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日報

儘管國內外機構均認爲美國加息對銀行業、金融市場的衝擊不可避免,但沒有人認爲這次銀行危機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影響。那麼,就把這個題目交給市場作答吧

閻嶽

在美聯儲交出3月份答卷之後,市場開始分析美聯儲將在5月份議息會議上做出何種選擇。

當地時間3月22日,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4.75%至5%之間,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份以來最高水平。這是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份以來第九次加息。

對於下一步舉措,FOMC表示,“並不確定,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的相關數據”。而相關數據的核心是“爲了實現最大就業及讓通貨膨脹率回落至2%的目標”。

美國2月份CPI環比增長0.4%,同比上漲6%;失業率爲3.6%,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這組數據說明,美國的就業和通脹形式並不樂觀。火上澆油的是,美國兩家銀行在三天內相繼被迫關閉。美聯儲亟須在加息抗通脹和保障金融系統穩定之間尋求平衡。

但美聯儲顯然認爲加息抗通脹更緊迫,尤其是不能讓前八次加息前功盡棄,於是纔有了3月22日的第九次加息。

看上去,美國金融監管部門很有“定力”,對前景並不悲觀,其先後表態稱:儘管個別銀行面臨壓力,但整體金融體系依然穩健;美國的銀行系統仍然穩健且具有韌性。

據此判斷,如果美國的通脹形勢沒有根本改觀,美聯儲很有可能繼續將抗通脹作爲政策的主要施力點。

美聯儲快速大幅加息已經壓垮了3家銀行。以硅谷銀行破產爲例,大體經歷了以下過程:低利率時期,吸收大量低成本存款,資產期限錯配;美聯儲大幅快速加息,發放的貸款難以回收,科技企業取回存款;賤賣低收益證券補充流動性;遭遇擠兌,自救措施流產,直至倒閉。

那麼,美國的銀行系統真的是那麼穩健且有韌性嗎?據經濟學家分析,將機構債歸類爲“持有至到期”證券的銀行並不在少數,“美國銀行系統的資產市值比它們‘持有至到期’貸款組合的資產賬面價值低了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有一顆“2萬億美元”的“雷”潛藏在美國的銀行系統裏。儘管美聯儲通過政策鎖定了這些潛在損失,但好像只有通過降息才能釋放銀行業的系統性壓力。

我們可以把這顆“雷”看作是美國銀行業正在進行的一場特殊“壓力測試”。能不能扛過去,就看各家銀行能不能快速消化投資組合的潛在損失,儘快回到穩健經營的軌道上來了。

儘管國內外機構均認爲美國加息對銀行業、金融市場的衝擊不可避免,但沒有人認爲這次銀行危機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影響。那麼,就把這個題目交給市場作答吧。

在美國動不動就揮舞“制裁大棒”、施壓其他經濟體的情勢下,“加息”“降息”“爆雷”等勢必會“你方唱罷我登場”。“按下葫蘆浮起瓢”正在成爲美國經濟、金融市場的常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