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場消息稱,目前深圳市非住宅類的商業辦公物業、商務公寓等,對港澳居民放鬆限購。9月7日,新京報記者覈實瞭解到,該消息屬實。而對港澳居民在深圳“限購一套住宅”的政策並未有變化。

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相關人士表示:“不包括臺灣居民和境外人士,港澳居民可以購買非住宅類的商辦物業或商務公寓,不限套數,2023年9月5日公佈的。”

業內人士認爲,在大灣區融合加速的背景下,該政策可吸引港澳居民資金投資或自用。

引入外部需求促進去庫存

來自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統計顯示,8月份,深圳共計有11個商業項目獲批銷售,批售面積共2.40萬平方米,環比上漲13.5%;批售套數300套,環比上漲117.4%。網籤數據顯示,8月一手商業共成交39套,環比下降63.2%;成交面積0.1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90.3%。此外,8月份深圳二手商業成交338套,環比上漲38.5%;成交面積合計2.96萬平方米,環比上漲66.6%。對此,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分析,8月二手商業成交上漲,但其他商辦產品成交下滑,整體市場仍然低迷。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2020年7月深圳商務公寓停止審批,近兩年商務公寓無貨可賣,銷售量持續走低。今年只有4月和8月有新增商務公寓入市,截至8月,深圳商務公寓銷售總金額只有192億元。對此,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指出,目前深圳公寓、商辦去化還是比較慢,它們的投資屬性較強,在目前的行情下,持幣在手是更多人的選擇。總體來看,近兩年商務公寓供應下滑嚴重,成交也快速下滑。

聚焦寫字樓市場,世邦魏理仕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深圳寫字樓共錄得23.8萬平方米的新增吸納,同比實現1.5%的增長,環比也有提升。但受新增供應密集入市的影響,整體市場空置率環比、同比分別上升1.5個和3.2個百分點至20.3%。

對此,鏡鑑諮詢創始人張宏偉表示,深圳的非住宅類物業,比如寫字樓、商務公寓去化壓力較大,對港澳居民開放非住宅類購房資格,從政策目的來看,是想借助港澳居民去化非住宅類物業的庫存。

不過,在張宏偉看來,港澳居民尤其是有投資經驗的高淨值人羣,即使購買非住宅類物業,也都會挑選市中心核心優質資產進行投資配置,很少會買非核心區的非優質資產。因此,從實際政策效果來看,深圳核心區優質寫字樓、公寓的銷售量有可能在短期內會有一波行情,但非核心區的非住宅類物業仍然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表示,一方面,深圳的辦公樓市場及零售地產空置率保持相對高位,需要引入更多外部需求。另一方面,港澳和深圳地理位置的緊密度,也決定了存在大量外溢性需求存在,尤其是深圳放鬆樓市政策後,市場的熱度已現回升,放開非住宅類商辦物業或商務公寓人羣限制,更有利於相關物業加速去化。

部分區域港澳銷售佔比或提升5%-10%

“該政策並非爲了去化商辦類項目那麼簡單,背後還有其戰略意義,是順勢而爲的引領性政策。”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員宋丁如是說。

宋丁分析指出,深圳這些年寫字樓、商鋪、商辦公寓積累的庫存量較大,去化較難。由於批地較早,所以這兩年還有一些項目在陸續推出,預計到2024年前,商辦類項目會不斷增加,2024年以後纔會陸續減少。這些非住宅類物業,單靠深圳本地及內地人羣來去化,估計時間較慢。之所以把這些物業向港澳居民開放,其一大背景在於,在大灣區戰略下強調深港對接、深港共享和深港互動,這也是香港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的重要表現。

除此之外,宋丁指出,近年來很多港澳居民來深圳消費,特別是香港居民,對深圳的陌生感逐步降低,也逐步習慣了在深圳消費,還有不少港人北上到深圳做生意,因此,該政策可以引導這些人羣在深圳購買商辦類項目,居住或者註冊公司。

展望接下來市場,宋丁認爲,預計在政策利好下,深圳的商辦類物業,特別是通關口岸一帶的相關物業,向港澳居民銷售的比例可能會提升5%-10%。由此不僅可以推動相關物業的去化速度、活躍市場,也能給港澳同胞進入深圳提供更多機會,從而有利於大灣區內部進一步融合發展。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也分析,深圳市商業辦公物業、商務公寓等對港澳居民放鬆限購的政策,可吸引港澳居民資金投資或自用。在大灣區融合加速的背景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港澳居民到深圳生活、辦公。新政可以加快商業類產品的去化,但對深圳整體樓市影響不大。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