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招聘市場從開年以來就頗爲不樂觀,崗位減少、薪酬降低、裁員,曾經的金三銀四變成銅牆鐵壁。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廠的生存狀況也不樂觀,一些年輕人甚至主動離開大廠,尋求更廣闊的職業發展。本文作者採訪了幾位離開大廠的年輕人,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那個靠着講PPT就能融資的互聯網創業時代彷彿如夢一般消逝,曾經比着年薪搶人的大廠與互聯網行業一起迴歸理性。行業並沒有落幕,只是在沒有新技術足以引爆新的增長點之前,80%的人才流入流失對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的盈利規模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泡沫的擠出過程總是極其痛苦的。身在其中的人或爲了不被“畢業”而卷生卷死,或高薪offer突然毀約留下一地雞毛。身在其外的人則眼看着起高樓,眼看着樓塌了,逐漸意識到了互聯網行業不僅有高薪高級感的A面,同樣存在高壓高風險的B面。

如今的年輕人們不再一往無前地衝大廠,而是認真思考自己對人生職業發展的追求。不再是隨便誰都想擠破頭進互聯網大廠,反而很多大廠員工在工作的縫隙中找尋新的職業方向。

01 魚塘沒水了

我總要換個地方活下去

藍英(化名)在互聯網行業如火如荼的週期內跳槽了2次,她的眼光一直很準,或者說運氣也不錯,盯準的業務總是能發展得很好,跳槽和業務起飛兩項加成下,她的工資水漲船高,不僅高出同齡人一大截,甚至也高出同級別的同事不少。

近兩年,藍英明顯感覺市場的流動性變差了,尤其是一些好業務的中高級崗位更是紋絲不動,而潛力業務越來越少了,或者說藍英已經不太敢去押注所謂的“潛力業務”。

“以前,只要有一個好預期,搭配上好團隊,項目基本都能發展起來,都有空間去做增長,但現在不行了,業務增長特別難。”她說。

跳槽不易,但畢業容易,核心業務增長的縮緊使得藍英不得不配合公司訴求,裁掉了一個手底下的員工。藍英自己也清楚,這個員工能正常完成所交付的工作,頂多算是不夠積極主動。但是在周圍環境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面對KPI的壓力,部門對員工的要求自然也變得越來越苛刻,部門會議不止一次強調過人效的問題,早就反映出來縮編的趨勢。

藍英內心的生存焦慮一直很強烈,她認爲,自己作爲一個年齡偏大的單身女性,在職場本就不夠喫香,35歲魔咒和婚育歧視的陰影一直籠罩着她,即使她堅定短期內不會考慮婚育問題,但誰都會變老吧,誰又說自己不會有35歲那一天呢?

“問題是我現在的級別高不成低不就,級別再高一點其實年齡的寬限度就也高一些。但在業務收縮的背景下,向上升級非常難。”

藍英近些年積攢了一些積蓄,本來是打算買房子的,但是隨着行業預期的冷靜,藍英覺得與其買房落地生根,倒還不如把這筆錢作爲自己能夠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安全網。

藍英在尋求發展機會的時候,發現自媒體還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她盤點了一下自己所積攢的人脈,並且與業內的人士多輪溝通後,主動遞交了離職申請。

目前藍英已經GAP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看似在全國各地旅遊,實際上是尋訪各種mcn機構,瞭解運作模式,甚至自己下場在小紅書、B站等運營賬號,尋求運營規律。

藍英希望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不用太大,哪怕就只有三兩個員工。

藍英說:“很多朋友會勸我,說現在創業失敗概率很高,到頭來一場空我會受不了。但是我覺得正因爲環境不好,所以創業者往往更加謹小慎微,不會大開大合地去燒錢搞策略,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小而美的發展就足夠了。原本的魚塘已經沒水了,要麼就換一個魚塘,要麼就努力做一個釣魚人,僅此而已。”

