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作者:晚君,來源:每晚一卷書(JYXZ89896)

晚清重臣林則徐曾被百姓譽爲“廉吏第一人”。

他一身正氣,鐵骨錚錚,身在懦弱黑暗的朝廷,多次抗旨行事,卻仍舊得以善終。

他的處世能力,可見一斑。

在50歲時,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撰寫了一篇《十無益》立爲家訓。

文章不長,僅短短十句話,卻把爲人處世說透了。

今天晚君就把這《十無益》分享出來,帶領大家一起領略林則徐的處世智慧。

1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老子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本身是沒有親疏的,但卻對善良的人格外眷顧。

明史記載,明末官員丁賓有個同窗,在做縣令的時候,十分迷信風水。

他把縣裏犯衝的地名改掉,不顧百姓死活大建能興風水之物。

丁賓知曉後曾寫信勸他,爲官要心存善意,造福一方。

可他卻反駁道,升官發財,全在風水。

結果他當官沒幾年就因欺壓百姓,爲官不仁而遭革職查辦。

反倒是丁賓一生心懷善意。

每有旱澇災害,朝廷的賑災款不夠,他就捐家產救災。

朝廷增加賦稅,當地不少貧民無力支付,他就自己拿出三千兩銀子代繳賦稅。

因爲心存善意,丁賓收穫了好人緣,他也官至太子太保,活到91歲的高壽。

《禮記》中說:“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人生有個好運氣,是善行加持的結果,而非風水的庇護。

若一個人滿心惡意,心存不善,風水再好也全然無用。

要明白,內心的善良,纔會給人帶來最好的福報。

圖片

2

不孝父母,奉神無益

《勸孝歌》中說,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

不孝之人,就會有厄運纏身,再怎麼求神拜佛也無濟於事。

佛經中有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想要尋佛,可走遍了萬水千山也未能如願。

就在他失望之際,一位高僧對他說:

“你從哪裏來,還回哪裏去。

當你在路上走到深夜敲門投宿時,若有一人肯赤着腳給你開門,那人便是你要尋的佛。”

年輕人十分歡喜,立馬啓程。

可他一走數月,夜半敲門數百次,卻從未有一人會爲他赤腳開門。

終於有一天深夜,他無奈地敲響了家門,說“娘,我回來了。”

不過幾秒,家門便開,年輕人只見母親赤着腳站在那兒,一臉欣喜。

這一刻,他才大徹大悟:

原來自己最應該侍奉的佛,就在自己身邊。

老話說,家中父母就是佛,何必靈山朝世尊。

因爲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是我們的根。

一個對父母都薄情的人,再怎麼信奉神明又有什麼用呢?

生而爲人,我們只有善待父母,餘生纔能有一個好的歸途。

圖片

3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東漢末年,有袁紹袁術兩兄弟。

袁紹酷愛交友,折節下士,在士大夫圈裏很有名望。

袁術也喜好遊俠仗義,結交了不少朋友。

後來天下分崩,兩人憑着自己的人脈分別拉起了兩支隊伍,佔據了冀州和淮南。

兄弟倆本來一南一北,遙相呼應。

可偏偏袁術打心底瞧不起袁紹,常以自己嫡出的身份貶低庶出的袁紹是“家奴”。

袁紹氣不過,便直接出兵攻打袁術。

最終他們相互算計,彼此消耗,給了其他諸侯壯大的機會,袁氏家族也跟着逐漸沒落。

曾國藩在家書中就曾告誡子女:
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一個人若是處理不好兄弟之間的關係,交再多的朋友,於己於人都是無用的。

因爲兄弟之間是剪不斷的手足情,割不裂的血脈線。

手足之間尚且勾心鬥角,結交朋友必然也是利益之交。

《詩經》裏說,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守得住兄弟情,方能家和萬事興。

圖片

4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人爲什麼要讀書?

