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無限雜思·

限度或許正是優勢

劉洪波 湖北仙桃人。長江日報評論員,高級記者。

□ 劉洪波

ChatGPT熱鬧未散,GPT4又來了。“性能”再創新高,無論在律師資格考試、GRE考試還是生物奧林匹克競賽中,它獲得的分數至少超過90%的考生。它生成代碼的速度,與ChatGPT一樣,沒有任何人能夠比得上,而且它還能夠處理圖像。

對這些人工智能產品,我們使用“性能”一詞,表明我們並不把它當人看。我們從來不對人說“性能”,而只對機器和物品才說。事實上,我們不僅不從“性能”角度來看人,也很少從這一角度看自然界存在的生物。

這似乎是我們的一種“默會共識”,不言自明。也就是說,我們大致上認爲人和生物本來就是如此、就該如此、只能如此,不需要有什麼改進,他們自然而然的樣子,就是100%,完美也好,不完美也好,我們都完全接受。雖然,我們也對一些先天性疾病進行糾治,例如分開連體嬰兒、施行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努力康復自閉症患者等等,但無論如何,我們也準備接受人身的不完美,哪怕糾治不能成功,我們並不否定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並擁有全部權利。

對機器和物品則不同,我們認爲它們是需要改進的,是隨時可以被替代的,甚至是隨時可以被拋棄的。這就是我們用“性能”來評價它們的潛臺詞。

人們爭相與ChatGPT或GPT4玩梗,每個人都會去逗它,在此過程中產生了許多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以及包含認知偏差的有害答案。與機器玩梗是樂趣,但我們對人不會這樣,對一個人一哄而上去逗樂,爲倫理所不容,不僅屬於教養問題,冒犯他人的人格,也貶低了自己的品行,降低了自己的人格評價。

人的單項能力比不過很多物種。人不能與老虎比力量,不能與豹子比靈活,不能與龜比壽命,不能與狗比嗅覺,如此等等。但人因其智能而獨特,進而成爲地球的主人。這個說法,今天在物種平等主義看來不見得正確,但話說回來,物種平等主義也是人的智能表現,別的生物就沒有這樣那樣的主義,只能由着人來發展文化、科學,而它們則擺脫不了自然的規定。

比起機器來,人從來都是大有不及。洗衣機從不叫累,拖拉機比人有力得多,但它們完全是由人操縱的,它們只是“人工力能”。一些自動化設備,可能兼具“人工力能”“人工巧能”,而談不上智能。現在,人工智能來了,這就開始涉及到人的核心能力範疇了。不過,目前來說,人工智能的智能路徑與人的智能路徑不是一回事。人類不是先掌握上千億個模型然後認識事物,而是靠對知識的理解和會通性運用來學習。

人的學習機制究竟怎樣運作,還沒有搞得很清楚。人如果用“全知”方式來累積知識,那就是知識進步的停止,因爲那樣人就不會有時間去從事知識的發展。人的認識,來自於“智”(知),更來自於“慧”,即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上的突破。而且人的優勢還在於不僅有智、有慧,還有心、有情,以及擁有自我和建立在自我基礎上的意志、信念等等。

單從信息處理能力來比較,人與機器的差別,恐怕比起跟獅子角力來,差距還要大得多。如果把人設想爲一臺信息處理機器,人的信息通道是很窄的,兩眼兩耳作爲主要的信息輸入通道,“帶寬”都極爲有限,大腦的算力也比機器弱很多。人的持續工作時間很短,每天24小時,喫飯睡覺之外,眼睛每天“掃描”不了一本書到腦子裏,而一臺最普通的手機1秒就可以傳輸、檢索幾個GB的數據,還永遠不會遺忘什麼信息。

人的限度,可能正是人的優勢。人把老虎都變成了稀有的“保護動物”,根本不在於發展出了武松、李逵那樣的徒手格殺能力,而在於發展出了限制老虎生存能力的各種手段,包括羣體圍獵、殺傷性武器、毀壞其食物鏈、縮小其領地等等。人的皮毛不足以禦寒,從而擁有服裝;站立失去了有力的奔跑,才獲得雙手的解放。大腦好忘的特性,也使人得以從過去解放出來,從而爲更加專注於重要事項和未來創造了條件。從信息處理來說,人的身體在輸入輸出和處理上的侷限,可能恰好使人類從腦力重複中解脫,從而更加專注於腦力創造。

人天生就是一種“有限”的生物,生命時間有限、能量交換有限、活動範圍有限、感知功能有限、理性能力有限。所有這些“有限”不是損傷了人的本質,而是增添了生命的珍貴,進而使珍貴的生命能主動投射到更有價值的選擇之中。過去,人與自然物的相互關係體現了這一點;未來,人與人造物的關係可能也將體現這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