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向普通民衆發錢不一定能有效拉動消費。

上半年我國經濟延續復甦基本面,但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內生動力不強,需求驅動不足,微觀層面仍存在預期不穩和信心不足等問題。爲儘快實現經濟企穩回升,宏觀政策已動用多種工具,出臺了降準、降息、降企業成本、加大財政支出、解除商品房限售限購等一系列措施。下半年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全球產業鏈恢復緩慢、核心通脹居高難下和金融條件收緊等三項因素將作用於全年,世界經濟整體復甦形勢仍不樂觀,這意味着外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降至負值。當前國內經濟運行仍存在一系列薄弱環節,中小微民營企業經營困難、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出口下行壓力加大,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下半年是我國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國內結構性問題、週期性矛盾交織疊加,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較大壓力。7月初,中央強調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圍繞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等,及時出臺、抓緊實施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下半年宏觀政策將進一步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着力恢復和擴大需求。

一、下半年宏觀政策組合拳還有哪些

6月以來,中央動用了降準、降息、延續房地產金融支持政策等多項措施工具。下半年宏觀調控力度將持續增大,並會注重打好政策的“組合拳”,更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一系列政策措施將逐步公佈,其中三季度可能是公佈併發揮積極效應的關鍵階段,會更加註重政策工具推出的及時性、有效性、精準性及相互間的協調配合;四季度可能重點關注相關措施的落實與延續情況。

下半年積極財政政策將繼續加力提效,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繼續保持合理的擴張程度,突出針對性,堅持連續性,進一步增強與其他政策的統籌協調。一是進一步優化和延續稅費優惠政策緩解微觀主體壓力。持續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進一步減免中小微企業增值稅、所得稅,緩繳或降低社保費,提前退稅,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降低用電、房租、物流費用等。二是擴大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企業、就業培訓機構等的稅費減免與財政補貼支持力度;加大醫療、養老、教育等相關支出;支持自主創業。三是進一步加快政府投資步伐。可能會加碼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提前落地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推動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釋放基建投資需求;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支持新能源行業發展。四是重點關注並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下半年尚有計劃中的40%左右的地方專項債將完成發行。爲達到較好的財政政策實施效果,進一步加快國債與地方債發行節奏,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可能會再度動用地方專項債結轉額度或新增額度,不排除發行特別國債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的可能性。五是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加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數字經濟等產業的稅費支持力度,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等。六是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項目投資,建立健全政府與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類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增強溝通、提振信心、改善預期。

貨幣政策將保持合理寬鬆的金融環境,以寬信用着力降低企業與居民的融資難度與借貸成本,加強金融支持的針對性。我國貨幣政策將堅持以我爲主、保持物價穩定、加快國內經濟恢復,通過低利率、寬信用增加企業與居民的可用資金和降低資金成本是當前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一是繼續保持貨幣總量的穩定增長。下半年,央行將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支持,可能會選擇三季度再度降準0.25個百分點,有效對沖分別於三季度與四季度到期的9000億元與2萬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以保持寬鬆穩定的中長期基礎貨幣供給,降低金融機構期限錯配等風險。支持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保障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有相對充足的資金用以擴大生產投資。進一步滿足個人按揭貸款、車貸、裝修貸等居民部門信貸需求。繼續通過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向政府債券發行、重點項目落地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二是推動融資成本下行,緩解微觀主體負擔。下半年央行可能會適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利率,持續支持對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的資金需求,着力降低居民與企業融資成本。在美聯儲加息進程基本結束後,不排除四季度有小幅降息的可能性。今年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價格型工具的使用可能較爲謹慎。三是加大力度發揮結構性工具的調節功能。近年來,結構性工具運用頻率較高,央行堅持結構性工具有進有退。下半年將集中用好當前存續的結構性工具,除個別的特殊需要外,再度大規模創設新工具的必要性下降。但爲了更好地協同財政政策,針對性地支持經濟運行中的薄弱環節,如中小微民營企業或個別困難行業,仍有適度創新推出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的可能性。

二、進一步打好政策組合拳的建議

如何打好政策“組合拳”是當前穩增長的首要任務。建議下半年將中小微民營企業和房地產市場作爲政策組合拳的重點實施方向,在支持民企發展、恢復房地產市場、提高青年就業率、擴大消費、防範風險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爲此提出九條政策建議。

建議進一步擴大減稅降費規模,將減稅降費的政策資源進一步向民營企業傾斜。2022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2萬億元,今年建議不低於4萬億元,尤其是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稅費優惠政策可以進一步放寬,如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部分行業暫停預繳或免徵增值稅、設備器具所得稅稅前扣除、特困行業緩交社保費等。考慮到存款利率下行可能會對中低收入羣體影響較大,可以考慮適度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或加大中低收入人羣的基本生活補貼。

建議適當提高政府債務水平。增加政府可用資金,需要調整觀念,合理看待債務水平問題。迄今爲止,放眼全球,政府部門槓桿水平沒有普遍可以接受的衡量標準。應從各國實際出發把握債務水平和槓桿水平,同時參考各國政府的相對槓桿率。目前,中國政府槓桿水平大幅低於西方發達國家,而國有資產實力又十分雄厚,中國政府部門具有加槓桿的較大實質性空間。適當增加地方專項債額度、或充分使用專項債結存限額、或增發特別國債,不會增加一般公共預算與狹義赤字;當然也可以考慮增加財政赤字、調整財政預算。中央政府需要更多舉債,加大轉移支付,支持地方政府改善收支矛盾,提升政策措施落地實施的積極效果。

