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春,貴陽士紳李端棻(苾園)、於德楷(仲芳)、樂嘉藻(採澄)、李裕增(福田,旗人)四人出於“謀黔省教育之發展,振興貴州文化,培養新學師資以應教育發展之需求”的目的,在貴陽次南門外,利用雪涯洞、丁文誠公祠、黔軍昭忠祠、來仙閣等一片老建築羣創辦了全國第一所中等師範學堂“貴陽公立師範學堂”。後來因爲種種原因,自1905年起,貴陽公立師範學堂數易其名,在歷經“師範教育講習會”“貴陽官立師範傳習所”“貴陽官立師範簡易科”之名,輾轉數地之後,又回到次南門外“貴陽公立師範學堂”原址,以“貴州官立優級師範選科學堂”之名繼續辦學。清宣統三年(1911)春,貴州提學使陳驤經貴州巡撫沈瑜慶同意,奏請清廷學部,獲准將貴州官立優級師範選科學堂改設爲貴州官立兩級師範學堂,分優級、初級兩部,陳驤委任學者王仁閣任學堂監督,樂嘉藻任教育長,楊映階(字孟輝)任學監。1911年10月上旬,貴州官立兩級師範學堂開學未及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各級政府相繼垮臺,學堂被迫停止辦學。

 

貴州省立貴陽師範學校校門

 

尹於忠,字篤生,貴州貴陽人。清同治九年(1870)出生於貴陽一貧寒家庭。六歲時父母雙亡。祖母錢氏一針一線,做針線活賺點小錢度日,含辛茹苦養育篤生。因家貧,尹篤生13歲才得以入私塾,師從塾師曾文笙先生讀書。篤生15歲時,祖母錢氏也不幸去世了。幸得刻苦好學的尹篤生很被曾文笙先生看好,便賙濟他的生活,繼續供他讀書。生活的艱難讓尹篤生嚐盡世事的艱辛,他十分感恩恩師曾文笙先生大義,由此更加奮發努力。1896年,26歲的尹篤生參加貴築縣生員考試,高中第一名秀才。光緒二十八年(1902),貴陽貴山書院改稱貴州大學堂,尹篤生考入學堂學習。兩年後,該學堂改稱貴州高等學堂。

 

尹篤生校長

 

光緒三十一年(1905),林紹年(字贊虞,福建閩侯人)就任貴州巡撫,即決定在貴州考選留日官費生。這事與後來做了新中國貴州省副省長的周素園先生直接相關。林紹年由雲南來黔省赴任時經普安,周素園正在普安廳做幕友,爲普安州官員閔華甫代筆給林紹年寫了一封條陳,說些貴州應辦的事,着重的是派遣學生出洋。林紹年很是欣賞條陳的文采,贊同條陳的觀點。到貴陽接印後,爲聽取貴陽各界名士意見,林紹年首先專門拜會前禮部尚書李端棻,聽取了他對派遣學生出洋的見解。受李端棻等四人創辦貴陽公立師範學堂的啓發,林紹年通令貴州每一行政區域就地籌款,至少派遣留日學生1名學習短期師範。他還停辦了有名無實的“貴州高等學堂”,移動該學堂款項,準備公開考送公費留日長期學生20名。包括尹篤生在內的黔省青年學人因之受到震動,紛紛摩拳擦掌,準備應考。周素園也辭館詣省,邊準備參加留學考試,邊在全省鐵路礦務總公司做文案。林紹年知道了普安州官員閔華甫寫的那封條陳乃周素園代筆,讚賞他是個人才,便一心想要他赴日留學。爲此他又專門拜會李端棻,建議他的路礦公司保送周素園出國赴日留學。周被公司於德楷挽留,未能赴日。巡撫林紹年考選留日官費生,在貴州高等學堂考選8名,尹篤生當選,獲得官費生資格,成爲赴日留學的首批貴州官費生。是年,尹篤生東渡日本,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專習師範教育。攻讀六年,於宣統三年(1911)畢業,1912年1月回到家鄉貴陽。回築之際,正值貴州辛亥革命成功,已是民國元年了,學堂都改稱學校,大漢貴州軍政府學政司已經成立,正式將“貴州兩級師範學堂”更名爲“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學堂原設的優級部被撤銷,專設初級部。委任尹篤生爲校長,指令儘快開學復課。

