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敖瑾

繼ChatGPT之後,大洋彼岸科技界的最新進展,又引發了國內資本市場的狂歡。

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Ranga Dias 8日宣佈,在近環境壓強下實現了室溫超導。3月9日,超導概念股開盤大漲,百利電器等一字漲停,而高開的西部超導則在盤中震盪走低。

與資本市場的狂熱形成對比的是,學界和產業界對室溫超導持審慎態度。

上海高溫超導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大學教授蔡傳兵今日表示,這次Dias展示出的研究成果有一定可靠性,但室溫超導所需的1GPa壓力仍屬於高壓範疇,距離實際應用仍非常遙遠。

商業聚變能開發企業星環聚能CEO陳銳亦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Dias的成果還要通過其他科學家的重複實驗,且1GPa的超高壓條件仍非常嚴苛。“即便實驗結果最後驗證爲真實,在覈聚變領域的使用而言,還需要特別關注兩點,一是電流密度,二是抗中子輻射能力。

作爲國內核聚變領域爲數不多的商業化項目,陳銳進一步表示,樂見行業領域引發更廣泛的社會關注。“項目在創業早期融資其實並不容易,因爲這確實是一個發展週期較長的事。行業熱度起來了,吸引更多投資方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對行業發展有積極意義。”

引發全民關注,學界業界保持審慎

Dias的實驗結果,除了在大洋彼岸引起了物理學界的巨大震盪外,在國內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資本市場上,A股相關板塊開盤走高;輿論場上,室溫超導的關鍵詞衝上了微博熱搜。

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超導、核聚變等前沿科技引發全民關注也是一件好事,會激勵更多科學家、投資人等把更多資源投入到相關的領域。現在正處於上一輪科技革命的衰退期,需要找到新的技術方向去推動,而我們也認爲超導和可控核聚變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大方向。”

但米磊亦表示,Dias的實驗仍需要進一步的重複驗證。而這也是學界和業界對該成果的普遍看法。

星環聚能CEO陳銳對《科創板日報》記者進一步表示,Dias的實驗成果除了需要得到進一步的驗證外,從應用的角度看,還需要關注電流密度、抗中子輻射能力等要點。“僅就核聚變使用來說,我們還特別關注兩點,第一是電流密度,第二是抗中子輻射能力。因爲從低溫超導到高溫超導,超導材料的電流密度確實是在增加的,但從高溫超導再到室溫超導是否還會延續之前的規律,這個目前還說不準。”

陳銳表示,若各方面條件均滿足,將極大縮短可控核聚變實現的時間。“能實現室溫超導,且保證電流密度以及抗中子輻射能力,確實能降低可控核聚變整個裝置的成本,以及設計難度,從而提升我們把這件事做成的概率。但從科學家團隊目前公佈的結果看,室溫超導離工業化還是有相當的距離的。”

其表示,目前公衆理解或存在誤區,“如果是大家預期所理解的常溫常壓的超導,那確實是值得當前這種程度的熱度,對整個磁約束核聚變方案都會是極大的推動和利好,但這次的室溫超導還是需要一個1GPa的超高壓條件。”

上海市高溫超導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大學教授蔡傳兵今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亦表示,Dias的研究成果,把原來所需的極端高壓267GPa變成了一個相對低的壓力1GPa,但1GPa仍然屬於高壓的範疇,暫時沒有大衆期待的那麼實用。

前沿科技期待更多“耐心資本”進入

星環聚能成立於2021年,主攻聚變能商業應用及相關技術研發,專注小型化的可控聚變裝置。去年6月,該公司宣佈完成數億元規模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順爲資本、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險峯K2VC等多家知名機構。今年1月,公司宣佈完成Pre-A輪,投資方爲水木清華校友基金。接近星環聚能人士表示,“全球現在商業可控核聚變企業一共20多家,星環聚能的融資額在這其中都不算少的。”

但陳銳告訴記者,星環聚能所在的可控核聚變領域技術門檻很高,因此融資過程並不容易,“需要向投資人準確地闡釋我們要做的事,讓他們清楚瞭解公司技術和產品化方面的各項進展情況,另一方面核聚變商業化落地確實是一件相對長期的事,構建整個事業的邏輯以說服投資人,是不小的挑戰。但同樣這個行業的技術和資源壁壘也足夠高,可以帶來長期價值。”

陳銳表示,星環聚能目前正進行公司五年規劃的第一步,“公司的第一代裝置目標是驗證整個專利的原理,現在的進度是這套裝置已完成從設計、建造再到安裝的流程,即將開始嘗試放電實驗。”第二步涉及的第二個裝置,建成加安裝則或需要到2025年。

中科創星也參與了星環聚能的天使輪投資,作爲一家關注早期硬科技項目的機構,米磊表示,目前國內仍缺乏長期投入的社會環境。“可以看到,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突破都不是一天兩天就做出來的,所有都是靠長期積累,纔有我們今天看到的突破。反觀國內,時常會有這種長時間不見突破然後中途放棄的情況,最後過了十幾二十年,別人突破了,我們再撿起來,那這樣就只能永遠跟在別人後頭。”

米磊呼籲有更多“耐心資本”進入硬科技領域。“未來想要獲得更大的回報,就需要投長期投硬科技。硬科技是中國未來發展最重要的一個主題。”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因室溫超導而在今日引發大量投資者關注的西部超導,成立於2003年,於2019年登陸科創板。上市前,該公司曾獲得來自深創投、光大金控、陝投成長基金等機構的投資。其中,深創投最早在2009年就投了西部超導。據執中數據,截至目前,在一級市場陪跑10年的深創投,在對西部超導的投資中收穫了超11倍的回報。

資料顯示,目前,超導產業鏈上游爲原材料,如鈮、鈦、釔、鋇、鉍、鍶、硼等金屬材料,中游爲超導材料相關公司,如江蘇中天科技特變電工、西部超導、青島漢纜、北京英納超導等,下游爲超導設備應用。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上海集中籤約了152個項目,涉及總投資額超過4400億元,其中就包含一個超導材料項目上海國際超導總部,涉及投資額15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