02 捲了五年被畢業

我把幸福感和年薪鬆綁了

阿杰(化名)原本是大專學歷,通過專升本考試後,又繼續深造了香港某大學的研究生,足夠努力的背景下,他很幸運的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大廠,擁有着同齡人眼中不菲的年薪。

但實際上,阿杰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時間,作爲一名數據分析師,他幾乎每天都在處理各種需求,與數字爲伍的工作雖然平靜但極其枯燥,阿杰每天下班基本就是洗漱後倒頭就睡,第二天繼續起牀工作,地鐵上滿腦子都是數字與邏輯,五年多的工作時間,他胖了30多斤,看起來有些浮腫不說,也沒什麼精氣神

但他還是被畢業了,並不是因爲他不夠努力,而是公司分析發現數據分析的人力成本太高,決定多招聘本身就有數字分析能力的運營人才,搭配現在行業內流行的自主數字分析工具,進而逐漸縮減數據分析編制,他不是在與任何個體競爭,僅僅是趨勢就能對他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失業期間我想了很多,雖然攢下了一些錢,但這些錢在之前既沒有改善我的生活,也沒有讓我覺得很幸福,我感覺之前的我就像是一隻倉鼠在地鐵上盲目地奔跑。當然,盲目的我還是賺到了一些錢,這筆錢讓我在失業期間也沒那麼焦慮。”

今年的就業市場依然不夠樂觀,阿杰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雖然有一些行業夥伴幫助他內推獲得了offer,但阿杰也沒有接受,薪資沒有什麼變化,但工作內容依然是重複上一份工作,這讓阿杰很擔心自己下一次又被趨勢所“替代”掉。

阿杰在失業期間也沒閒着,一方面開始控制飲食健身提高自己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利用之前自己留學的經歷經驗,做了一個B站的雅思考試分享賬號,人氣不高,但播放量最高的視頻也有一萬多人來看,他考慮轉型副業來做雅思老師,目前也在籌備自己的在線視頻課程,希望通過B站傳播開來。

雅思考試的費用太高,這使得雅思輔導課程的費用也水漲船高,行業很混亂,線上線下的課程隨處可見,但只要有學生喜歡聽他的課程,他就有機會通過賣課創造一筆收入,即使不夠穩定,但至少有了一個副業,他不會擔心後續再次“被失業”,在失業期間搭建起一個副業收入來源,他覺得很值得,比以往忙忙碌碌的生活更讓他覺得充滿希望和期待。

阿杰的新人生格言是“活着就是勝利”。他現在的一切行爲目標都是先保障自己能幸福地活着。

“我也在思考我接下來該在互聯網行業做什麼類型的工作纔沒那麼容易被替代,chatGPT的發展也讓我感受到了危機感,我現在不是很在意年薪當前是多少,而是會考慮什麼樣的工作可以讓我覺得充實且幸福,也沒那麼容易被替代,在我沒有找到結論之前,有一份副業也能讓我不急於去盲目地找工作。”

03 離開大廠一年又回來

心裏只有感恩和平靜

明麗(化名)畢業兩年,逐漸意識到互聯網行業的“頂”到了。不僅是自己在職場上沒有什麼上升機會,甚至是自己的leader自己也沒什麼上升機會。一路名校披荊斬棘經歷過來的她始終相信“不能在無謂的領域努力與掙扎。”

一個偶然的機會,明麗在朋友圈看到一套一線城市的別墅在尋求買家,明麗從事商務工作,認識一些比較有資金能力的甲方客戶,有一個甲方客戶正巧在朋友圈透露自己在看房,明麗在與中介溝通了返點後,給中介與客戶牽線,最終客戶購買成功,明麗獲得了一筆不菲的抽成,幾乎相當於明麗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當時的明麗想着,自己還有很多“高薪”“高資本”的人脈,房產市場正火熱,她完全可以專職去做房產銷售,賣幾套房比現在的工作輕鬆不少,而且明麗非常欣賞Youtube上一位銷售豪宅的博主,專門拍攝國內各種豪宅轉售,體面且收入極高,這塊領域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的博主涉足,但明麗作爲商務無論是形象還是溝通都不錯,搭配着高學歷出身,她認爲這是她非常獨特的優勢。