貴州省立師範學校訓育標準圖

 

尹篤生受任於民國初年。此時是貴師最艱難的時期,可謂“受命於危難之時”。原貴州兩級師範學堂不得不在辛亥革命爆發時停辦,學堂師資也都另謀生路,學生大多返鄉休學。當時學堂只有還未能及時離校返鄉的外縣學生50餘人。學堂停辦期間,曾遭遇貴陽“公立法政學堂”堂長(校長)鍾昌祚帶領該校100多學生架竹梯翻越高牆強行佔領校舍,學堂教室及教學設備都是些舊物,經此折騰,多有殘損破壞。

受任後,尹校長立即到任,馬上開始工作。尹篤生在原貴陽公立師範學堂副辦李端棻提倡的“中國的教育體制也應效仿西方的模式——終身執業,聚衆講求”,學生“所學課程應‘各執一門’‘分齋講習’,即按學科分類講習,才能致精、致深,培養真正的專門人才,且學習理論應該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辦學理念基礎上,結合自己6年留日所學,對“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通盤設計。

尹校長首先着手製定貴師訓育標準、訓練目標、訓練任務、訓練要求、訓練範圍,制定校訓、校歌。擬定校訓爲“誠、敬、勤、儉”四字;譜曲作詞,創作校歌,其歌詞對四字校訓作了解釋:“誠則不欺,敬則不肆,勤則不嬉,儉則不侈。” 

尹校長擬定:

訓練方針:德、智、體、美。

訓練範圍:思想、行動、學習、生活、修養。

訓練要求:革命化,紀律化,科學化,勞動化,藝術化。

訓練任務:打破封建思想,有犧牲奮鬥精神,能服從團體的精神,能遵守公共的秩序,有精確的觀察,有系統的研究,有勞工身手,具健全體魄,有欣賞藝術的情趣,有愛好自然的興趣。

訓練目標:養成中小學健全師資,同時訓練國家健全的公民。

1912年1月4日,蔡元培先生就任臨時國民政府教育總長。1912年7月,爲抵制袁世凱專制,蔡元培辭職。1912年9月,民國政府教育部頒佈《小學校令》,並於同年11月頒佈《中學校令施行規則》。教育部公佈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強調了美育的作用。一般認爲,這個教育宗旨,融入了蔡元培“五育”思想,標誌着我國首次把美育作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尹篤生校長卻在《小學校令》《中學校令施行規則》正式頒佈之前的1912年初,就制定了包含“德、智、體、美”的貴師訓練方針,而且還在“訓練要求”中提出“勞動化”,在“訓練任務”中提出“有勞工身手”,以強調“勞動教育”,並從1912年4月4日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開學之日起正式予以實施。使貴師成爲全國最早將“德、智、體、美”定爲學校訓育訓練方針,將“勞動”定爲學校訓練要求和訓練任務並予以實施的學校。因此我們可以說,“‘德、智、體、美’教育方針加‘勞動’教育誕生於南明河畔的貴師”。

再就是延聘教師,召回學生。其時軍閥主黔,政局屢變。尹校長主張“依靠黔人”辦學,抱定了“以黔人之力,振興貴州教育”的決心,相繼聘楊映階、蕭協臣、蕭子友、黃子久、官馥滋、黃進甫、劉堯冥、桂百鑄、嚴寅亮、李俶元、楊覃生、陳廷棻、王延直、黃耀初、向知方、丁宜中、王漠、金華西、韓汝煃、景方楨、唐文琴、阮爲藩、孟光濤、尹贊卿、王禮本、趙毓祥、孫立齋等學有專長、經驗豐富的名師爲各科教師,楊孟輝、蕭子友皆擔任過學監。同時,尹校長四處動員原貴州兩級師範學堂學生返校,學生數很快達到230人。

