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世界衛生組織(下稱“世衛組織”,WHO)宣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簡稱PHEIC),但這並不意味着新冠大流行徹底結束,脆弱人羣仍要警惕新冠影響。

“從2020年年初,到今年5月份,新冠疫情歷時近3年半,在這樣一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裏,從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每百萬人口的確診數來看,中國內地排在末位,爲215.3。我們中國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做好預防,預防人傳人的感染,其次就是抓緊研發疫苗。”5月22日上午,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

近期,關於“新冠二陽”的討論頻頻登上熱搜。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在5月9日發佈的最新研究,新冠“二陽”率高達23%。

5月18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疫情週報顯示,2023年第19周(5月8日至5月14日),新冠感染數再度超過流感,已連續三週成爲法定傳染病病種排名第一,當週北京市共報告的法定傳染病超過1.8萬例。

當前,新冠病毒XBB變異株已成我國主流變異株。中國疾控中心披露數據顯示,XBB變異株感染比例從2月中旬的0.2%增長到4月下旬的74.4%再到5月上旬的83.6%,持續上升。

5月18日,世衛組織諮詢小組對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強針更新作出建議,提出新的疫苗應主要針對目前占主導地位的變異株XBB。

鍾南山表示,基於SEIRS模型對全國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XBB)趨勢預測顯示,全國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XBB)在4月中旬起峯,2023年5月底最高峯感染人數4000萬/周,而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峯將發生在6月底,感染人數約6500萬/周。

鍾南山表示,中國的疫情防控策略已經從過去的預防感染調整爲現在的預防重症,因爲感染是很難預防的。從模型結果來看,抗體大概有6到7個月的時間形成保護作用,“我們不能一勞永逸,因爲病毒變化太快,產生了抗體後還是會感染”。

中國疾控中心週報(CDC weekly)在5月5日發佈《預先計劃的研究:奧密克戎變異株再次感染的相關因素——中國廣東省,2022年12月至2023月1月》,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狀,但只有少數人需要醫療干預。

不過,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死亡問題仍然不可忽視。根據世衛組織數據,截至目前,新冠已經造成全球超過690萬人死亡。

“就當前而言,對於有基礎病的人羣預防感染極爲重要。”鍾南山指出,奧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不單純是直接引起的重症肺炎死亡,現在奧密克戎引起的死亡常常是引起基礎疾病,如心臟病、神經系統病等,繼而導致病情加重死亡。

正因爲此,鍾南山認爲,研發針對XBB變異株有更好保護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

“國家要加快一些廣譜疫苗的接種,尤其面對可能到來的XBB感染小波峯,對有基礎疾病、免疫低下及老年人需要新的疫苗注射,預防感染。”鍾南山說。

據鍾南山透露,目前已經有2種針對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很快就能面世,還有三四種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們是能走在國際前面的。對弱勢羣體,及時注射覆蓋XBB病毒株的疫苗可減少額外死亡。”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