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過去十幾年中超聯賽被搞得紅紅火火,但實際上這個所謂的職業聯賽卻沒有那麼"職業",根據數據統計,目前還沒有哪個中超俱樂部完全可以自負盈虧,這些俱樂部能夠運營下去,靠的還是背後企業不斷地輸血。

當然,企業投資足球並不是真的爲了"做公益",雖然在足球上賺不到錢,但通過足球的關注度而獲得的社會效應以及背後一系列的利益,纔是這些企業投資足球的真正目的。

然而,中國足協在2020年開始正式施行的"中性名"政策,卻破壞了這個"利益鏈條",中超俱樂部和球隊的名字再也不能和企業掛鉤,使得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失去投資足球的興趣。

再加上過去3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中超聯賽變得越來越不景氣,失去了背後金主的投資,很多俱樂部都出現了資金斷鏈的情況,欠薪、欠債已經成爲了如今中超各俱樂部的常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中超、中甲和中乙的俱樂部都宣佈解散,據統計,自從中性名政策開始正式施行以來,已經有35傢俱樂部先後退出中國足壇,今年恐怕還將有更多的俱樂部宣佈退出,而中甲俱樂部江西北大門就在其中。

江西北大門俱樂部在2022年成立,他們從征戰中冠聯賽開始,一步一步地深入了中甲聯賽。由於國內足球大環境的改變,江西北大門最近幾年的財務狀況變得越來越糟,俱樂部本已做好了在今年宣佈解散的準備。

好在,俱樂部獲得了文旅集團的支持,解決了過去幾年遺留的債務問題,並在足協規定的截止日前,提交了中甲准入資格的相關資料。而隨着文旅集團的入主,江西北大門俱樂部也已正式更名爲"江西廬山"。

據悉,江西北大門俱樂部的更名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俱樂部將在本賽季正式更名,中超的河南嵩山龍門隊也在其中,如此看來,如今足協的"中性名"政策已經成爲了一個擺設。

衆所周知,足協的中性名推出後,一些中超俱樂部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北京國安和長春亞泰都保留住了他們原來的名稱。而上海海港則是打了一個"擦邊球",將原來的"上海上港"改爲了"上海海港",對俱樂部的名稱進行了微調,在前任足協主席陳戌源的默許下,輕鬆地通過了足協的審批,"上港"的簡稱被沿用了下來。

很顯然,足協的"中性名"政策存在着漏洞,只對那些"老實"的俱樂部起作用。這樣的政策推行下去對我們的聯賽有何意義?在現行階段下,不如暫緩執行,這對於國內聯賽的復甦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