三是編印課程講義,制定規章制度。尹校長制定了貴師教學計劃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如教師鑽研教材的制度,教師《教學日誌》制度,學生寄宿舍的管理制度等。他親自檢查,天天查看教師《教學日誌》。發現教學進度慢的,便與該教師面談,請教師自定時間補課。由於尹校長嚴格的管理,貴師教師人人鑽研教材,注重授課藝術,從來無人缺課,教學秩序井然有序,使貴師形成了嚴謹、重教、勤學、樸實的學風。

尹校長嚴格管理學生。每日早晚親自視察學生寄宿舍。他從不惡言厲色申斥犯校規的學生。如有犯規學生,請之入校長室,耐心教誨,使之心悅誠服。貴師學生尊敬尹校長,愛之如父。

四是因陋就簡,解決教室、學生寄宿舍、食堂之困難。經三個月的準備,貴師於1912年4月4日開學,並以此日爲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校慶日。民國二年(1913),學校易名爲貴州省立師範學校。後因貴州師範教育的發展,鎮遠、盤縣、都勻、遵義等地新設省立師範學校。爲區別起見,省立各師範學校多冠以所在地名,貴師亦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更名爲“貴州省立貴陽師範學校”。

尹校長想盡辦法,不斷擴大貴師規模,完善學校設施。貴師原址雪涯洞、丁文誠公祠、黔軍昭忠祠、來仙閣等建築規模都不大,學校一發展就不夠用了。民國二年(1913)底,滇軍第一次侵黔,貴陽遭遇兵災,貴師受損嚴重。兵災之後,學校僅剩教室一間。尹校長四處奔走呼籲、申請,爭取到貴州護軍使署撥款添修貴師教學樓和學生寄宿舍。在尹校長主持下,學校用尹校長申請爭取到的貴州護軍使署撥款,購買鄰校土地,在丁公祠北面所購“梓木林”接近“豬嗊坡”處,修建教學樓和學生寄宿舍。一年多時間,尹校長親自監工,督促工程,節約開支,終將教室和學生寄宿舍建成。教學樓東面和西面各一棟,對稱相向,樓上樓下各有教室兩間。北面一覽,樓下是教員室,樓上是儀器標本室,南面一看,貴師校門映入眼簾。建築四面合抱,中間是一片庭園,綠草如茵,樹木青翠,雜植各色花卉。院裏有幾株梧桐,高高伸出房檐之上,枝葉扶疏,十分可愛。學生坐在樓上教室上課,窗外梧桐,隨着清風微微作響。兩教室之間,有一小琴房,供學生彈奏腳踏風琴。課時書聲,母語吟誦聲音抑揚頓挫,優雅中氤氳着中華文化傳統,英文誦讀又帶着些許洋氣;課後琴聲,環境舒適、寧靜幽雅,真乃適於讀書之好地方。學生寄宿舍二人一間,便於學生自修。

貴師新教學樓建成,舊的建築別作它用。丁公祠做了圖書館,兩廂是閱覽室,對廳是藏書室。黔軍昭忠祠改設學校附小高小部,初小部仍設城內大興寺。雪涯洞、來仙閣還是老樣子,做師生課餘遊憩之地。

尹校長爲了讓學生能夠安心於學習,向貴州督軍署請求力爭,終於使師範學生獲得公費生待遇。凡經考試被貴師正式錄取的學生,皆享受公費生待遇。除膳食免費供給外,還發給課本及夏、冬兩季制服,以及鞋、帽、棉被等物資。

民國四年(1915)春,爲便於第一期學生實習,尹校長又想法籌款,在貴陽大興寺創設了貴州省立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民國五年(1916)春,貴師第一期學生23人畢業,以後歷年都有畢業生,到民國九年(1920),尹篤生任校長期間已畢業學生200多名,遍佈貴州各縣。由此學校聲譽蒸蒸日上,貴州學子十分踊躍地報名投考貴州省立師範學校,貴師成爲當時貴州第一學府。

