推動建立前中後臺協同機制,制定完善綠色金融差異化審批、定價、風險管理等政策制度,不斷提升綠色金融研究能力,加強重點領域精準服務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建立了健全涵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租賃、綠色零售、綠色理財的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體系。

蘇州銀行則致力於全力支持創新集羣發展。“蘇州銀行向企業提供初創伴飛、成長展翅、卓越領航三階段全生命週期服務,持續開發、完善線上化綜合金融服務渠道,2022年已有至少十家領航計劃科創企業實現IPO。在運營中,蘇州銀行專列風險補償資金,用於支持提升首貸戶數和信用貸款比重;專列了利率補貼資金池,用於低利率信貸支持先導產業。通過公私聯動、總行區域協同,靶向發力,蘇州銀行爲產業創新集羣企業提供專業專注金融服務。以內生外聯的投貸聯動等業務爲核心,蘇州銀行形成了從資金端到資產端的閉環。”上述蘇州銀行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