孔子答曰,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

南懷瑾先生回答說,是爲明理修身。

從古至今,如果讀書不能做到內修仁德,外修禮儀,那便失去了它的意義。

唐代詩人李紳自幼喜愛詩文,年輕時所作《憫農》名傳天下。

可他做官時,卻生活驕奢,行止不端。

他喜歡喫雞舌頭,於是每頓飯要殺三百隻雞,取舌頭來喫。

府中後院甚至用雞毛堆出了一座小山。

他爲官貪腐,在擔任淮南節度使時,不顧洪水災情,私自侵吞賑濟糧款,導致數萬百姓流離失所。

後來,他被人檢舉揭發,皇帝一怒之下罰他“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生活中,我們都說爲人要德才兼備。

但德始終在才之前,因爲有才無德之人,多爲禍患,終遭唾棄。

正如東漢經學大師王符說的:
德不稱,其禍必酷;能不稱,其殃必大。
舉止不端的人,讀書再多也全無益處。

要明白,一個人能力強,或許能走得遠;但只有德行好,才能行得穩。

圖片

5

做事乖張,聰明無益

什麼是做事乖張?

指的就是爲人偏執極端,做事不講規矩。

建興六年,諸葛亮率兵北伐,任命馬謖爲先鋒。

不料,馬謖在街亭被魏將張郃率軍圍困。

手下士兵紛紛建議,按兵法行事,據守水源地,等待救援。

可馬謖卻一意孤行,偏偏下令放棄水源,退守南山。

他想要利用南山天險出奇制勝,一鳴驚人。

豈料張郃步步爲營,死守山下水源地,圍而不攻。

結果馬謖部隊因水源不足,不攻自破。

生活中,有不少人行事乖張,不講規矩,自認爲有獨到之處。

結果卻因爲耍小聰明釀成大錯。

《呂氏春秋》有言,爲圓必以規,爲方必以矩,爲平直必以準繩。

實際上,遵守規矩,就是最簡潔最高效的做事技巧。

因爲守規矩,並非刻板固執,而是一種清晰明瞭的做事智慧。

做事不隨意加戲,不隨意越軌,就是你行穩致遠的安全帶。

圖片

6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王陽明曾教導子女: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

汝曹爲學,先要除此病根,方纔有地步可進。
傲慢是成長的大敵。

一個人讀書治學,只有學會收斂傲氣,纔能有精進自己的機會。

民國時期,京劇大師梅蘭芳已是名滿天下。

一次,他在西苑演出京劇《坐樓殺惜》。

待演出結束,臺下觀衆掌聲雷動,可偏有一老者直搖頭:“不好,不好。”

換作旁人,只會對這老頭嗤之以鼻。

可梅蘭芳卻用專車把老者接到住處,並虛心求教。

老者便問:“閻惜姣上樓與下樓之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您爲何八上八下?”

梅蘭芳恍然大悟,俯身便拜,將老者視爲老師。

從那之後,每次演出完畢,他都會主動請教看客,是否有不足之處。

機組合一,他的旦角技藝日益精湛,終成一代大師。

古人常說:“惟謙受福。”

傲慢是禍患的開始,不要因爲一點點成績就志得意滿。

心高氣傲者目中無人,從不願接受批評,最後只會止步不前。

而謙卑之人,始終能禮敬他人,把旁人的指點當作修煉自己的階梯。

人生立命之道多種多樣,唯有謙虛最踏實,最便捷。

圖片

7

時運不濟,妄求無益

《周易》曾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走不通時要學會等待。

若時機不對,你再努力也是徒勞,還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東漢末年羣雄並起,劉備也想成就一番大業。

黃巾起義中他衝鋒陷陣,當上一個縣尉,不足半年就因惹了督郵被迫棄官。

後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他帶着數百人的軍隊加盟,也不受待見。

劉備半生戎馬,卻時運不濟,年逾四十,仍身無立足之地。

無奈之下,他只好投效荊州劉表。

此時,他不再想着開疆掠土,只是率領兵士開荒修渠,操練兵馬,並四處招納賢才。

此後多年,他一直默默積蓄力量,靜待時機。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荊州大亂,劉表病逝。