尹校長主持的貴師,招考錄取學生,十分嚴格。公平考試,擇優選錄,不徇私情。貴師爲省立公費生待遇學校,每年來報考的學生非常多,每每在應錄取名額的十倍以上。爲杜絕說情,尹校長組織了貴師閱卷委員會。閱卷評分後,學生試卷統交尹校長一一複覈,依得分次序錄取。有一次,貴州督軍劉顯世、政務廳廳長何麟書給尹校長來函,爲某一考生說情。還未看完,尹校長便拍案而起,撕碎來信,拋擲於桌,憤然說道:“寧可撤職不當校長,也決不能濫收充數。”聽聞此事者,無不豎拇指以贊尹校長不徇私情。尹校長對此作過解釋:“師範學生畢業後要爲人師表,所以必須嚴格,我們應爲千秋萬代後人負責。”

尹校長主持的貴師,在辦學過程中還開設了附屬機構“小學師範練習所”和附屬小學。練習所是應民國初年小學教育發展之需設立的。當時小學師資奇缺,亟待迅速提供師資人才。貴師於民國元年(1912)8月創設練習所,學生來源爲高等小學畢業生及有同等學力者,學制爲1年,經畢業考試合格者即派充各小學初級小學教員(其停辦時間不詳)。附屬小學爲師範生實習基地,貴師附小於民國三年(1914)設立。由原貴州省立模範小學中區分校改設,校址設在貴陽大興寺(中華南路,原市二輕局所在地),後遷文化路。

在尹校長和貴師教師、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貴師被譽爲“貴州師資的搖籃”,爲國家、爲本省培養了不少棟樑之材。如貴師畢業生張敷榮留學美國,回國後任四川大學教授;譚勤餘留學日本,回國後任貴陽師院、貴州大學教授;蕭文燦留學德國,回國後任貴陽師院院長;劉雪葦成爲著名文藝理論家;孫銘勳成爲著名平民教育家;袁曉岑成爲國畫大師、雲南畫派創始人;邵正祥(字明軒)、朱厚錕(字止安)成爲貴師校長等。

至民國九年(1920),尹篤生任校長9年,勵精圖治。他不斷想方設法籌款,購置了不少圖書和教學儀器。貴師校產校舍及實驗器材、教學設施逐年增加,學校辦學規模日趨擴大,學校有所成就,成爲貴州師範教育設施最完備、辦學質量最好的學校。學校添建了教室、寄宿舍、食堂等建築,並設置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及理化實驗室。在校學生也達到400餘人。

民國九年(1920)10月10日,尹校長積勞成疾,感染時疫不幸逝世,享年僅50歲。全校師生痛悼。他一生廉潔、清貧,逝世後連治喪費也沒有。貴師全體在校學生一致同意將入校時每人所繳10元保證金捐贈給尹校長家屬,作撫卹家屬之用。並在水磨河畔雪涯洞旁之貴師校園內建立“尹園”,爲尹校長立長方體尖頂紀念石碑一座,以示悼念。碑的正面鐫刻有貴師教師、著名書法家嚴寅亮書寫的大字楷書“故校長尹篤生先生紀念碑”;其他三面鐫刻有著名學者、貴師前身貴州兩級師範學堂原監督王仁閣(慶麟)手書的題詞;基座鐫刻有尹篤生先生逝後捐款修建紀念碑的貴師全體學生姓名。

尹校長品德高尚,專心辦學,貧窮不能奪其志。民國三年(1914),貴州巡按使龍建章爲了照顧他,準備安排他去貴州某縣當縣長。他婉言謝絕了龍的好意。他的學生們讚譽其從受任接辦貴師到不幸逝世,“無一日不在校,無一事不自理,不但不干預政治,連家事都不甚注意。像這樣辦學的精神,就是外國著名的教育家也不過如此”。嚴寅亮先生親書輓聯對尹校長一生進行評價:“訪我於夢草池邊,話舊六年,心跡光明清似水;吊君在雪涯洞口,懷人九月,文章歌哭冷如冰。”

(馬築生,貴陽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第八屆副會長。本文刊於《文史天地》2023年第7期)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