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直通車

連續多家銀行“爆雷”之後,美國經濟再遇挑戰。

5月以來,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就債務上限危機連續發出警告。她稱,美國可能最早在6月1日觸及現行法定債務上限。如若國會未能提高債務上限將導致一場“經濟災難”。此番言論一出引發大量討論。

事實上,類似危機美國已經歷數次。爲何債務上限危機會引發“經濟災難”?美國此次能否渡過難關?

何爲“債務上限”?

所謂“債務上限”,創立於1917年,是美國國會爲聯邦政府設定的爲履行已產生的支付義務而舉債的最高額度,目的是允許財政部發債時無需國會一次次批准、加快融資效率。隨着美國債務規模擴大,國會不斷提高債務上限金額。1960年至今,美國國會共78次修改債務上限。

一旦聯邦債務觸及了債務上限,財政部將採用“非常措施”來保證政府的正常支出和運作,從而推遲“X日期”(政府將無法支付賬單、發生技術性違約的日期)到來。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指出,在觸及債務上限後直至“X日期”真正到來的這幾個月裏,國會和政府會就修改債務上限的具體條例反覆博弈。

今年1月份,美國達到了此前設定的3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由於財政部採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債務上限尚未生效。然而根據最新評估,“非常措施”和現金將於6月1日用盡,屆時美國政府將面臨無法支付賬單的尷尬局面。這意味着,在此之前美國兩黨需要在債務上限問題上達成妥協,才能避免政府停擺。

引發哪些“經濟災難”?

事實上,債務上限是美國多年來的老問題,並已逐漸發展成爲兩黨政治博弈的工具。專家分析,如若未能及時妥善加以解決,將引發一系列“災難”。

其一,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如果美國不能履行支付義務,金融市場將產生劇烈波動,或導致美債拋售、利率飆升,美股等風險資產重挫。

中泰證券策略研究負責人徐馳分析認爲,當前正處在美國流動性緊縮週期中,美聯儲大幅加息在緩解通脹“高燒”的同時,也給經濟增長造成一定威脅。疊加近期的銀行擠兌潮,讓全球對於美債信心大打折扣,全球拋售美債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此外,一旦美國不能履行支付義務,國家信用將受到衝擊,引發市場恐慌,股市震盪也不可避免。

其二,經濟衰退。

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表示,如果民主黨與共和黨互不妥協,則債務上限僵局可能持續較長時間,美國政府面臨停擺,從而衝擊實體經濟,加劇市場對美國衰退的擔憂。

她指出,政府停擺將導致部分僱員被臨時解僱。例如,2018年12月,時任總統特朗普未能與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就預算達成一致,美國政府停擺35天,創歷史記錄,約80萬聯邦僱員遭受衝擊,其中超過42萬名無薪工作,超過38萬名休假。

同時,私營部門也將受到波及。張靜靜分析,企業信心將受挫,進而大規模裁員,導致失業率快速上升,消費也將受到嚴重打擊,從而加劇市場對美國衰退的擔憂。

其三,政府償債負擔加重。

由於人們普遍相信美國有能力償還債務,聯邦政府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利率借款。但如果債務上限被突破,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張靜靜分析,如果國債利率飆升,政府償債負擔也會雪上加霜。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份分析報告稱,如果突破上限,未來10年聯邦借貸成本可能激增7500億美元。

“僵局”後續如何演變?

如今,債務上限之爭已陷入僵局。兩黨“扯皮”之下,危機後續將如何演繹?前述“經濟災難”會否發生?

多位專家表示,由於美國債務違約將對經濟、國家信用造成極大危害,考慮到後果嚴重性,美國政府和國會不太可能讓美國債務違約發生。

易峘稱,當前美國兩黨之間以及兩黨內部分歧較大,而疫情期間債務膨脹加大了妥協難度,預計本輪債務危機解決可能“一波三折”,且不排除美國政府暫時停擺、關門,而實體需求減速、金融市場動盪最終倒逼兩黨達成妥協。

如2011年債務上限僵局導致政府停擺和信用評級下調,2018年預算僵局導致政府停擺35天,實體經濟遭受衝擊,兩次最終都以兩黨妥協收場。

當前兩黨仍在討價還價。中銀國際證券研究員肖成哲指出,隨着大選年臨近,本次債務上限之爭的結局可能是兩黨就某些減支達成妥協,但是在此之前可能因政黨博弈而導致短時間的政府部分關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認爲,這個“關門”並不意味着政府完全癱瘓,主要是公衆服務性的場所(如公園、博物館)可能會關門,部分聯邦政府僱員工資延期發放等,這在奧巴馬執政時期就出現過。

陳鳳英預計,此次債務上限危機最終將得到解決,但肯定不會讓拜登政府“好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