因此明麗很快就辭職選擇投身高端房地產業,說白了,就是做高端房產銷售,而且只做價值在千萬級的房產銷售,她與一些中介、公司都聯繫起來,並且與某個攝影工作室簽訂了拍攝合約,拍攝一些短視頻銷售豪宅。

但明麗入行後才意識到,之前那一筆成單偶然和運氣還是多一些,豪宅銷售的收入雖高,但成單極其困難。拍視頻宣傳的方式雖然新穎,但她並不瞭解如何運營一個賬號,加上之前沒有經歷過上鏡拍攝的訓練,拍攝鏡頭中的她顯得尷尬又僵硬,完全看不到平時她自在灑脫的影子,宣傳效果並不好。反而拍攝成本基本都由她自行承擔,半年下來,明麗又迫於收入焦慮轉了方向。從拍攝銷售豪宅轉爲拍攝銷售新房,而新房成單也同樣稀稀落落。

隨着疫情發展,整個一線的房產市場都趨於冷靜,而且很多房產銷售即使學歷見識不如明麗,但更有“網感”,他們拍攝的短視頻比明麗更火,反觀明麗自己的賬號定位不上不下,圈子裏的“人脈”也在朋友圈廣告的轟炸下消耗得差不多。明麗近一整年幾乎沒什麼收入,但爲了拍攝視頻已經燒掉了二十多萬元工作積蓄,賬號真實粉絲不足兩萬。

一些通過各種渠道來的客戶情況更讓明麗無奈,不是豪宅客戶就一定有高素質,明麗以爲自己能把甲方服務好,就一定能把客戶服務好的想法根本不成立,有些客戶之刁鑽讓明麗十分吐血,一年內遭受的白眼瞧不起比之前工作兩年遭受多得多,明麗的最終崩潰來源於,在一次給客戶介紹房產時,客戶老大爺對她說“爭取去考個好大學的研究生,好好念念書,以後就不用幹這些了。”

一年多離開大廠的時間,明麗沒有體會到創業的快樂,“大廠光環有時候是一柄保護傘,你以爲你很行很強,但是直面市場才知道市場是多麼殘酷。”

明麗以前非常看不慣有些大廠員工胸前掛着大廠的廠牌,她認爲這樣是把自我隱於大廠光環之後,不夠自信。但兩年後的明麗在老上級的接應下回到了大廠,這一次明麗內心很平靜和感恩:“向下兼容是沒有出路的,要感恩大廠給了自己一個牛逼哄哄的機會,也要明確自己的規劃和目標,大廠er得意識到目前百分之八十的底氣都和自己的實力沒啥關係,掂量好自己也掂量好方向。”

明麗雖決心要在大廠好好耕耘。

04 結語

有人說,其實不是逃離大廠,而是被迫離開大廠,他們清醒地知道自己留不下。

也有人說,大廠只是一種職業選擇,不用迷信進了大廠能過得更好,人生一直都有很多機會。

現在年輕人逃離大廠和之前流行的逃離北上廣非常相似,高壓高風險高收益的大廠生涯,彷彿是北上廣工作的典型縮影,有的人離開找到了新出路新生活,有的人離開又回來重複着熟悉的節奏,還有人一直堅持着從未離開過。

但誰能說當下即終點。

人生選擇看似千篇一律,實則個人主義,每個人的體會無法相同相通,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逃離還是奔赴只是過程,在不同的職業選擇背後,大家都只是全心全意去體會人生、奮鬥人生,爲了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普通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ID:woshipm),作者:瑞瑞女士,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