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從半年賺近20億元,到半年虧掉1個多億,是什麼體驗?

然而,國美的至暗時刻可能還未觸底。

8月31日,國美零售(00493.HK,0.057港幣/股,總市值27.22億港幣)披露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上六個月未經審覈中期業績。雖然有十幾天前的業績預告給了市場一個心理“打底”,但是國美的倒退幅度之大,還是給了投資者當頭一棒:

截至6月30日,國美上半年收入4.1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1.09億元大幅縮減96.6%。毛虧損約爲人民幣1.2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爲毛利人民幣20.88億元。

國美還債臺高築。根據此前公佈的業績預告,至6月30日,國美逾期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共約爲160億元;至7月31日,國美涉及未決訴訟案件計1458宗,涉及金額約112億元,其中銀行及金融機構未決訴訟案件涉及金額約94億元;至7月31日,國美被凍結資金共約1.97億元。

一年光景,國美何至於落至此境?

創始人黃光裕出獄後,市場對國美的期望值一度拉滿。國美股價在最高時達到了2.38港幣/股。但是黃光裕沒有讓國美回到高光時刻。三年來,國美零售開始了漫長的陰跌

8月18日發佈業績預告當天,國美零售的股價只有0.062港幣/股,較最高時期跌去了97.4%,今日港股停止交易,國美零售的股價停在了0.057港幣/股。

“國美其實早就沒有挽救的經濟價值了,之前市場更多的是對黃老闆抱有期待,現在估計連這個也沒有了。”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有行業人士甚至直截了當說:再造一個國美,都比救這個國美容易。

但國美仍在苦撐。塌方:上半年營收減少96.6%

4個億收入是什麼概念?我們拿直播帶貨的數據作個對比。

去年雙11期間,公開數據顯示,10月24日,李佳琦預售首日預估帶貨美妝個護產品總額約爲123億元;最近的案例是,東方甄選2023年8月29日入淘直播,開播10個小時GMV(商品交易總額)突破1億元。

刨除未交易訂單,國美上半年的4億元營收,只是李佳琦這樣的頭部主播一場直播的3%、是東方甄選這種頭部直播間在某些時間節點4場的銷售業績。

這或許就是國美在2023年年初宣佈轉向直播帶貨的原因之一。

2023年2月,國美供應商大會上來來往往的供應商中,直播與mcn機構的供應商佔了幾乎一半;國美同樣宣佈了一些重磅消息,比如不再執着於打造自己的“真快樂”線上平臺,而是願意打造“外域建設”,即入駐到其他平臺上去。

但半年過去,成效不彰。

從這份半年報來看,上半年國美營收大幅下降96.57%。國美將這一原因歸結到營運資金虧絀及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兩點。

在財報中,國美將員工相關費用、折舊及租金費用、送貨費用、支出手續費以及水電費用打包,算在了營銷費用內。各項營銷費用總計約人民幣13.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4.44億相比減少46.81%。

營銷費用縮減了,但與營收相比起來,仍維持在高位;在銷售成本及毛利方面,報告期內,國美零售的銷售成本約爲人民幣5.35億元,累計虧損1.2億元,去年同期爲毛利20.88億元。國美在財報中表示,虧損主因是與供應商結算週期加大,集團未能及時確認相關費用且計提減值撥備。

上半年,國美歸屬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35.29億元,同比增長了19.32%。截至2023年6月30日,國美還擁有3609名員工。

梗阻:供應鏈難題未解

“儘管本集團在過去多年經歷了低谷,但管理層致力制定新措施,期望在2023年重振旗鼓,努力扭轉局面,並能夠走出低谷。”在財報中,國美這樣寫道。

具體來看,國美計劃通過直播、短視頻帶貨在線上平臺發力,表示將通過打造818首屆國美直播節,繼續發力直播賽道,深度挖掘轉型機會。

但這個轉型很可能只是嘴上說說,因爲轉型的重點落在目前國美最“致命”的領域:供應鏈。

去年11月國美透露將轉型直播之時,就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難做”;而且直播帶貨的重點還在於貨源,而當時國美已經和品牌商有了合作糾紛。

剛剛過去的818電器節被國美定義爲“國美直播時刻”,並在公衆號上寫道:“數十家知名品牌,百餘款爆款好禮,專享優惠,狂歡互動等您參與!”