羣龍無首之時,劉備自然而然被推向臺前。

他率領荊州兵士聯合孫權,大敗曹操,終於建立了自己的事業。

俗話說,大器藏於身,後發而制人。

只有弱者才急着證明自己,強者都會在不動聲色中自我沉澱。

待至時機成熟,只需稍露實力,就能一鳴驚人。

圖片

8

妄取人財,佈施無益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與我於浮雲。

一個人的財富來路不正,做再多的慈善,也無法抵消他的罪惡。

妄取他人錢財,只會給自己招來橫禍。

東漢大將梁冀曾總領朝中事務,他時常自掏腰包在都城外設粥棚,接濟難民。

年幼的皇帝見此,心中十分感動,認爲梁冀善待百姓,爲官仁厚。

等皇帝年歲漸長,才發現梁冀所謂的大方、仁慈不過都是假象。

原來梁冀曾打着皇帝的旗號,指派親信對全國財富進行普查,隨後要挾富貴之人,藉以斂財。

最終梁冀因爲劣行敗露,遭到皇帝清算,被迫在家服毒自殺。

愛財之心,人皆有之。

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要明白,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即使短暫得到也終將失去。

就像《大學》裏說的,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不義之財,就如一顆埋在生活中的定時炸彈。

倘若你被一時矇蔽,無論你如何行善佈施,仍會遭受報應,自食惡果。

圖片

9

不惜元氣,醫藥無益

《黃帝內經》裏講,元氣,是人之根本。

一個人若是不愛惜自己的元氣,整日焦慮、內耗,則會給身體帶來病症,喫藥也於事無補。

著名主持人竇文濤就曾因爲內耗,大病一場。

2003年,竇文濤主持《文濤拍案》節目,一炮而紅,聲名鵲起。

但隨之而來的,是無數壓力與焦慮。

他擔心觀衆對他不滿意,於是整夜整夜地失眠。

他抱怨節目組太挑剔,一個腳本就要改到自己精疲力竭。

結果在一期節目錄制中,他身上長了帶狀皰疹,全身乏力,皮膚灼熱,疼痛不堪。

到了醫院,一套檢查下來卻沒有什麼異常指標。

醫生告訴他,病因多半是精神壓力太大。

在醫生的建議下,他斷掉與外界接觸100多天,每天只是讀書運動,病情果然不藥而癒。

曾國藩說,治心以廣大二字爲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爲藥。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

當你保持一個好心情,想得開,活得透,疾病就沒那麼容易找上你。

圖片

10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林則徐說,不節制慾望,積再多的陰德也沒有用。

正所謂縱慾之樂,憂患隨焉。

一個人不懂節制,任由慾望肆虐本心,則會害人害己。

《白鹿原》中,白孝文曾是個外表持重,處事練達的年輕人。

人們都說,他是最合適的族長繼承人。

有一次,他在田小娥的引誘下,嚐到了美色的禁果。

爲了滿足慾望,白孝文開始變賣房產,拋妻棄子,斷絕父子關係。

他還搬進田小娥家與其廝混,抽大煙醉生夢死。

一時間,先前受人尊崇的白孝文,遭到全族人的唾棄。

父親白嘉軒帶領他多年行善而積下的陰德,一掃而空。

原本族長的位置,也被人取而代之。

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得一分天理。”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以有限的精力去追逐無限的慾望,最後就此沉淪,錯失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人行於世,請試着拋棄形形色色的誘惑,捨棄求而不得的執念。

真正的功德,不在所得多寡,而是歷經世事後的精神富足。


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曾評價林則徐:

他一生清白無瑕,爲人處世更是聰達諳練,是爲國人楷模。

這篇《十無益》,短小精悍,卻是他畢生的修煉成果。

當你學會善待家人,守得住人品,修好了內心。

人生之路再難,你也能在轉角處見柳暗花明。

讀懂林則徐這十句話,助你認清立世的根本,在這繁雜的人世間,活得遊刃有餘。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