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汗多,常有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的說法,但這只是部分情況,畢竟千古第一方桂枝湯就是可用於止汗的。那麼您說,桂枝湯所止的汗,是陽虛還是陰虛導致?

是外感風寒,營衛不和。

所以病症是複雜的,通常不會簡單的一刀切。明代大醫張景嶽就說,自汗亦有陰虛,盜汗亦有陽虛。

甚至還有更多情況,比如血虛、溼痰、血瘀。舉個例,血瘀可使人自汗,也可令人盜汗,可用的方劑,是血府逐瘀湯。

還有一種情況,是肝虛。

五臟化液,在心爲汗。若汗出過多,透支心液,日久心血不足,勢必影響藏血的肝,形成肝血虛。所以肝藥烏梅常用來收斂汗液。所以補肝寧心治失眠的酸棗仁,也用於斂汗生津。

而若是肝虛在先,藏血的功能則變差。而血爲陰,血少了則成肝陰虛,陰虛則沒有足夠的能力抓住陽氣,以至陽氣變成浮陽(虛火)。虛火外泄,通常是利用毛孔,在毛孔這形成一個通道,部分津液抓住機會隨着這個通道溢出。到了皮膚外面,誰還會說它是津液呢,當然就是汗了。

養血斂陰的中藥以白芍爲代表,所以白芍也有止汗之功,無論自汗盜汗,它都能表現給您看。

另外,肝虛還常表現爲肝氣虛,以致影響疏泄功能,而疏泄功能的變差,無疑又會影響津液的生成排泄,也爲汗出創造了條件。烏梅能疏肝和胃,調暢肝氣,調節汗液。

清代醫書《雜病源流犀燭》將白芍,酸棗仁,烏梅合到一處,成爲白芍湯,治肝虛自汗。

白芍、酸棗仁、烏梅。各10g,水煎服。(劑量供參考)

本方尤其要提一提烏梅。關於它,古書講解的太多了,而這些介紹中,以站隊肝藥特別耀眼。這是因烏梅之前身青梅果的獲得,歷經了一整個春天,將木氣得全,所以它能大補肝木之氣而從斂虛火的角度化津液,治自汗,也能從調肝氣的角度止自汗。

故而在夏天汗多的時節,保健方中採用烏梅的時候是非常多的。

那麼肝虛怎麼辨證呢?

通常來說,肝陰虛者因津液的不足,會舌紅少津,還可能伴見口苦咽乾眼乾眼澀。

而肝氣虛者,常有肝區不適,情緒不良,或是嗜睡。方中棗仁所用,爲生棗仁,正可用治睡多,炒棗仁是用治睡少失眠的。

肝血虛者,常可表現爲面色與舌色淡白,甚至視物模糊等。
溫馨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中提到的方藥,宜根據愛好者情況辨證加減,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