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 北京報道

近日,法巴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陸續獲批開業,外資持續佈局中國資管市場。

分析指出,一方面,我國金融開放穩步推進,爲外資金融機構來華展業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提升。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養老健康、資產管理等領域,熱忱歡迎經營穩健、資質優良的外資機構來華展業,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各類業務試點。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

6月8日,法巴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註冊地上海,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是目前開業的第五家合資理財公司。同日,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發佈成立公告,宣佈其已於6月7日取得證監會核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

自2023年以來,外資機構在我國資管領域紛紛“落子”。今年1月份,證監會官網發佈《關於覈准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的批覆》,正式覈准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是2023年首家獲批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5月份,摩根士丹利宣佈,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覈准設立摩根士丹利期貨(中國)有限公司的批覆,成爲首批在國內新設全資控股期貨公司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之一。

談到外資機構加大布局中國資管市場的原因,植信投資研究院研究員路宜橋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主要由於三方面原因:一是隨着我國金融業雙向開放的步伐加快,外資機構佈局我國資管市場的便利性有所提升,2023年年初,央行提出要持續深化國際金融合作和對外開放;銀保監會也提出要穩步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制度型開放;證監會則表示要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深化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二是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潛力較大,我國經濟持續復甦,且居民財富持續增長,這均爲外資機構佈局我國資管市場提供了動力。根據社科院數據統計,2022年我國居民家庭財富總量爲736.3萬億元,較2021年增長了176.3萬億元,隨着我國經濟的逐步恢復,居民財富也將穩步增長。三是外資機構的財富管理經驗較爲豐富,佈局中國資管市場具有一定優勢,相比我國的財富管理機構,外資機構的成立時間相對較長,產品種類和管理經驗較爲豐富,這也爲外資機構佈局我國資管市場增強了信心。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李一帆認爲,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金融對外開放,在金融領域推出多項開放措施,大幅降低外資准入門檻,爲外資佈局中國資管市場打造了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良好環境。同時,我國逐漸復甦的宏觀經濟將持續提振市場信心,能夠進一步吸引大批資質優良的外資機構搶抓發展新機遇,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進入我國開展相關業務,共同推進經濟金融繁榮發展,隨着市場準入和投資通道的逐步打開,未來中國資管市場的潛力將非常巨大,投資前景十分廣闊。

卓佳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張海亮補充道,在當前全球市場環境下,外資在尋找投資標的時會更加關注投資政策、合規運營與信息披露要求以及資本跨境流通的監管要求。目前,中國約30個城市試點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政策,各城市投資要求、政策優惠不一,基金管理人需要了解這些政策以便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隨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進一步發展,爲國內市場帶來了一定外匯資金,風險防控也尤爲重要,一般來講,外資私募需要證明資金的合法來源以及是否完成相應的稅務申報才能進行資本跨境流出。

光大理財發佈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報告(2022—2023)》指出,中國資管市場中長期仍然向好,預計可實現9%左右年化增長,2030年市場總規模達到275萬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系列開放舉措支持下,我國資本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亦增強了人民幣資產在全球的吸引力。

摩根大通資產及財富管理部首席執行官歐朵思 (Mary Callahan Erdoes)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中國是最具增長機會的市場之一,但當前中國市場在國際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佔比、全球資產在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佔比均處於低配狀態,這中間蘊含着巨大的發展機遇。摩根資產管理將充分發揮全球配置能力,將全球的資源和洞察更好地賦能給中國客戶,同時依託於長期深耕中國本土的經驗和產品,幫助世界各地的客戶更好地投資中國,這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23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表示,伴隨着註冊制改革實施,A股上市公司數量顯著增長,總數已超5000家,總市值超過85萬億元人民幣。債券、基金、REITs、指數、期貨和衍生品等市場平穩較快發展,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投資選擇。受益於中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質量不斷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長爲世界第二大市場,擁有全球數量最多、交易最爲活躍的投資者羣體。深交所投資者開戶數達到2.6億戶、股票成交金額穩居全球證券交易所第三位。此外,中國與境外市場不處在同一經濟週期、中國資產與其他市場資產存在相關性差異,這些都彰顯出中國資產在全球資產組合中的投資價值。

豐富投資者資產配置選擇

受訪人士指出,外資佈局中國資管市場將帶來積極影響。

“隨着外資加快佈局,不僅爲國內資管市場引入‘新鮮血液’,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競爭力,還能通過適度競爭促進國內資管機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壯大自身實力,最終推動資管市場繁榮發展,提高中國資管行業的吸引力和整體水平,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李一帆如是說。

路宜橋認爲,外資入場可以發揮“鮎魚效應”,激發財富管理機構的主觀能動性。隨着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進入我國資管市場,本土財富管理機構可能產生一定的危機感。爲保障各自的市場份額不被外資機構佔領,本土財富管理機構將更加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管理能力等。這有利於市場的良性競爭,促進我國財富管理市場健康發展。

路宜橋表示,外資機構進入可培養更多本土優秀財富管理人才,一方面,隨着外資機構進入我國資管市場,越來越多的財富管理從業人員將加入外資機構,此部分財富管理從業人員也將學習到外資機構的先進經驗,再加上本土的財富管理經驗,全方面的優秀財富管理人才隊伍將不斷擴張;另一方面,由於海外頭部財富管理機構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如學歷、專業技能等可能更爲嚴格,這也將激勵本土財富管理從業人員進一步提升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

具體而言,以私募行業爲例,“外資私募管理人的母公司大多都是資管行業巨頭,資產管理規模排在全球前列,有利於內資私募基金管理人學習他們豐富的資產管理經驗和策略;外資私募股權基金更重視中長期的價值投資,對可持續性投資、ESG投資的踐行程度更高,能爲處於早期的科創企業提供較穩定的運營資金。”張海亮向記者分析。

在李一帆看來,外資機構在跨境投資、風控合規管理以及全球範圍的資產配置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同時,外資機構十分重視科技投入,擁有具備全球投資視角的專業投研隊伍,在全球各地區積累了豐富的本土化經驗,形成了相對高效和專業穩健的投研能力。未來,中外資管機構將發揮各自差異化優勢,形成有序競爭、互補融匯的行業格局。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外資機構的進入可使我國投資者的投資選擇更加多元化。由於外資機構的產品體系可能相對較爲成熟,且產品種類可能更加豐富,這對於我國投資者的多元化資產配置將產生積極影響;此外,外資機構也可帶入更多海外理財產品,爲我國投資者的全球資產配置提供更多選擇。”路宜橋如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