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90年代西北歌手刀郎,發佈了新專輯《山歌廖哉》,其中11首歌都與蒲松齡《聊齋志異》有關,聽衆們因對這種光怪陸離的氛圍感的好奇而去聽這張專輯。刀郎這張專輯文案以“書契以來,代有歌謠。自楚騷唐律,爭研竟暢,而民間性情之響,遂不得列之於詩壇,於是別之曰山歌”這段爲契子,向聽衆表達了他的創作動機,或者可以說根源,即爲山歌,通過民間的傳唱和更新換代演變而成流行民歌。

音樂專輯文案簡介中也提到《山歌寥哉》是繼《彈詞話本》後,結合了聊齋文本與民間曲牌印象的主題概念專輯,此係列嘗試構建流行音樂與民間傳統文化的二度雕塑創作,所以從通張專輯單曲《羅剎海市》《花妖》《路南柯》《畫皮》這幾首單曲歌詞來品評,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山歌,而又透着古風的調性。

歌曲的旋律本身也很有意思,刀郎的歌曲其實粗判來說就是流行民歌,與我們每個人耳熟能詳的《茉莉花》這首中國名曲的創作韻律同宗同氣,刀郎無論當年的成名曲還是今天的新歌,都還是圍繞着中國古樂五音階,宮商角徵羽在吟唱,相當於現代簡譜的“12356”,都是在民歌山間調的創意下去延伸而出,但有時候又會從創作上打破“4、7”的用法,增強旋律的淳樸悠揚、略帶曲折婉轉之美。

所以尋從這些痕跡去聽這張作品,切實還是有發力點的,創新和傳承民族的文化脈絡,確實需要沉下來,十年磨一劍,從創作上我個人認爲他是有深度的,更有文化溯源。而音樂的可聽性和流傳度則應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作品很有設計感是毋庸置疑的。

《羅剎海市》的歌詞引發了微博熱議,正是因爲這張專輯民族音樂理論知識繁巨,歌詞中顯示出刀郎的語言功力,使用大量民間俗語。有人推測歌詞中刀郎在暗諷別人,但拋開這些揣測來看,刀郎用這篇信息密度十分高的歌詞傳達給我們他對於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這與蒲松齡的本意不謀而合。單這首作品演唱和音樂旋律線上確實也蘊藏着戲曲的腔調,更是多了幾分戲謔,幾分無巧不成書。編曲上也很大膽嘗新,律動上調度了Ska風格,但在設計上弱化反拍,用中國的嗩吶帶着管絃樂融合去襯托整個旋律走向。這種中西合璧的感覺倒是新穎,所以其實對於聽衆而言,以開放的心懷去聽音樂就好,倒也不必曲曲追求共情共鳴。

在歌詞中,除去羅剎國的故事以外,還使用了諸多碎片化的意象,“紅描翅,黑畫皮,綠繡雞冠金鑲蹄”體現出詩詞水準的濃墨重彩的華麗表現力,下一句有轉而寫道“黑煤球再怎麼洗也是個髒東西”,不僅是在文意上的點睛之筆,更是熟練運用文字來帶動聽衆的想象,使歌曲所要表現的畫面感展現在每一個聽衆的腦海中。而歌詞內容不僅僅包含着中國傳統文化,其中也用到了維特根斯坦的例子:維特根斯坦的早期觀點就是人類的語言在哲學上被大量誤用,很多所謂的哲學問題其實是把語言用在了不恰當的地方所以維特根斯坦直接拒絕大多數哲學問題需要回答。這也是刀郎在對聽衆們說,不要只看於表面,斷章取義,因此,我們單單隻從歌詞語言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是不恰當的。

這樣富含文化內涵與思考的用心作品,在當下流行樂中並不多見,刀郎作爲草根出身的音樂人,他的音樂一直是傳達每一個普通人想說的話,與每一個普通人產生靈魂共鳴,這次,52歲的刀郎罕見露面發佈新歌曲,讓聽衆們知道他的初心並未改變,他依然是那個強而有力的靈魂。對於社會的思考,對於黑白顛倒的諷刺,是刀郎把自己的思想和每個聽衆進行一場聊天一次長談,是能使人們在忙碌生活中進行思想上進步的正向思考,希望在未來,這樣有靈魂的中國流行樂能夠越來越多。

文/王佳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