這段話透露了很多信息。首先,國美在供應鏈上的困境仍懸而未決,曾經的“豪華朋友圈”如今或將門可羅雀;而百款好禮,也實在稱不上是一家電商平臺的體量,甚至與一個直播間相比都相形見絀。

國美直播間裏的主播,既不是個性十足的格力“董小姐”,也不是活力十足的年輕團隊,而是以國美的董事長黃秀虹,以及李俊濤等高管團隊爲主;在宣傳海報中,也是高管直接上陣。可以說誠意十足,也可以說絲毫沒有“網感”。

從線下規劃來看,國美希望以三四線城市爲試點,將喫穿住行與家電場景深度融合,加強異業合作,形成本地生活中心,通過門店和社區聯動,實現門店的自主盈利能力。

這一戰略轉型等於推翻了去年國美“收攏線下門店,打造場景體驗爲主的大店型”的戰略。

去年下半年,國美開始着手線下門店轉型,收攏一些加盟店,開出定位爲“展示體驗+家延伸+家娛樂+家服務”的大店型。

當時就有行業專家向記者指出,對於當下的國美來說,大店模式成本過重。此前,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當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型家電門店可行的前提是,以銷售高端家電產品等高利潤產品爲主,因爲需要抹平昂貴的店面租金。

同時,這一轉型的重點,也在於供應鏈。

此次,一位接近國美的行業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在黃光裕出獄之前,國美線下門店其實大部分是盈利的。

“國美每年線下的門店都會開開關關,主要是爲了加大運營效率。業績好的時候,關店和開店其實是同時進行,一邊關一邊開。前幾年,大部分加盟商是賺錢的。這些門店屬於‘供應鏈輸出’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位行業人士說。

該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這次)國美線下門店的收縮,包括大店戰略,或許都是供應鏈出問題之後的應對之策。

所以從未來展望來看,國美無論想要發展哪種策略,都需要先解開供應鏈上的“結”。

而解決供應鏈難題的一大關鍵,在於資金。

重負:資不抵債或求錢無路

從去年開始,國美已經因爲錢焦頭爛額了。

最新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國美逾期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共約爲160億元,國美涉及的未決訴訟案件共計1458宗,涉及金額共約112億元,其中銀行及金融機構未決訴訟案件涉及金額共約94億元。除此之外,國美零售被凍結資金共約1.97億元。

在國美還未陷於危機之時,就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國美的繁榮都是建立在過去的負債上。這讓國美一直處於危險邊緣。從負債率來看,2022年年報之時,國美資產負債率超98%。而根據此次半年報,國美的資產負債率達到了106.55%。

截至6月30日,國美的非流動資產合計296.94億元,去年年底爲311.84億人民幣;流動資產爲53.26億,去年年底爲114億人民幣。截至6月30日,國美的流動負債爲361.06億,非流動負債爲12.07億。截至6月30日,國美淨資產爲-22.94億元。

國美在財報中寫道,集團在本積極解決債務問題,同時集團在業務上繼續實施戰略聚焦,以有效剝離虧損嚴重業務和非核心資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國美在2022年上半年就嘗試向銀行貸款。但當時適逢蘇寧破產,銀行對同是線下大零售的國美的申請,表現得非常謹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到了國美申請貸款的一家銀行。銀行方面向記者透露,國美當時向銀行貸款之時,“用的是旗下的大中電器做貸款”。當時國美的申請銀行方面“測算了很長時間,最終結果顯示,大中電器並不缺錢”,所以該銀行最終沒有放貸。

“銀行評估一個公司可以放貸,需要評估企業真實的融資需求。並且所有申請材料必須合規。這樣的目的在於,保證資金不被挪用在其他領域。”一位接近銀行的金融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在國美髮布此次財務預告之時,有股友在雪球平臺分享國美或可以通過“回購租金代價發行股份+可轉債入股+注入流動性”進行債務重組。

去年3月、5月,拼多多京東集團先後宣佈戰略投資國美零售,兩家電商平臺都持有國美可轉債。財報中稱,在一定條件下,京東和拼多多的債權可對應轉化爲相應的股權。

對此,金融行業從業者陳芮(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美如果只有表內債務的話,這個可行性存在,但可能性非常之小。首先,(京東、拼多多)財務性投資國美這件事概率就不大。”

“賬面已經資不抵債了,實際情況只會更嚴重,畢竟現在(國美擁有的)都是些不可變現的資產。”況玉清看到財報預告之後分析道。

他告訴記者,從業務層面來說,即使國美與電商公司有所合作,這些企業接手的概率並不大。

陳芮說,國美淨資產其實不可看作5億人民幣,因爲大部分都已抵押。“現在國美的借款都變成流動負債了,也就是說都是一年內到期之後,國美沒有錢還,那麼它的資產就要抵債。”

“從整體公司打包的層面去介入公司股權層面去收購國美,這個可能性不太高,成本太大了。即使有所合作,可能有興趣的方式會是收購國美的一些資產,比如品牌,比如比較好的門店。”況玉清說。

況玉清告訴記者,國美想要重新運轉,重點還是解決盈利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債務重組。

“債務重組只能解決債務問題,解決不了業務的問題,他需要業務、債務雙重組纔有可能起死回生。”況玉清說。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美如果all in直播,或許仍有轉機。“國美零售的品牌價值都不止4億,國美如果把線下門店全部關停做直播,或許與MCN機構合作,後者資本注入,或許還有轉機。”

但這個辦法就意味着,國美除了國美這個品牌,業務、門店都將不復存在,實控人大概率也會全部出局。

那就是真正的破釜沉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