建議繼續加大對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的針對性金融支持。向房地產、製造業、科技創新、中小微企業、三農、綠色發展等領域提供持續、穩固、針對性強的金融支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針對性下調旅遊、餐飲、購物等困難行業中小企業貸款利率,補齊短板,加快消費場景恢復。充分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穩步推進對政府重點項目的金融支持,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可探索設立消費再貸款,再貸款利率可設定在1.75%以下,以緩解銀行成本壓力;支持金融機構消費貸款市場利率下行至2.5%左右,提升居民資金的可獲得性,降低防禦性儲蓄水平。針對性地加大對吸納就業較多行業企業的信貸支持,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信貸支持計劃,以低息或免息貸款支持青年創新創業。科技創新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可以考慮延續實施。

建議一、二線城市適度鬆動限購限貸政策,以釋放需求、擴大銷售、回收資金。之所以過去採取限制性購房政策,主要原因還是對房價可能存在的潛在大幅上漲有所顧慮,然而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並不具備房價大漲的基礎。截至2023年6月末,部分一線和大部分二線城市現房庫存依舊偏高,住宅銷售負增長,民衆和社會普遍對房價看漲的預期並不強烈,此時已具備鬆動限購限貸政策的條件。國內外歷史經驗表明,放寬限制性措施的同時增加住房供給、做好土地價格的有效管控並不會帶來房價的過快上漲。鑑於房地產行業對投資和消費具有較大的影響,適度鬆動限購限貸政策可以有效釋放市場需求,促進下半年經濟復甦。

建議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提供穩定的居民住房信貸支持,針對剛性首套房需求,符合條件的城市可下調房貸首付比例,包括重點二線城市和部分一線城市,建議下調5個百分點。保持房貸基準利率在較低水平運行,階段性給予剛需和改善型需求購房者貸款優惠。保持對優質房企合理的融資支持力度。商業銀行加快開發貸審批和發放速度,穩妥有序增加“保交樓”專項借款、併購貸款和再貸款規模,增加中長期房地產項目施工建設貸款規模。加大力度創造寬鬆的房企非銀金融環境,創新性地用好“住房金融支持政策第二、第三支箭”。

建議加大家電與汽車消費金融支持政策的力度。擴大購物、裝修、旅遊等消費券的發放規模;鼓勵銀行開發更優惠的居民貸款產品,進一步降低消費貸利率;通過財政金融手段支持線上消費平臺與線下消費場景的恢復,支持各類線上線下促銷活動。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向普通民衆發錢不一定能有效拉動消費。由於特殊的國情和文化傳統,我國居民儲蓄傾向強、槓桿率較高,通過直接向民衆發錢對於刺激消費的作用十分有限。

建議全方位落實出口促穩提質。下半年出口下行壓力較大,需要多方面舉措加以支持。一是要維持並擴大“新三樣”出口競爭優勢,支持新能源生產企業建立和完善國際營銷服務體系,提升在海外的品牌宣傳和售後服務能力。二是拓展出口多元化發展空間,注重與“一帶一路”沿線、中東歐、中亞、南亞、拉美等地區的貿易聯繫。加快CPTPP和DEPA談判進程,加快“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升級,擴大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朋友圈。三是增強服務貿易出口競爭優勢。注重推進國內生產性服務貿易的提檔升級,尤其是知識產權、商業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的發展。四是加大對外貿企業的金融和財政政策支持。銀行應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保險機構應加強對外貿企業的融資增信支持,增加外貿企業的信保保單融資規模。財稅部門應精準實施減稅降費、出口退稅和優化稅收服務等舉措。

建議落實好民企金融扶持政策。在民營企業問題上,僅僅強調一視同仁是不夠的。重要的和實質性的是增加政策優惠和扶持,尤其是在金融和稅收的支持和優惠政策上。應進一步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鼓勵銀行加強和擔保公司合作,發揮擔保公司爲企業增信和爲銀行分險的作用;開展銀行對民營、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評估,不得盲目抽貸、壓貸、斷貸。鼓勵銀行機構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引導銀行機構與投資機構建立市場化投貸聯動機制。加大金融科技工具的使用,從電子簽約、在線自助還款到自動預警,全程跟蹤服務。應消除政府採購和招投標領域隱性壁壘,允許民間資本參與國資國企改革,加大民企參與投資力度;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進入公共服務和公用事業領域、允許參與生態保護修復以及開展特許經營。在上述政策實施過程中,需要促進政策實施路徑持續優化、政策執行實效不斷提升,確保政策紅利順利轉化爲民營企業發展動能。

建議重點做好四個領域的風險防範與處置工作。一是防範中小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與道德風險,加強監管並恪守中小銀行監管指標要求,使其保持更高的撥備率和更好的流動性;同時督促中小銀行加快完善現代企業治理制度,提升內部風險管理水平。二是加快緩釋地方債務風險,完善地方債務預算管理制度;清查隱性債務,杜絕增量,處理存量,壓實各方主體責任。加強與金融機構間的溝通交流,對即將到期的重點項目貸款進行合理展期;可以考慮適度放寬地方債發行上限或加大中央對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緩解債務壓力。三是對經營相對比較困難、存量資產較優的房企,可考慮合理運用地方疏困基金,或者引入資產管理公司AMC等方式,緩釋這部分房企短期現金流和債務壓力,降低其流動性風險和債務違約風險。可探索設立國家房地產基金,應對房企中長期存量不良資產處置;初期建立的房地產基金規模可以在3000億元左右,基本覆蓋當下大型銀行房企不良貸款規模。四是防範、化解和處置好金融風險,尤其是民營房企、其他民企的債務違約風險。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工作,推進金融監管相關法律法規落地,做好跨區域、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風險的監督與預警工作;加快推出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做好重大風險處置工作。(作者連平系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王運金系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泓系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